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75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79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旗坝地区钻遇的二叠系烃源岩岩芯和原油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包括族组分、同位素 和生物标志物等,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旗坝地区二叠系泥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较差,红旗坝及其邻近地区的 原油与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在三环萜烷C20,C21 和C23 分布趋势、Pr/Ph 和碳同位素等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因此红旗坝地区 原油主要来自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792.
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演化过程研究直接关系到油气勘探部署, 最新通过对K/J不整合界面之下红层的研究发现成岩作用可以为车莫古隆起演化历史提供一些可靠信息.研究认为红层系赤铁矿化所致, 非同沉积期的产物, 其形成机理类似于砂岩型铀矿形成过程中的潜水氧化和层间氧化作用模式.研究区的红层曾经历了初始压实作用、淋滤作用(赤铁矿化, 或称褐色蚀变, 导致红层形成)、白云石化钙质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方解石化钙质胶结作用、再次压实作用(压裂) 和绿泥石化胶结作用的演化过程.成岩作用的有序演化记录了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历史, 初始压实作用预示着侏罗系连续沉积并一度被深埋, 车莫古隆起隆升速率小于盆地沉降速率; 随之而来的褐色蚀变预示着车莫古隆起大幅度抬升, 侏罗系被剥蚀出露地表并遭受了全面的潜水氧化和层间氧化作用; 再次压实作用和大规模胶结作用预示着侏罗系被再次深埋, 这是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和新生界充填的结果.由此可见, 成岩作用蕴藏了丰富的盆地构造演化历史信息, 成岩作用是盆地构造作用的响应.   相似文献   
793.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藏调整与再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叠合盆地具多期构造叠加、油气多期充注、晚期定位的石油地质特征.为了客观认识准噶尔盆地中部原生油气藏在喜山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调整改造样式与再聚集规律,通过有机包裹体颗粒指数分析、测井/试油成果对比、储层物性相关性研究及数值模拟实验分析,认识到现今油气藏储层物性与含油性关系复杂,古今油水界面不一致,识别出调整保存、调整残留/余、调整散失3种油气藏调整类型,模拟了油气优势调整路径,总结出准噶尔盆地中部调整型油气藏的再聚集机理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94.
准噶尔盆地基底断裂的重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1/20万重力、航磁数据,使用重力、航磁位场频率域转换、正则化滤波、布格重力异常向上延拓、求导、磁异常化极以及趋势分析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内部确定了47条主要断裂,并将其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断裂6条,二级断裂6条,三级断裂35条。尤其是通过详细的资料处理,并结合盆地盖层沉积特点确定了基底SN,EW向断裂F1,F6的存在。这2组主要断裂将准噶尔盆地的基底划分为4个象限,是新的基底构造格架建立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95.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三角洲相沉积的不同认识,根据砾岩的成层性、组构、结构成熟度、孔隙发育等特征,以及砂岩的结构、构造、粒度特征、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笔者认为清水河组一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通过对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结合测井相分析,以石南31井区211口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依据连井相剖面分析和平面沉积相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的各亚相发育齐全,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河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前三角洲沟道砂等微相。在清一段早期(K1q21),研究区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仅东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后,研究区南北两个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推进(K1q1-3-41 、K1q1-3-31);继而,东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消失,研究区内仅见三角洲前缘(K1q1-3-21)沉积;K1q1-3-11沉积时期以细粒沉积为主,而沉积相格局则大致同前。同样,K1q1-21沉积时期,北方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东南方仅发育三角洲前缘。清一段晚期(K1q1-11),由于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均演化为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主要由前三角洲泥构成,并且发育条带状分布的沟道砂沉积。  相似文献   
