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作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阐述生态环境规划在国土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程序、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2.
如何使灾害性、转折性天气信息能够迅速而有效地传递给当地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山区气象部门决策者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长阳县气象局尝试了一种提高山区气象灾害信息传递效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3.
较多理论分析得到锚索锚固段侧阻力的沿程分布呈下凹衰减曲线,与工程实际的单峰曲线差异很大,缘其全程粘结、共同变形假设不甚合理。作者采用简便的荷载传递法,分析了全程粘结所满足的变位协调条件,导出了滑移临界荷载判别式。分析认为,由于孔壁界面滑移的软化效应,侧阻力曲线始端变为上升曲线。因此侧阻力曲线由两部分组成:侧阻力峰值之前部分为始端滑移段,呈上升曲线;而侧阻力峰值之后的部分为粘结段,呈下凹衰减曲线。在锚固的理论分析中,应对界面滑移及软化因素对侧阻力分布的影响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4.
伸展域构造变换带内部构造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从传递带和调节带两个方面论述了构造变换带内的构造类型,将传递带内的构造类型分为传递断层等四种类型,将调节带内的构造类型划分为背斜等四种类型。分析了传递带与调节带内各构造类型的发育条件、几何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传递带和调节带内的构造类型主要取决于其发育位置处的构造背景及边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95.
周福 《浙江气象》2000,21(4):30-33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气象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按照决策服务支持、决策服务编辑、决策服务产品的分发(传递)及信息反馈与管理等5个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系统及相应的流程和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决策气象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使决策气象服务更有针对性(更能适应决策的需要),大力提高和充分发挥决策气象服务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6.
粉喷桩工程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张继文 《岩土力学》2000,21(3):260-263
对水泥加固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现场开展了粉喷桩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对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桩土应力比及单桩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这些结果对粉喷桩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7.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共同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垫层、地基土的共同作用及其工作性状,进行了不同桩长、不同配比单桩载荷试验,不同桩长的单桩及四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不同面积置换率的9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通过专门的测试元件对复合地基中的地基土反力分布、桩侧摩阻力等进行测定。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复合地基破坏模式,探讨了桩体、垫层、地基土的相互作用特性。对地基土反力分布特征、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单桩及复合地基中桩侧摩阻力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8.
嵌岩桩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思明  卢国胜 《岩土力学》2007,28(12):2598-2602
针对嵌岩桩荷载传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桩体与围岩体接触面上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剪滞模型,研究了嵌岩桩的荷载传递特性。推导了考虑桩、岩界面脱黏与完全黏结两种条件下嵌岩段侧阻力分布规律的计算公式。研究了桩、岩相对刚度、外荷载等级对荷载传递特性的影响,讨论了桩端荷载分担比例与嵌岩段所需埋设深度的关系等。研究成果对嵌岩桩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9.
朱奎  徐日庆  苏晓樟  周鹏飞 《岩土力学》2007,28(Z1):895-900
为了比较刚性桩和柔性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在温州地区选择了钻孔灌注桩和水泥搅拌桩进行静荷载试验。试验前在钻孔灌注桩桩身埋设了钢筋应力计,在水泥搅拌桩桩身埋设了振弦式应变计。在静荷载试验过程中同步检测传感器的变化情况,根据试验成果对两种不同类型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供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0.
考虑基桩差异性及桩土共同工作的桩基承台梁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承台梁计算方法采用倒置的连续梁进行简化计算,未能考虑基桩承载力差异对承台梁内力的影响及梁下土体对荷载的分担作用,同时也难以模拟梁下土体的连续性及应力-应变的扩散。引入荷载传递法计算基桩刚度,提出一种对基底反力能进行自动调整的梁底反力计算方法,并结合Newmark计算原理,给出了能考虑基桩承载力差异、梁身截面变化及梁下地基土体塑性变形的承台梁内力分析方法。最后,结合某工程实例,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更符合桩基承台梁的实际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