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36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施氏獭蛤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氏獭蛤(LutrariasieboldiiReeve)属暖水性贝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我国东海和南海都有。据在广西和海南沿海的调查,它生活在潮下带至水深78m的沙或沙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深度达21cm。生活海区的水温为8~32℃,盐度11 .50~33 00,pH值8. 2~8 .4,透明度4~7m。食物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繁殖期在5~9月。其肉供食用,是较珍贵的食品,可以发展人工增养殖。  相似文献   
82.
尖紫蛤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在广东鉴江它的栖息密度为3.5~7.0个/m~2。生活在比重1.0006~1.0007,水温19.2~30.8℃,pH 值6.9~7.2.流速0.243~0.704m/s,透明度为0.38~0.60m 的咸淡水交汇处,从低潮区至水深3m 的沙滩均有分布,栖息深度一般为0.30~0.50m,最深可达0.70m。食料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雌雄异体,繁殖期在9~10月,一周龄个体平均大小为37.5mm×16.5mm×8.2mm。在鉴江尖紫蛤的年产量约5万kg。  相似文献   
83.
1999年5~6月对大西洋浪蛤进行人工繁殖试 验。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一年能达到性成熟,一个繁殖季节产卵一次,卵为球形,卵径为 50~60μm;在23℃左右水温下,受精卵经16~20h发育成D形幼虫,幼虫浮游期为16~20d; 壳长260~290μm时为附着变态阶段。幼虫培育盐度要求在16以上。  相似文献   
84.
杜洋  辛军  徐乾承  陈杰  李宜真  汪娟  童明胜 《沉积学报》2015,33(6):1247-1257
针对伊朗SA油田上白垩统Sarvak油藏富含厚壳蛤碎屑Sar-3层开发所遇问题,运用岩芯,薄片,XRD,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厚壳蛤建隆沉积模式及对应形成储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Sar-3沉积期主要发育属于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内障壁岛-滩亚相内的厚壳蛤丘和伴生潮坪两类微相,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建立沉积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下要点:①受构造运动影响形成的古地层隆起为影响厚壳蛤生物礁建隆分布主控因素;②受海平面下降和古地层隆起向上抬升影响,厚壳蛤建隆在生长早期受强水流作用破坏,搬运再沉积形成缓丘状礁滩混合体;③Sar-3层上部广泛发育潮坪环境致密泥晶灰岩沉积,受古地貌控制,边部构造低部位区垂向可叠置发育多期潮坪沉积;④旋回末形成局部短暂水上暴露环境,大气水所造成的淡水淋滤作用为影响储层性质及结构主要因素。Sar-3层垂向结构可表征为二元结构,下部为厚壳蛤灰岩储层,上部为潮坪致密灰岩隔层,两者厚度受控于古地貌,古地貌高点为储层有利发育区。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水平井开发对策:古地貌高部位区力争轨迹保持在油层中部钻进,低部位区前段以微倾角钻穿油层,后段确保在储层底部钻进。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胶州湾养殖水域和自然水域的底栖动物生态状况,尤其是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区内外选取六个典型站位,于2011年4月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的采样,分析比较了养殖区内外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77种,其平均丰度为1154.44 ind./m~2,平均生物量为369.33 g.wwt/m~2。研究结果表明的养殖区内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丰度、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差别较大。根据CLUSTER聚类结果,可以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划分为3个站群。与历史数据相比,本研究6个站位中自然水域的站位丰度、生物量降低,而养殖水域内的站位丰度、生物量较高。菲律宾蛤仔养殖活动压力已造成胶州湾养殖区域及其邻近自然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86.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为2~18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盐度10.50~12.10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最佳摄食盐度为11.41~12.10;pH在6.4~9.4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pH为8.23~8.45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尖紫蛤最佳摄食的pH为8.23~8.28。尖紫蛤的吸收率与盐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7.