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1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1156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实验感染白斑杆状病毒(WSBV)的斑节对虾血液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观察经人工感染白斑杆状病毒 (White Spot Baculovirus,WSBV) 后患典型白斑病的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的血淋巴涂片,研究了WSBV导致的淋巴细胞数量及结构异常;通过检测感染WSBV后患病虾与健康虾的血清主要生化指标,首次揭示了两者的主要差异及WSBV在宿主体内增殖的时间过程.结果表明:患病虾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无颗粒细胞难以找到,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分别为健康虾的11.7%和4%;颗粒细胞内出现深染区、空白区或异样突起.血涂片上偶尔发现有大型固定性吞噬细胞.在患病虾血清主要生化指标中,Ca2+含量比健康虾显著升高,患病虾为15.93mmol·L-1,健康虾为10.71mmol·L-1;相反,患病虾血清中总蛋白(Tp)、总磷(PB)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比健康虾个体低,3者含量依次为:52.07g·L-1,0.34mmol·L-1和35.27IU·L-1,在健康虾个体血清中为:66.29g·L-1,0.66mmol·L-1及82.36IU·L-1;而K+,Mg2+含量无显著差异.血清中Ca2+,PB及TP的含量可以作为斑节对虾感染WSBV后出现白斑病的血清生化特征.斑节对虾感染WSBV后不同时间内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显示其增殖的时间顺序可能为:24h内主要进行核酸复制,24-48h主要进行囊膜蛋白质的合成,病毒从入侵宿主细胞到从细胞内释放的过程约需48h.  相似文献   
982.
养殖期中国对虾抗菌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根据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菌肽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首次对中国对虾养殖期(PL11期仔虾~稚虾)抗菌肽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各时期样本所提取的总RNA中,均扩增出一条长度约为200bp的特异性条带,表明中国对虾养殖期不同阶段均有抗菌肽的表达,提示中国对虾抗菌肽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并可能是中国对虾抵抗微生物感染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83.
在实验室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vannamei)的摄食率、生长率及食物转化率 ,并探讨了体质量和温度等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和体质量对凡纳滨对虾的摄食率及生长率有显著的影响 ,温度对食物转化率影响不明显。在温度 1 6~ 3 1℃的范围内 ,摄食率及生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同温度下 ,随个体质量的增加摄食率、生长率及食物转化率下降。凡纳滨对虾摄食率 (RF)、生长率 (RG)和食物转化率 (EF)与温度和体质量的复回归关系分别为 :RF=0 .461W- 0 .793e0 .12 2T(r2 =0 .876,P <0 .0 1 ) ,RG =0 .1 63W- 1.398e0 .174T(r2 =0 .784,P <0 .0 1 ) ,EF=0 .3 84W- 0 .54 6 e0 .0 4 6T(r2 =0 .5 2 9,P <0 .0 5 )。  相似文献   
984.
自2009年以来,一种新兴的虾类疾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对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有研究表明,该病病原是一类含有特殊毒力因子的弧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VPAHPND)。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对该病的发生、流行、病症、病原、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以期为该病症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5.
1994-1995年山东文登市高岛盐厂对虾育苗池和养虾池,随机和定点采集中国对虾的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幼虾,成虾样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卵黄,没有明显的细胞分化,卵细胞质中有球形病毒感染;无节幼体的肝胰腺和上皮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有大量球形病毒分布;糠虾幼体已有明显的肝胰腺和上皮细胞的分化,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发现有球形病毒包涵  相似文献   
986.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氮收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硕  董双林  王芳 《海洋学报》1999,21(6):81-86
研究在20、25和30℃的正常海水(盐度为31)和5个盐度、水温为2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规格中国对虾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的氮收支。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氮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盐度为5时氮摄食率最小为11.78mg·g-1d-1,盐度为13时最大为13.88mg·g-1d-1.生长氮的比例随温度的升高显着减小;盐度为20的生长氮比例最大为26.52%,此时的特定生长率也最大为7.8%,盐度为5时的最小。中国对虾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的平均氮收支模式分别为100I=27.63G+3.58E+1.66F+67.13U;100I=18.34G+4.10E+6.07F+71.49U.  相似文献   
987.
解氮作用是指微生物引导的结合态NO3-转化为N2O或N2等一种或两种气体的非同化吸收过程,即NO3-→、NO2-→NO→N2O→N2[1].该过程是自然界许多水体中结合态NO3转化为气态N2的重要形式,结合态NO3是水体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解氮作用的中间产物N2O是与大气臭氧层密切相关因子。因此,人们注重解氮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8.
斑节对虾全封闭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受庆 《海洋通报》1999,18(3):92-96
对6次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全封闭养殖试验进行了介绍。试验表明,在虾病多发区采取全封闭养殖可以有效地避免虾病的发生,使养殖获得成功。文章对杀灭虾池病原菌和敌害生物所用的药物,以及保持虾池水体生态平衡所采取的措施匀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89.
李明 《海洋信息》1999,(12):16-19
日前,笔者在烟台市扇贝和对虾二次创业座谈会上了解到,面对当前严峻的渔业经济形势,该市重新确立了作为烟台市渔业经济发展重点的扇贝和对虾二次创业的新路子。座谈会上,不仅各县、市海洋与水产主管部门的领导畅谈了近几年各地在海水养殖中的经验教训,而且受邀参加会议的有关专家、学者也就当前海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谈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990.
中国对虾血淋巴抗菌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 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hydrophila)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浆样品、血细胞溶解物(HLS)样品的抗菌活力进行了测定。表明中国对虾血浆样品对四种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力。其中,三种弧菌活细胞数在孵育1h 时呈现最低;嗜水气单胞菌活细胞数在孵育4h 时最少。在三种弧菌中,血浆样品对哈维氏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强,而对副溶血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弱。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三种弧菌几乎没有表现出抗菌活力;嗜水气单胞菌在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孵育2h 时,其活细胞数呈现最低,说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该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菌活力。由此显示,抗菌活力在中国对虾血浆样品中表现得较强,而在血细胞溶解物样品中表现得较弱,血淋巴抗菌因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细菌表现出其最强的活力,但对不同种细菌其抗菌作用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