796.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压顶面附近(现今埋深4400~6200m, 温度105~145℃) 砂岩中广泛出现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次生溶蚀孔隙与超压流体活动关系密切.由于超压封闭和释放引起其顶面附近砂岩中的孔隙压力和水化学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可导致碳酸盐沉淀和易溶矿物溶解过程交替出现.根据腹部地区超压顶面附近深埋砂岩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储集物性、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烃源岩热演化模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 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是主要的胶结成分, 长石类成分的次生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纵向上深层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出现15%~30%含量的地层厚度范围约在邻近超压顶面之下100m至之上大于450m, 碳酸盐胶结物出现大于25%含量高值带分布在靠近超压顶面向上的250~300m的地层厚度范围, 超压顶面附近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值的深度范围也是次生溶蚀孔隙(孔隙度10%~20%) 发育带的范围; 因晚白垩世以来深部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生烃增压作用, 导致在超压顶面附近砂岩晚成岩作用阶段深部富含碳酸盐的超压流体频繁活动, 所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受到了明显的与深部生烃增压有关的超压热流体和有机脱羧作用的影响; 超压流体多次通过超压顶面排放, 使得超压顶面附近砂岩遭受了多期酸性流体溶蚀作用过程, 形成了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797.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超压特征和测井响应以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深层钻井揭示侏罗系发育异常高压系统.根据26口井的67个钻杆测试(DST) 和电缆测试(MDT) 数据, 实测砂岩异常高压揭示深度约在4470~6160m, 剩余压力约为11~57MPa, 压力系数为1.24~2.07, 砂岩段超压实测值主要分布在侏罗系, 少数出现在白垩系底部与侏罗系邻近地层, 1个超压实测值位于下三叠统, 实测超压砂岩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范围分别为3.20%~16.00%和0.02×10-3~14.40×10-3μm2;根据钻井、测井和测试资料的综合解释, 埋深在4430~6650m的深部侏罗系流体超压带, 钻井泥浆密度明显增加, 泥页岩和砂岩共同具有相对于正常趋势的异常高声波时差和低视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 超压系统顶界埋深可能不浅于4400m (地温约104℃), 有些钻井超压顶界可深达约6000m (地温约140℃), 且超压带顶界深度随侏罗系埋深的增加而增大; 钻井揭示的侏罗系超压带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 %) 约为0.7%~1.3%, 超压带分布深度受控于侏罗系成熟烃源岩层的埋深且两者深度分布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研究认为腹部地区已被充分压实的侏罗系异常高压成因主要与其含煤岩系干酪根热演化及油气共生有关, 即生烃增压; 物理模拟实验表明, 由于高孔隙流体压力可导致岩石骨架颗粒间有效应力的减小, 从而直接引起通过岩石的声波速度降低, 即出现高声波时差响应; 在超压地层温度条件下, 高压液态水的电离常数可能明显增加, 从而减小地层电阻率, 进一步开展此种现象的相关探索性研究可望对超压带低电阻率异常的原因给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98.
陈庆  张立新 《现代地质》2009,23(2):305-312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范围发育石炭系火山岩-沉积岩序列的交互式地层,剖面垂向层序由若干个火山喷发岩-沉积岩序列所组成。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沉积岩为例,利用地震、钻井、岩心、电性实测资料,尝试性地提出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内幕地层划分方案,并从火山岩-沉积岩期次的划分、各期次火山岩-沉积岩岩相分布模式的建立、不同岩性裂缝发育程度定量描述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各期次岩性、岩相、裂缝与油气藏形成的相关性,明确了六、七、九区石炭系裂缝发育区,为该区后续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9.
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的地震层析成像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根据新疆、甘肃、青海和吉尔吉斯斯坦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数据,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法重建了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图像.上地壳造山带大都为高速区,盆地和地陷区的低速显然与较厚的松散沉积层有关.地壳中部东、西天山之间存在低速边界,造山带及青藏高原北部的莫霍面深度较大,盆地和坳陷区的莫霍面相对较浅.上地幔软流层在青藏高原、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地较浅,在塔里木盆地和天山一带较深.地幔热物质有可能在板块碰撞中沿构造边界上升到造山带的底部,它们的动力学性质与中国大陆西北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00.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Sphenobaiera(楔拜拉)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玛纳斯及白杨河中侏罗世西山窑组(J2x)银杏类楔拜拉属的一个新种--准噶尔楔拜拉(Sphenobaiera junggarensis sp. nov.)的首次发现。该新种以表皮构造为双面气孔式、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密度大、孔缝基本定向、普通表皮细胞具不规则角质化隆丘及气孔器保卫细胞角质化放射纹之间发育有梳状“细耙”等特征,区别于楔拜拉属已知种。 还讨论了该新种的发现在研究楔拜拉属的分类及其古气候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