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末次冰期以来贵南沙地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海贵南县凤凰山地层剖面的沉积相、磁化率曲线特征分析认为:(1)未次冰期以来,贵南沙地的土地沙漠化发展模式以正、逆过程相交替为基本特点;(2)贵南沙地的土地沙漠化正、逆过程与气候的干冷和暧湿变化所导致的水平生物气候带移动密切相关;(3)随着CO_2等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多,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季风雨区扩大,本区降水量可能增加,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将是,正过程有所抑制,逆过程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12.
南沙海槽的构造和沉积受控于南海的构造运动和加里曼丹西北大陆边缘的演化,具有适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源基础、温压条件、输导系统和储藏场所。似海底反射层(BSR)出现在水深650~2 800 m、海底下65~350 m深的晚中新世沉积物中,与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及穹窿构造有关;沉积物中的甲烷含量和孔隙水的SO24-含量表现出异常变化特征,硫酸盐-甲烷界面(SMI)深度仅为8~11 m;表层沉积的自生石膏和黄铁矿的成岩环境与甲烷流体排溢引起的厌氧甲烷氧化(AOM)有关,这些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指标均指示南沙海槽发育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表明,南沙海槽沉积物的甲烷以二氧化碳还原型微生物成因为主,少量为混合气,海槽东南部可能是最有潜力的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3.
高圆圆  任建业  佟殿君 《地球科学》2022,47(7):2536-2548
为了明确南沙海槽的构造?地层格架和成因机制,以区域二维地震剖面的解释为基础,进行断层活动性和沉降史的定量计算,在南沙海槽盆地中确定出Tg、T60、T50和T0四个一级层序界面,以这4个一级层序界面为界,将南沙海槽盆地划分出3个盆地原型:古新世?渐新世(Tg?T60)断陷盆地、早中新世(T60?T50)拗陷盆地和中中新世(T50?T0)前陆盆地;新生代以来,南沙海槽盆地的沉降中心由NW向SE逐渐迁移. 区域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是由多期前陆盆地叠置而成,以沙捞越造山不整合、区域深部不整合和区域浅部不整合这3个不整合面为界,划分出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上新世早期和上新世晚期?现今3期前陆盆地;南沙海槽属于第三期前陆盆地的组成单元,目前仍处于发育演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依据南沙海域实际地震测线资料,相关证据显示早中新世(T60-T40之间)南沙腹地多盆地发生挤压反转构造,南沙西南部多见挤压褶皱。南沙海域及周边地区在早中新世开始发生全区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局部剥蚀量和构造抬升量定量估算,认为隆升核心区域的九章盆地由于挤压隆升导致的地层剥蚀量大于3 500 m。"早中新世挤压隆升幕"形成一个以郑和隆起为核心的"碟形"剥蚀区,活动时间与西南次海盆的扩张时间一致,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可能是造成隆升幕的重要原因。由于隆升剥蚀前存在深埋,南沙腹地(九章盆地为代表)和南沙北缘(中业、永登盆地为代表)的"浅、薄、小"盆地群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南沙站为代表对冬季风期间南沙附近海域降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过强冷空气不易在南沙附近海域产生扰动对流,冬季风期间当鄂西站气压值在1020.0hPa-1029.0hPa,桂林站气压值在1015.0hPa-1027.0hPa,西沙站3小时变压大于1.7hPa,72小时后易在南沙附近产生降水天气.冬季风期间南沙降水量强的年份,月平均气压场高压中心强度明显偏弱,500hPa纬向环流明显,副高发展偏强.  相似文献   
116.
1959~2013年长江河口南槽动力地貌演变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南槽作为长江口入海四口之一,是长江水沙输运向海的主要通道。在长江入海水沙急剧变化和长江口大型涉水工程的影响下,南槽的动力地貌过程成为当前长江河口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分析和揭示近50年来南槽的动力地貌变化过程对理解长江河口响应人类活动和自然驱动作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1959~2013年长时间序列的南槽地形资料,研究长江入海水沙变化及南槽落潮分流分沙比影响下的南槽动力地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南槽在1989年江亚南沙并滩前后呈现两种不同的地貌演化阶段:江亚南沙并滩前,南槽普遍发生淤积,两侧浅滩不断淤涨,河槽总体呈缩小态势,河槽拦门沙呈现"双峰"状态;江亚南沙并滩后,南槽呈现出"上段冲蚀加深、中段微冲、下段河槽束窄、两侧浅滩淤积"的状态,拦门沙向"单峰"发展。此外,周边涉水工程的实施对近期南槽地貌的冲淤演变过程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在“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格局下,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累积了海量多源异构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基于中台的架构理念,从数据模型、存储管理、空间索引、轻量化和制图引擎等方面构建了面向南沙新区的地理信息时空数据中台,并作为智慧南沙的地理信息数据底座,挖掘当前累积的多源异构地理数据的应用价值,实现“一处建设、多处应用”,为南沙新区建设提供持续全面的数据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18.
119.
<正>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夏日,宁静的南沙湿地生态公园里,候鸟已经回迁到属于它们的那一片天空。轻风拂来,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微波荡漾。如果一滴水也能成就一个  相似文献   
120.
南沙海区水深2772m的ODP1143站100~150m井段共101块沉积样品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分析,结果表明,从3.27Ma到2.55Ma该区表层海水温度逐步降低,温跃层逐步加深,推测是晚上新世北半球冰盖形成过程中,东亚季风相应加强的结果。与此同时,南沙与南海北部的温跃层深度差值不断加大,可能是西太平洋暖池最终形成或加强的表现。3.2Ma前后,表层海水温度和海水温跃层深度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反映出北半球冰盖和西太平洋暖池的发育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