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489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4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If the upstream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prescribed based on the incident wave only, the time-dependent numerical models cannot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wave field when the physical or spurious reflected waves become significant. This paper describes carefully an approach to specifying the incident wave boundary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a set sponge layer to absorb the reflected waves towards the incident boundary. Incorporated into a time-dependent numerical model, whos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the Boussinesq-type o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 is studied in detail. The general boundary conditions, describing the down-wav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also generalized to the case of random waves. The numerical model is in detail examined. The test cases include both the normal one-dimensional incident regular or random waves and the two-dimensional oblique incident regular wave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is effective on damping the reflected waves towards the incident wave boundary.  相似文献   
102.
Besides ozone, oxygen and water vapour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ir absorptive effects on "HY--1A" CZI data processing. First ,gaseous transmittance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are compu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band settings of this sensor. Second, transmittances under six standard atmospheres are approximated as functions of zenith angle, the water vapour transmittance is approximated as a function of water vapour content and zenith angle, and the ozone transmittance is approximated as a function of ozone content and zenith angle. Finally, taking Rayleigh scattering as an example, the influence of ignoring gaseous absorption when calculating TOA reflectance is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applying the presented transmittance approximations to gaseous absorption correction for Rayleigh scattering in "HY--1A" CZI data processing is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03.
104.
分别在室内培养箱、海滨室外跑道池和不同自然海区,通过一次性和半连续添加营养、以及检测海区水质和藻体生长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浓度、温度和氮磷比条件下,长心卡帕藻氮吸收速率的变化和氮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以及栽培该藻的环境生态贡献。小型实验、中试放大和海区规模栽培结果表明:(1)在10—50μmol/L范围内,该藻吸收氮速率随氮浓度增加而增大;(2)当氮浓度一定时,氮磷比在1—50范围内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3)温度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温度在28℃时氮的吸收速率最高;(4)尽管一次性添加营养实验中长心卡帕藻吸收氮速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但是进一步的半连续添加营养实验证实,导致吸收速率下降系底物氮浓度限制,而不是藻本身吸收能力下降,结果还显示卡帕藻具有连续吸收同化无机氮能力;在自然光温度变化和不受底物浓度限制条件下,该藻藻体去除无机氮效率最大维持在0.3μmol/(gFW·h);(5)海南陵水黎安海湾水质数据显示,栽培该藻去除海水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作用显著,其去除海水富营养化的年贡献为33t氮素。  相似文献   
105.
本实验利用聚醚型泡沫塑料吸附微量金,采用斜坡升温方法对升温程序的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温度及时间进行了选择。通过条件实验得到Z2000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金最佳升温程序,该方法检出限较低,对标准样品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6.
大型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植物死亡后,其营养元素能否被其他植物吸收利用的研究非常有限。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挺水植物香蒲(Typha orientalis)对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腐殖质氮的吸收。将经过15N标记的金鱼藻粉末[δ15N值为(230.4±28.5)‰,n=3]埋在实验室栽培的香蒲根部的土壤里,在第0天、第14天、第28天、第42天和第56天时,分别采集香蒲各器官(根、茎、新叶和老叶)样品,进行同位素分析,研究金鱼藻有机腐殖质进入底泥后大型水生植物各个器官对金鱼藻营养盐的吸收效率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的前42 d,香蒲的δ15N值变动在20.4‰~46.5‰之间,呈微弱的上升趋势(Kruskal-Wallis,p=0.276)。实验进行到第56天,香蒲各部位δ15N都比以前有显著升高(ANOVA,p0.05),根、茎、新叶和老叶的δ15N值分别达到(108±24.6)‰、(115.5±18.4)‰、(134.2±24.6)‰和(90.3±25.4)‰。这说明香蒲能够利用金鱼藻腐殖质氮,但是有一个滞后过程。本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证明了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大型植物腐殖质迁移转化规律的可行性,为未来的湿地营养循环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7.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大气探测综合试验站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2年)的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观测数据和32 m高塔常规气象资料,反演了华北地区香河站对流层NO2柱浓度,分析了该区域NO2柱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可见光455~485 nm、紫外330~370 nm都可以作为MAX-DOAS工作波段很好地反演NO2;香河地区NO2柱浓度夏季最低,几乎保持在2×1016 cm–2以下,春、秋季次之,在3×1016 cm–2上下小范围浮动,冬季最高,可达4.5×1016 cm–2;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7月,最高值出现在11月。NO2柱浓度与风速、风向密切相关:来自东边唐山方向的风,风速越大时NO2浓度越高,因为唐山是NO2的高值区之一;其它方向风速越大,浓度越低。春、夏两季NO2柱浓度日变化趋势比较平缓,秋、冬两季日变化明显,秋季正午偏高,冬季早晚偏高。  相似文献   
108.
赵星  张代云  刘锐 《云南地质》2014,33(3):417-420
样品经硝酸、氢氟酸分解除硅,加热硫酸冒烟除尽硝酸、氢氟酸,利用铟与氢溴酸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并被乙酸丁酯萃取的性质,将铟与其它干扰离子分离并富集.使用MOLAARM6(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钒为机体改进剂,测定铅锌矿中的铟.方法检出限为LD=0.012ug/ml.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9.
柳浩  刘江平 《地球科学》2014,39(12):1783-1792
为了解决长时间正演模拟的不稳定性问题, 实现天然地震波场长时间数值模拟.在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给出了多轴向完全匹配吸收边界(M-PML)二维划分方式, 讨论了M-PML吸收边界转换系数P的取值对其吸收能力与截断误差对数值模拟有效信号的影响.实现了二维弹性波高阶有限差分的长时间数值模拟.采用2013年12月16日湖北省巴东县地震及余震信息, 对该地震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与武汉、秭归两台站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验证该正演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天然地震波场传播规律、成像和震相识别及震源定位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地下介质的非弹性吸收衰减效应造成地震资料中深层信号频带窄、能量弱、成像困难,因此需要对地层的非弹性吸收衰减进行补偿。在已有的补偿方法基础上,基于单程波方程,采用与品质因子和频率相关的复速度代替介质真实速度,将粘滞传播算子在频率—空间域采用连分式展开,得到相移项和补偿项,针对连分式的误差,在频率—波数域进行补偿校正,并用逐步累加法解决起伏地表问题。该方法提高了成像精度,有效补偿了由于地层非弹性吸收造成的振幅和频率损失。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