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322篇
海洋学   363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刘梦娇  王勇  张耀华  李果 《中国岩溶》2015,34(5):486-494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大气降水和马鞍溪上游龙滩子水库水的氢氧同位素进行的一个水文年(2014年)的样品采集监测,研究了降水与水库的水的氢氧同位素之间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北碚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82δ18O+18.97,r=0.99,n=101,P<0.01,δD、δ18O相关性极为显著,该区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和中国大气降水线,表明研究区主要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双重影响所致;(2)大气降水中δD、δ18O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半年偏负,冬半年偏正;(3)大气降水中的δD、δ18O与降水量及温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降水量效应显著,并且该效应远远掩盖了温度效应;(4)水库中水的δD、δ18O具有极好的相关性,其δD、δ18O样点落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和区域大气降水线附近,并且水库中水d的变化趋势与降水d基本一致,表明前者主要补给来源是降水,而水库中水的δD、δ18O和d的变化幅度远远小于降水,表明前者不仅受降水补给,还受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调查、钻孔和抽水试验,结合区域水文、气象和地质等资料,对矿区西部的水文地质条件有了初步认识。区内将含水岩层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层和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层;选用“大井法”与“比拟法”相对比,以“大井法”为主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通过水质分析结果,认为自然条件下微山湖地表水体对矿坑充水无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洞庭湖与长江水体交换能力演变及对三峡水库运行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洞庭湖区与长江干流相关控制站1951-2010 年实测水文数据, 在分析江湖水力关系的基础上, 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江湖水体交换能力的演变特征及其对三峡水库运行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7-9 月长江荆南三口对洞庭湖的补给能力较强, 1-3 月洞庭湖对长江的补给能力较强;② 江湖水体交换系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波动, 其中1951-1958 年、1959-1968 年荆南三口对湖泊的补给能力较强, 而2003-2010 年湖泊对长江的补给能力增强;③ 三峡水库运行后无论是典型年还是在水库不同调度方式运行期, 三口分泄能力减弱, 入湖水量减少, 而因四水入湖水量占绝对优势, 湖泊对长江的补给能力明显增强;④ 尽管影响江湖水体交换能力的因素极为复杂, 但从总体上讲, 除受流域降水波动影响外, 江湖水体交换能力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及其过程均随着江湖水体交换量的变化而变化, 说明江湖水体交换能力强度与江湖水体交换量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湾流区涡旋对海洋垂向混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rgo高分辨率温盐数据和海面高度异常(SLA)数据对湾流区中尺度涡内外的混合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情况下300~540 m深度处反气旋涡内的混合率明显高于背景场,平均值量级达到4.0×10-5 m2 s-1,而涡外和气旋涡内平均混合率分别为1.6×10-5和0.8×10-5m2 s-1.反气旋涡内混合率量级在10-4 m2 s-1以上的概率达到29%,而涡外和气旋涡内情况下达到10-4 m2 s-1以上的概率仅为12%和5%.540~900 m深度上,涡内外的平均混合率量级一致.38个反气旋涡中有24个出现涡内部混合增强的现象,其中22个涡内剖面在观测时间前局地有大风过程存在或持续,混合情况与风应力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反气旋涡利于风生近惯性能量的下传.12个反气旋涡内剖面在540 m以下部分仍存在Thorpe尺度在5 m以上的水体翻转,甚至有3个达到了20 m以上,说明强混合现象在某些区域540 m以下的较深层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95.
许波  雷国辉  郑强  刘加才 《岩土力学》2014,35(6):1607-1616
为评估涂抹区土体压缩和渗透系数变化对含竖向排水体地基固结的影响,采用等体积应变假设,考虑涂抹区土体的压缩变形及其水平向渗透系数沿径向分别呈线性和抛物线分布,并考虑井阻作用以及地基附加球应力沿深度任意分布,推导了随时间线性堆载预压条件下固结微分方程的显式解析解答,分析了涂抹区半径、水平向渗透系数的分布模式、以及体积压缩系数对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区土体采用均匀折减的水平向渗透系数明显低估了地基的固结速率,而当涂抹区半径较大时,不考虑涂抹区土体的压缩变形将会高估地基的固结速率。在含竖向排水体地基固结问题的分析中,这些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96.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理国情普查水体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国情普查体系内容之一是提取水体地表覆盖信息,掌握我国水体现状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常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算法不能完全满足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水体信息的需要。本文以WorldView2的4波段(B、G、R、N)影像为数据源,研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发现:水体在蓝波段(Layer B)上表现出较强反射特性,利用蓝波段的比率值(Ratio Layer B)、标准方差值(Standard Deviation Layer B)两项指标,结合水体指数,能够构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水体提取的基本规则集,完成水体信息的自动提取,并且提取的结果质量较好。通过选取验证区,对提取方法的稳健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在地理国情普查这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工程化生产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一种基于标记分水岭分割的高分辨率卫星融合影像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首先采用pansharpening 融合法获得光谱扭曲小的高分辨率卫星融合影像;其次利用标记分水岭算法对高分辨率卫星融合影像进行分割;最后在分割基础上利用水体指数模型提取水体信息。采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试验,与eCognition多尺度分割提取水体方法的结果相比,表明本文方法更快速有效,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采用水体指数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1988—2018年那曲市双湖县其香错湖泊水域面积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该湖泊近31 a内水域面积呈显著增长趋势(R2=0.88,P < 0.001),31 a内增长了33.37 km2,增长率为18.03%;从空间上分析,其香错在近31 a内湖泊面积不断向四周扩展,其中在东、西方向和北部变化尤为显著。湖泊所在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蒸发量显著减小,冻土深度也明显减小。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湖泊补给水源的增加和湖泊水容量的增大,最终导致湖泊面积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999.
水面蒸发在季节变化上相比净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相位延迟反映了水体储热对水面蒸发的影响,量化这一对气象要素波动的滞后响应对理解和估算深水水库(湖泊)蒸发非常重要。三峡水库等河道型深水水库的水位和面积具有显著周期性变动,使得其水面蒸发的响应模式更为复杂,而目前对其认识非常薄弱。本文利用2013年8月—2020年7月三峡水库巴东站水面蒸发场和陆面蒸发场的蒸发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水面蒸发的季节变化及其年内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水面蒸发场蒸发量在年内的8和12月呈现双峰变化,与只有8月单峰值的陆面蒸发场蒸发量显著不同。水面蒸发场蒸发量相对净辐射、平均气温和水面温度分别存在4、3和2个月的滞后,而陆面蒸发场蒸发量相对滞后时间均在1个月以内;水面与陆面蒸发场相比,水温、蒸发量和水面与大气饱和差之间的滞后时间分别为1、3和4个月,而平均气温和净辐射之间不存在滞后。本文揭示出三峡水库巴东段水面蒸发年内滞后效应主要受到水库水温引起的水面与大气饱和差在季节上滞后的影响,需通过深入分析水温的时空变化来明确整个三峡水库的水面蒸发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20年来,不同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先后提出了多种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建立方法,这些方法大多产生于北美地区,都是以底栖动物为保护目标,直接或间接地以污染物的生物效应为依据,可划分为2类:即基于沉积物毒性试验、现场生物效应观察和效应发生频率统计的方法;基于平衡分配理论,污染物在沉积物固相—间隙水相间的分配关系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明确污染物—生物效应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影响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因此,至今还没有提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建立方法。建立统一的沉积物毒性试验、测定标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重视不同基准建立方法的结合,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