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37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对东平原狭蚌虫外壳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外壳由内外角质层、内外上皮层和皮下结缔组织共同组成。外角质层厚,较规则。上皮细胞有柱状细胞和具有胞突的锥形细胞两种形态。同侧及相对两侧的上皮胞突相连接,构成了许多具有血细胞的血腔隙。  相似文献   
82.
密度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产卵量和混交雌体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杨家新  黄祥飞 《湖泊科学》1996,8(4):367-372
用小球藻(Chlorella sp.)为食培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食物浓度约1×10~6cells/mL,温度25℃,光照强度约40001x,昼长比LD=18:6。在1.0mL、0.5mL和0.25mL培养液中同时进行单个体和群体培养。结果发现:1)单个体培养时每个母体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2.0,13.8和7.8个;后代个体中混交雌体的百分比分别是46.38%,53.49%和55.83%。2)群体培养时,每个母体平均产卵量分别为8.7、3.1和2.65个,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后代个体中混交雌体百分比分别为41.70%,53.59%和54.26%,群体培养的密度为4.0ind./mL与2.0ind./mL,2.0ind./mL与1.0ind./mL混交雌体的百分比差异不明显。母体密度高低与后代混交雌体百分比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轮虫为1.0ind./mL时,进行单个体培养,分别用急剧冷休克(SS)、逐渐冷休克(GS)和恒温对照(C)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个体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0.8、9.2和12.6个。后代混交雌体百分比分别为32.85、20.7和16.87,SS和C处间后其混交雌体比例具显著差异,而SS和GS,GS和C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珊瑚白化现象日益严峻。白化意味着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降低,然而目前关于珊瑚体内的脂质在虫黄藻密度降低时对维持能量供给稳定的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以2020年3月和6月在西沙群岛采集的帛琉蜂巢珊瑚(Favia palauensis)和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样品为材料,通过生理参数(虫黄藻密度、脂质含量)与地球化学指标(虫黄藻的稳定氮同位素δ15Nz值)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珊瑚脂质对虫黄藻密度及其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夏季两种珊瑚的虫黄藻密度和δ15Nz值均显著下降,意味着夏季虫黄藻密度降低导致了其光合作用强度的降低。与此同时,两种珊瑚的脂质含量也显著下降,并且脂质含量与虫黄藻密度、δ15Nz值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珊瑚脂质含量与虫黄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当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时,珊瑚可以通过消耗其自身储存的脂质更好地维持能量供给的稳定,这对提高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以及抗白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薛颖昊  席贻龙  张根 《湖泊科学》2012,24(1):137-141
为探讨粉煤灰污染影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在灰湖、汀棠湖和凤鸣湖分布的生态学机制,本文研究了曝气自来水(对照)、20%、40%、60%、80%和100%的澄清灰湖水对采自三湖泊中的轮虫姐妹种Ⅰ和汀棠湖中的轮虫姐妹种Ⅱ的种群增长率、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携卵雌体数/不携卵雌体数和休眠卵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实验用水中的澄清灰湖水含量如何,来自三湖泊的轮虫姐妹种Ⅰ均具有较高的种群增长率(0.52~0.85 d-1)和休眠卵产量(1.60~12.11ind./(4d·5ml)),这为轮虫的扩散、种群的建立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可能.汀棠湖轮虫姐妹种Ⅱ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和休眠卵产量均极低,对照组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和休眠卵产量均为0,这是存在于汀棠湖和凤鸣湖中的轮虫姐妹种Ⅱ无法通过扩散而出现在灰湖中的主要原因.澄清灰湖水的含量仅对汀棠湖中两轮虫姐妹种的种群增长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各浓度的澄清灰湖水使轮虫姐妹种Ⅰ的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80%和100%的澄清灰湖水使轮虫姐妹种Ⅱ的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粉煤灰污染导致已报道的相关水体中轮虫种群密度的下降并非由于其中所含的污染物(较高浓度的碱性氧化物、硫化物和金属元素等)和水体pH值的改变等对轮虫的直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5.
本文基于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医学虫证与睑缘炎具有相关性,认为睑缘炎可以从虫证论治。睑缘炎的病因为风、湿、热、虫,病机为风邪上扰、湿热壅滞、虫邪内生,治疗以祛风清热、除湿杀虫为主,可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6.