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was monthly sampled from its benthic aquaculture area in Jiaozhou Bay from May 2009 to June 2010.The annual variations of major elemental composition,organic content,fatness and element ratio of Manila clam were examined.The element removal effect of clam farming in Jiaozhou Bay was analyzed based on natural mortality and clam harves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trend of carbon content in shell (Cshell) was similar to that in clam (Cclam).Such a variation was higher in summer and autumn than in other seasons,which ranged from 9.10±0.13 to 10.38 ± 0.09 mmol g^-1 and from 11.28 ±0.29 to 12.36±0.06 mmol g 1,respectively.Carbon content of flesh (Cflnesh) showed an opposite variation trend to that of shell in most months,varying from 29.42 ± 0.05 to 33.64 ± 0.62 mmol g^-1.Nitrogen content of shell (Nshell) and flesh (Nflesh) changed seasonally,which was relatively low in spring and summer.Nshell and Nflesh varied from 0.07 ±0.009 to 0.14±0.009 mmol g^-1 and from 5.46 ± 0.12 to 7.39 ± 0.43 mmol g^-1,respectively.Total nitrogen content of clam ranged from 0.50 ± 0.003 to 0.76 ± 0.10 mmol g^-1 with a falling tend except for a high value in March 2010.Phosphorus content of clam (Nclam) fluctuated largely,while phosphorus content of shell (Pshell) was less varied than that of flesh (Pflesh).Pshell varied from 0.006±0.001 to 0.016±0.001 mmol g^-1; while Pflesh fluctuated between 0.058±0.017 and 0.293±0.029mmolg^-1.Pclam ranged from 0.015±0.002 to 0.041 ±0.006mmolg^-1.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were slightly affected by shell length,width or height.Elemental content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production cycle.The removal amounts of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clam harvest and natural death in Jiaozhou Bay were 2.92× 10^4t,1420t and 145 t,respectively.The nutrient removal may aid to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the main causes of eutrophication,and to maintain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J  相似文献   
88.
正我心中有梦祈盼朗朗书声渴望翱翔天空我要把星火传递要把大海拥入怀里——每个人都有梦的权利,圆梦,需要我们一起。无意间想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年"爱心一日捐"的时候,也是国土干部职工最踊跃的时候,国土人的心声虽然不能完全代替所有公职人员的心声,但是它展示的是"捐的不是钱,是希望"。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  相似文献   
89.
菲律宾蛤仔不同品系斑马蛤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菲律宾蛤仔中的斑马蛤、黑斑马、白斑马三品系进行混合选择,测量了各实验组的壳长,计算了不同品系斑马蛤的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上选组壳长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单向上选是行之有效的遗传改良方法。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斑马蛤品系的选择反应(R)和现实遗传力(2Rh)出现阶段性变化,从平均水平上看,R在幼虫期为0.688±0.184,稚贝期为0.605±0.214,养成期为0.670±0.120;2Rh在幼虫期为0.392±0.081,稚贝期为0.344±088,养成期为0.380±0.058。从一周年的生长情况来看,三个品系总的R为0.654±0.179,斑马蛤、黑斑马蛤和白斑马蛤品系的R分别为0.655±0.155、0.525±0.116、0.782±0.170;三个品系总的2Rh为0.373±0.070,斑马蛤、黑斑马蛤和白斑马蛤品系的2Rh分别为0.372±0.042、0.300±0.028、0.445±0.031。不同品系间R和2Rh次序为白斑马斑马蛤黑斑马,说明各斑马蛤品系的选择效果是不同的,品系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90.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是一类在细胞解毒和抗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超家族酶系。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菲律宾蛤仔中克隆获得Rho型GST和微粒体型GST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VpGSTR和VpGSTMi)。序列分析显示,VpGSTR和VpGSTMi的cDNA全长分别为942bp和661bp,编码234和149个氨基酸。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GSTR与GSTMi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所处的位置一致。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VpGSTR和VpGSTMi广泛分布于所检测组织中,且在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鳗弧菌侵染后,VpGSTR和VpGSTMi基因表达量在24h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表明,VpGSTR和VpGSTMi可能在菲律宾蛤仔抵御细菌侵染导致的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