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本文基于海洋站潮位观测数据、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信息以及长江口水文站径流量数据等,重点分析了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口咸潮入侵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咸潮一般从每年的9?10月开始入侵,翌年4?5月结束。3月咸潮入侵次数最多,达12次。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和咸潮持续时间均呈下降趋势,2009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最多,达13次,时间均发生在10月至翌年的4月;咸潮持续时间年际变化较大,2011年咸潮入侵持续时间最长,累计为55 d。2015?2018年,咸潮入侵次数和入侵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2018年没有监测到咸潮入侵过程。(2) 1?4月,长江口处于季节性低海平面期,且同期径流量少,但是受东亚季风影响,持续的增水过程使得增减水?径流量综合影响指数明显偏高,其中1月、2月、3月的影响指数分别为1.5、1.9和1.6,该时段长江口的咸潮入侵过程主要受增减水的影响。5?7月,长江口径流量明显增加,海平面?径流量综合影响指数均小于0,径流的作用强于海水上溯。8月,长江口径流量开始下降,虽然季节海平面较高,但是长江口呈现明显的减水过程,海平面?径流量和增减水?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0.1和?1.6,基本不会发生咸潮入侵。9月,长江口处于季节高海平面期,并且以增水为主,海平面?径流量和增减水?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较大,分别为1.2和1.0,易发生咸潮入侵。10月、11月长江口海平面?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1.5和0.8,径流影响弱于海水上溯,易发生咸潮入侵。(3) 2009?2018年发生的48次咸潮入侵过程有2/3恰逢天文大潮。在某些年份长江口沿海基础海平面偏高,若持续增水恰逢天文大潮,则加剧咸潮入侵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2.
大沽河是青岛市重要的供水源之一,了解大沽河流域水循环的过程和机理有助于合理地利用大沽河流域水资源。为了研究大沽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的规律,在大沽河李哥庄镇至胶东镇段研究区内采集了26个地下水样本和4个地表水样本,测定其氢、氧同位素及水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其变化特征初步判定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及影响因素。对降水和地下水中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O)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是该区域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水化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多样,主要为HCO_3-Cl-SO_4-Ca-Na,Cl-SO_4-Na,Cl-HCO_3-SO_4-Na,HCO_3-Cl-SO_4-Na-Ca-Mg,Cl-Na五类;地表水受到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补给了地下水。同时,地下水中的氢、氧同位素含量与Cl~-和TDS区域分布特征相互佐证,证明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其次为围岩矿物的溶解。  相似文献   
33.
日照市海水入侵现状与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遥感解译对日照市海水入侵现状进行分析,对海水入侵程度进行评价,发现养殖池和河滩面积在大幅增加,盐田、滩涂、沙滩等均在减少。在日照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储备与人类的用水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是产生海水入侵的主导因素。建议采取兴建地下水库、减少地下水开采和人工回灌等措施防治海水入侵。  相似文献   
34.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水质特点,将海水入侵等级划分为4级。同时,选取Cl^-,矿化度,SO4^2-,rHCO3^-/rCl^-,K^-等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并分别确定了这5项指标的等级划分范围。然后,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对研究区内海水入侵现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35.
基于确定性有限自动机(DFA)的多模式匹配算法被广泛用于数据包深度检测系统中。它功能虽然强大,但是对内存的需求也比较大,因此很多算法提出了对它的优化方法,以减少对内存的需求量。本文通过用动态默认转移来替代DFA的failto转移,将DFA中大部分的failto转移删掉,从而达到优化DFA的目的。而且本算法易于用硬件实现,因此在对速度有要求的场合,可以通过专门的硬件来计算默认转移,这样默认转移的计算并不会对检测产生延迟,从而加快匹配速度。  相似文献   
36.
台湾东北部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台湾东北部,黑潮次表层水常年入侵东海陆架。但是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的季节变化规律,尚存在很多不明之处。本文基于2009至2011年间东海4个航次的CTD实测数据,研究了黑潮次表层水入侵东海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发现:黑潮次表层水入侵在春末夏初开始加强,夏季最强,秋季开始减弱,冬季最弱。入侵的黑潮次表层水起源深度也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另外,结果还表明黑潮次表层水入侵存在明显的短期变动。  相似文献   
37.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类型及其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渤海莱州湾南岸,是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严重的岸段。依据入侵物源可将广义海水侵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来源于现代海水的狭义海水入侵和物源于浅层第四沉积层中古海水的地下咸水入侵,它们的成因,机理和危害差异明显;地下卤水入侵是一种特殊类型,造灾程度最高。海岸地貌和第四纪水文地质环境,是控制海水入侵类型区划的主导因素。莱州湾南岸不同岸段海岸环境差异,形成了海水入侵区,地下咸水入侵区和海、咸水混合入侵区3种类型区  相似文献   
38.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的研究结果,对南海环流提出一些看法,南海经是半封闭的边缘海,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通,必然有海水交换,黑潮入侵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黑潮入侵的流量主要是由温度和工的差异引志的斜压造成的,因季风应力的正压作用调制而有季节变化;南海北部的黑潮南海分支和南海暖流构成反平行环流系统,分别是冬季的“热力驱动”和夏季的“淡水驱动”所造成,黑潮入侵进到南海。经过一些通道穿过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39.
长江口北支盐水倒灌南支对青草沙水源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自1978年以来,在长江口的几个关键岸段(例青龙港、新建、高桥、堡镇等)设置盐度观测站;1992-1994年的枯季、在青草沙水源地的南、北两侧各抛测量船一般,在一个完整的大、中、小潮期间、连续逐时观测流速、流向、水深、盐度等,同时在青龙港等处设置6个岸边观测点同步取样;1995-1996年在船站位置各设置氯离子自动监测仪一台;1996年3月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长江口水文测验。本文对大量的现场资料作了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青草沙水源地盐水来源主要有北支倒灌咸水团和外海咸水入侵。前者的特征为,氯度的半月变化是小潮期(或小潮后的寻常潮)的氯度反高于大潮期,氯度的潮周日变化是日最高值出现在落憩附近,日最低值出现在涨憩附近,氯度的垂向分层不明显。这与外海盐水入侵引起的氯离子浓度在半月和潮周日内的变化特征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0.
由于缺少观测数据和对黑潮水准确定义,很难识别出从太平洋入侵到南海的黑潮水团。本文基于一个经过观测验证的三维模式MITgcm,利用被动示踪物标记黑潮水,研究了入侵南海的黑潮水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在冬季,黑潮水入侵的范围最广,几乎占据了18°N-23°N和114°E-121°E的区域;并有一个分支进入台湾海峡;黑潮入侵的范围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在夏季,黑潮水被限制在118°E以东,且没有分支进入台湾海峡;入侵的范围从海面到约205米是增大的,之后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通过分析从2003年到2012年黑潮入侵的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年和正常年相比,冬季黑潮入侵后向台湾海峡的分支在拉尼娜年是最弱的,这可能与中国大陆东南方向的风应力旋度有关。通过吕宋海峡的黑潮入侵通量(KIT)是西向的,其年平均值约为-3.86×106 m3/s,大于吕宋海峡通量(LST,约-3.15×106 m3/s)。250米以上的KIT约占了全深度通量的60-80%。此外,从2003年到2012年KIT与Niño 3.4指数的相关系数到达0.41,小于LST与Niño 3.4指数的相关系数0.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