针对如今随着阻燃剂的更新换代,使得汇入海洋环境中的阻燃剂组分构成更加多样,造成的潜在危害更加复杂这一问题,本项目以四溴联苯醚(BDE-47)和十溴二苯乙烷(DBDPE)分别作为旧型和新型溴系阻燃剂代表,以海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为对象,探究不同密度饵料藻培养下,BDE-47和DBDPE的联合作用对轮虫生殖力和存活力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BDE-47和DBDPE作用均可导致轮虫的产幼数的降低,生殖期和存活时间的缩短,且BDE-47表现出更强的毒性效应。BDE-47和DBDPE联合作用时,对饱食轮虫的生殖期、产幼数和存活期表现为拮抗作用或相加作用,而对饥饿轮虫表现为协同作用。本项目为准确评价溴系阻燃剂更迭造成的潜在风险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7.
在种群累积培养状态下研究了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不予更换的情况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为 724 3333± 40. 5257ind(6d.20mL)-1和 6 .0361± 0. 3377ind(5 × 106 cells)-1(al-gae diet)与之相比,当培养液每 2天更换一次时,其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下降至637.3333±16. 8028ind.(6d·20mL)-1和5 .3111±0 .1400ind(5×106cells)-1(algae diet).随着培养液更换频率增大至每天一次时,其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下降的幅度进一步增大培养液更换对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88.
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白点病”不仅危害水族箱观赏鱼类,还会对水族馆大水体海水观赏鱼带来毁灭性打击,是海水观赏鱼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XCY-1”(苦参、地肤子、蛇床子、黄芪、甘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后收集备用)对小丑鱼血清、肝脏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指标变化及不同用药方式对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投喂复方中草药“XCY-1”可使小丑鱼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第21 d各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达到最高值,其中20 g/kg剂量组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小丑鱼的免疫能力;肠道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胰蛋白酶在各取样点活性均高于对照组,2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胰蛋白酶和AMS活性高于其他剂量组,20 g/kg和4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LPS活性最高。复方中草药“XCY-1”药浴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体外杀灭结果显示:4 h内,50 mg/L药物浓度即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400 mg/L药物浓度即可杀灭全部幼虫;当药物浓度达到800 mg/L时,3 h内幼虫全部死亡。不同用药方式防治小丑鱼刺激隐核虫病:实验分为4组,A组20 g/kg剂量组,口服无药浴;B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50 mg/L进行药浴;C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100 mg/L进行药浴;D组为对照组,仅投喂基础饲料。结果显示:实验第6 d,A、B、C三个药物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1.1%、53.3%、57.7%、0,药物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药物处理组每片鳃上仅有0~2个滋养体,对照组每片鳃上滋养体数量是用药组65倍。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XCY-1”可以提升小丑鱼血清、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对刺激隐核虫病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0 g/kg剂量组、投喂时间14~21 d时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开发无公害、环保型天然植物源杀虫药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
哈维氏弧菌被观察到与海洋寄生性纤毛虫刺激隐核虫具有内共生现象,其作为一种致病性细菌,可导致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大黄鱼产生严重的继发性细菌感染。我们通过16s宏测序技术对刺激隐核虫的细菌群落进行鉴定,并通过标准的细菌培养方法分离鉴定出哈维氏弧菌。通过透射电镜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在刺激隐核虫的细胞胞质中,均观察到内共生的哈维氏弧菌的存在;而在其细胞核中,则没有相关信号存在。哈维氏弧菌与刺激隐核虫的相关关系以及内共生的哈维氏弧菌对刺激隐核虫的影响作用,仍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0.
刘任涛  王少昆  周娟 《中国沙漠》2015,35(6):1599-1606
选择科尔沙地和毛乌素沙地豆科与非豆科灌丛为研究对象,以灌丛外裸沙地为对照,通过手拣法调查了不同灌丛微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依据相对相互作用强度指数(RII)分析比较了不同水热地带沙地灌丛"虫岛"差异性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分别获得36和28个类群,平均个体数分别为76只·m-2和125只·m-2。优势类群分别包括拟步甲科及其幼虫和步甲科,蚁科,常见类群分别为12和20个类群,稀有类群分别为22个和6个类群。(2)土壤动物个体数、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的灌丛"虫岛"RII值,均表现为毛乌素沙地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p<0.05),并且2种类型灌丛均呈现出正向作用(即聚集作用,RII>0)。(3)在2个沙地所有样地中,只有园蛛科、鳃金龟科幼虫和拟步甲科幼虫3个类群完全表征出灌丛"虫岛"现象。园蛛科和拟步甲科幼虫的灌丛"虫岛"RII值不同地带沙地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鳃金龟科幼虫RII值则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豆科与非豆科灌丛在不同地带沙地中对"虫岛"表现出相反的作用结果。(4)群落水平上,毛乌素沙地灌丛"虫岛"作用强度高于科尔沁沙地,与水热等沙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而与灌丛功能特性无关。种群水平上,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具有不同的灌丛"虫岛"现象,灌丛功能特性、沙地水热条件或者二者交互作用是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