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RTM)具有原理简单、无倾角限制、具有可以适用于速度任意变化的模型,对各类波正确成像等优点,但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会产生严重的低频噪声问题。笔者分析低频噪声的产生机制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波场分离去噪方法,将震源和检波点波场分离成不同方向的单成波分量,只对有效路径上的分量进行互相关成像,从而达到去除噪声的目的。并通过模型测试对比了坡印廷矢量滤波、拉普拉斯滤波、波场分离滤波这三种方法的去噪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波场分离的去噪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2.
受伪距噪声的影响,Turbo Eidt法中M-W组合难以探测所有周跳。分析了M-W组合观测量的误差特性,指出伪距误差导致周跳漏检、探测延迟的原因。采用小波阈值消噪方法对M-W组合观测值进行处理,阈值估计使用Visushrink方法可削弱伪距噪声、增加周跳的辨识度。消噪后,周跳会发生扩散,除当前历元外,前后多个历元均会超出阈值,便于探测。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经小波消噪后的M-W组合观测值能够准确定位小至1周的所有周跳,避免漏检现象,增强周跳探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一种基于Delta-Sigma调制小数分频技术和YTO的宽带、高分辨率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方案.对环路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果.实测表明,方案可实现输出频率2-4 GHz,分辨率1Hz,并具有低相噪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
变形监测数据不可避免会受到噪声污染,本文根据原始信号特征,通过合理的选择小波基,采用自适应阈值法去噪,可提取变形数据有用信号并恢复信号的光滑性,保留信号曲线的特征,达到较好的去噪效果。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基于中国气象局公布的1961-2006年中国165个国际交换站无缺测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随机重排去趋势波动分析(S-DFA)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极端高温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S-DFA方法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从可预报性的角度给出了极端高温事件强度综合指标的定义。该综合指标将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综合起来,兼顾不同地区各自特有的区域气候背景,进一步说明综合指标定义的合理性。基于极端高温事件综合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将1961-2006年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分为4个不同等级的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综合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前一直保持平稳的波动变化,之后则一直处于上升之中,尤其是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76.
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最佳分解尺度选择方法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珂  朱建军 《测绘学报》2012,41(5):749-755
借助最小均方根误差、信噪比及光滑度变化随小波分解尺度增加的收敛特性,提出了一种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最佳分解尺度选择方法。该方法利用信息熵来融合小波去噪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变化特征,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小波去噪结果与分解尺度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定量识别融合指标变化的拐点,能够有效识别小波去噪的最佳分解尺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去噪信号进行实验分析并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77.
《测绘文摘》2012,(2):62-64
正CH20121002基于经验模分解的陀螺信号消噪=De-noising Method for Gyro Signal Based on EMD/甘雨,隋立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学报.-2011,40(6).-745~750  相似文献   
78.
高精度的地磁场数据库是地磁匹配导航的基础.在构建地磁数据库时,需要将空中的航磁测量数据向下延拓至某一水平面,而向下延拓在数学上具有不适定性,通常利用迭代方法逐次逼近"适定最优解".本文针对导数迭代法在迭代过程中的噪声累积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方法,首先利用稳定的向上延拓将观测面和向上延拓、向下延拓同等高度平面上的磁场值联系...  相似文献   
79.
首次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去申拉组中发现了泥质硅质岩,呈2个层位产出。为探讨泥质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成因及与班-怒特提斯洋西段构造演化的关系,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层位泥质硅质岩Al_2O_3/(Al_2O_3+Fe_2O_3)、Ce/Ce~?、(La/Ce)_N、V/(Ni+V)、Ce/La、Ce_(anom)、Eu_(anom)平均值分别为0.60、0.80、1.24、0.72、1.84、-0.08、0.01,第二层位泥质硅质岩相应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65、0.83、1.16、0.77、1.97、-0.07、0.02。结合泥质硅质岩的Fe_2O_3/TiO2-Al_2O_3/(Al_2O_3+Fe_2O_3)、(La/Ce)N-Al_2O_3/(Al_2O_3+Fe_2O_3)、Hf/3-Th-Ta关系图解,表明第一、二层位泥质硅质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沉积时水-岩界面为水体分层不强烈的厌氧环境。U-Th、Zn-Ni-Co、La-Ce、La/Yb-REE关系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了第一、二层位泥质硅质岩为热水成因,热水活动与玄武岩岩浆活动有关,第二层位泥质硅质岩沉积时热水活动更强烈。去申拉组泥质硅质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狮泉河地区班-怒特提斯洋至少在早白垩世仍具有一定规模的洋盆,其闭合时间应晚于约109Ma,进一步限定了洋盆的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80.
以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制备电容电极,研究电容去离子化(CDI)对地下水中镉的吸附性能。分别探讨了镉初始质量浓度、体系供电电压、地下水中常见阳离子种类对CDI去除镉的影响。结果表明,CDI吸附镉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DI对镉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量随镉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低质量浓度时,较高的供电电压会提高初始阶段的吸附速率,但对电极的最终吸附量无显著影响;地下水中主要阳离子的存在增加了体系的电导率,从而促进了CDI对镉的吸附,提高了镉的吸附速率和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