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752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387篇
地质学   1523篇
海洋学   53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3年   5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2篇
  1926年   3篇
  1924年   6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找到超镁铁深源岩石包体,这对于研究富碱斑岩的起源和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揭示该深源包体具有原始上地幔岩在地幔条件下受到一定程度富集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特征,具有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属性,为富碱斑岩的成岩成矿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镍、铁)矿床.  相似文献   
53.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 ,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 ,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 ,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 -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 ,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 -热液改造型铜 (镍、铁 )矿床。  相似文献   
54.
三原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三原井水位在泾阳4.8级地震前的变化特征,重点是泾阳地震前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变化,即固体潮加卸载响应率与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对水位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震前加卸载响应率及响应比有“平稳-升高-恢复”的特征,说明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有可能捕捉5级左右近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55.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Y≥2.0)异常显示,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本区地震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6.
在合理构建华南印支期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FLAC软件, 模拟了该区印支期过铝质富钾花岗岩形成与基性岩浆底侵, 及陆壳变形叠置加厚两种动力学背景的可能联系. 模拟结果表明, 220 Ma±的基性岩浆底侵能导致地壳含水矿物相岩石的深熔, 但除非印支期存在大规模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 否则其热效应持续时间和热效应波及范围难以形成具大岩基规模的湖南印支期花岗岩. 在陆壳叠置加厚模型中, 地壳的叠置加厚可导致中下地壳界面温度升高到700℃以上, 引起片麻质岩石熔融, 当加厚因子达1.3, 白云母矿物脱水熔融产生的熔体达到熔体流动临界比例(≥20%), 从而形成花岗岩基; 结合印支期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和同期基性火山岩极少出露的地质事实, 认为陆壳变形加厚可能是湖南印支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7.
低电阻率油气层物理参数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淡水环境下富含粘土矿物、细颗粒砂岩低电阻率油气层. 分析了粘土的附加导电性,认为粘土质量百分数高且富含伊利石和蒙脱石的地层中,若地层水质量浓度小于15g/L等效NaCl盐溶液时,粘土的附加导电性是造成油气层电阻率低的首要原因. 同时分析了细颗粒、粘土质量百分数不高的储层,高的毛细管压力使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同样能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 储层中粘土质量百分数的多少对储层岩石电性特征(I-Sw曲线形态)有重要影响,可用于指导测井资料解释模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58.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的预测情况,给出了中、美、日等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和震源机制,以及余震的分布和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对震区近期地震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9.
本文简述了在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主要性能参数的选定之后,怎样计算出关键液压部件的参数和容量。  相似文献   
60.
在云电码编报中 ,从云所反应的天气意义考虑 ,将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堡状、荚状层积云均作 CM云。因此 ,Nh云所编报的云量与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低云量”有时是不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同志 ,甚至不少台站由于理解错误或受错误习惯影响 ,将 Nh的云量误认为“有低云时编报低云量 ,无低云时编报中云量”,只有在定时观测时出现 Ns、 Sc cast、 Sc lent三种云之一 ,并且当时天空中还存在其它低云时才表现出来 ,这是一种理解上的错误。由于实际观测中这种情况出现次数不是很多 ,整个站组往往忽视了这种记录 ,形成整体出错。如 :云量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