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479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囊水云(Ectocarpus siliculosus)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褐藻,是褐藻研究的模式生物.以其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基础,对密码子使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组的GC尤其是GC3值较低,分别为31.8%和17.32%,偏向使用以A或T碱基结尾的密码子;全基因组具有较小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值和较高的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值,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偏性;密码子使用特征受到基因表达水平上的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碱基组成中性突变的双重影响,其中选择的作用对高表达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影响比较突出,而突变是低表达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首次确定UUU,GUU,UCA等12个密码子为长囊水云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  相似文献   
102.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和近江牡蛎(oyster)的内脏团为原料提取、纯化多糖,与甘油、聚乙二醇400(PEG-400)、丙二醇和1,3-丁二醇四种常规保湿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44%时,前12h 吸湿率顺序为:马氏珠母贝<近江牡蛎<企鹅珍珠贝<翡翠贻贝< PEG-400<1,3-丁二醇<甘油<丙二醇;在相对湿度为80%时,前12 h 吸湿率顺序为:近江牡蛎<马氏珠母贝<企鹅珍珠贝<1,3-丁二醇<翡翠贻贝< PEG-400<甘油<丙二醇.前12 h 的保湿率顺序为:近江牡蛎>翡翠贻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珍珠贝>甘油>1,3-丁二醇>丙二醇> PEG-400.翡翠贻贝吸湿性多糖优于其他贝类多糖,稍低于常规保湿剂.在相对湿度为80%时,前12 h 翡翠贻贝多糖的吸湿率大于常规保湿剂1,3-丁二醇,翡翠贻贝多糖保湿性稍弱于近江牡蛎,但强于其他贝类多糖和常规保湿剂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256层i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方法:搜集6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影像资料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特点。结果:6例均发生于肾实质区,增强扫描可见不同程度囊性改变、无明显壁结节、有包膜边界清晰、肾盂肾盏无侵蚀破坏,无肾静脉癌栓形成,均无远处转移征象,3例行患侧肾全切除术,3例行肾肿瘤楔形切除术。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256层iCT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术前诊断的理想手段,对治疗方案的优选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联合先进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在牡蛎HSP70基因中开发并验证SNP标记,获43个能够分型的SNP标记,其中33个转换类型SNP,10个颠换类型SNP标记。随机挑选8个SNP位点在大连及厦门共计116个样本中进行分型分析,8个标记位点均符合H-W平衡,最小等位基因MAF在0.037 3~0.495 7之间。有2个标记基因型在不同地域群体间具有显著差异,O_H70-20标记的T等位基因在南方群体中的频率更高,表现出更高温度耐受性(P=0.025,OR=1.809,95%CI:1.074~3.044)。O_H70-41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在大连群体中明显高于厦门群体(P=0.003,OR=0.394,95%CI:0.210~0.733),该位点的T等位基因携带个体则表现出低温耐受性。NGS-HRM策略为牡蛎SNP标记开发提供简洁、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以囊果碱蓬(Suaeda physophora Pall.)、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两种植物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一次昼夜温差(温差为27 ℃)变化对两种植物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NaCl胁迫下,同期囊果碱蓬的PSⅡ潜在活性Fv/Fo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幅度较小,而梭梭则有较明显降低,而且囊果碱蓬显著高于后者;同期光合量子产量Yield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以囊果碱蓬最大并显著高于梭梭,说明囊果碱蓬较梭梭具有强的对盐分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变化的忍耐能力,其机体在盐分和较大昼夜温差变化下,并未受到较大的损伤,而梭梭的光合器官在相同的条件下却受到了较大的损伤,证明了囊果碱蓬更适合生长于同时具有盐渍和较大昼夜温差的地区。②通过实验发现梭梭的Yield值和ETR值到下午基本上能恢复到早上的水平,说明了其在前期的胁迫条件下,虽然光合器官上受到了破坏,但仍然能够通过光合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持机体的活性。③囊果碱蓬在本实验条件下,光合器官虽然没有受到损伤,但200 mmol\5L-1 NaCl抑制了其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6.
田湾核电工程场地风化囊体工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田湾核电工程场地调查时发现的不良风化囊体,在原有勘探方案基础上通过加密钻孔与取样,结合浅层地震勘探、声波测井、点载荷试验及室内测试等手段,查明了场地风化囊体的分布范围,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风化囊体内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风化等级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反映风化囊体工程特性的力学指标及动态参数,分析了风化囊体对核电建设的影响,为核电工程基础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索波吉卵囊藻胞外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Illumina平台,对使用BG11培养基(对照组)和波吉卵囊藻胞外滤液(实验组)培养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波吉卵囊藻胞外滤液处理后的铜绿微囊藻组中筛选1483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788个,下调表达基因695个。GO功能分析将差异基因划分为35个子类别,包括催化活性、结合、代谢过程、细胞过程、膜、膜部分等。KEGG通路分析中,所有差异基因聚集在108个通路,其中84个差异基因注释在代谢功能类别中,而氧化磷酸化通路富集最显著。氧化磷酸化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以上调为主(26个DEGs,20个上调,6个下调)。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波吉卵囊藻滤液引起铜绿微囊藻氧化磷酸化途径上基因表达上调,ATP合成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8.
渤海湾全新世贝壳堤与牡蛎礁:古气候与海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讨论了早全新世晚期以来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平原成堤、西北岸牡蛎礁平原(及毗邻浅海区)建礁过程的同时性特征和气候变化与这一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堤、礁记录的相对海面变化。堤、礁大致同时发育,可分为6期,依次分别被寒冷事件5、4、3、2和1分隔。堤底板前、后缘高差大致对应3m的大潮差、礁顶板大致对应海平面。据二者分别重建了南部贝壳堤平原、北部牡蛎礁平原的相对海面变化:南部自7ka cal BP以来基本与现代海平面等高,小的波动在±1m之间,压实固结作用抵消了中全新世的相对高海面;北部中全新世的相对海平面位置因新构造和固结压实双重下沉作用的影响,已位于现代海平面2~3m以下。  相似文献   
109.
长牡蛎基因组微卫星引物的开发和特性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牡蛎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中国.在我国,长牡蛎已经成为重要的贝类养殖产业之一.本实验从全基因组上筛查微卫星序列,在微卫星筛查的范围、数目和类型上是传统的富集文库法开发微卫星所无法比拟的.利用基因组微卫星序列总共设计了104对引物,54对引物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其中有34对引物显示多态性扩增,占32.7%,20对引...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DInSAR)获取长白山地区的形变场.结果显示1995~1998年期间,位于长白山东南侧的间白山火山存在6~12 cm的视线向形变,而长白山天池火山处于平静期,没有明显形变.利用2002~2003年的GPS和水准获取的形变数据,分别采用Mogi单源、双源模型反演了长白山地区火山的岩浆囊参数.其中双源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两个点源一个位于长白山天池老火山口下方7.9 km处,另一个位于间白山火山下方5.5 km处.对双源模型反演得到的岩浆囊参数进行适当调整,拟合得到与InSAR形变场基本吻合的结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火山活动存在时间上的间歇性和空间上的迁移性,为进一步研究长白山地区火山活动机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