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宽甸县处于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区,境内峰峦叠嶂,山势陡峻,沟深谷狭,暴雨频繁,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加之森林大量砍伐,陡坡开荒严重,垦植指数过高,超载养蚕放牧,滥采乱挖猖獗,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程度日益加剧。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库淤积,河道堵塞,土层变薄,地力下降,洪水泛滥,灾害频繁,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本文阐述了宽甸山区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和危害现状,并因地制宜提出了水土流失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2.
一、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一词顾名思义是土壤侵蚀与水的侵蚀两方面内容。由于复杂的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椐水利部调查统计,全国土壤侵蚀的面积达4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l%。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冻融侵蚀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到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3.
124.
湖泊(水库)沉积物分析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侵蚀研究对于防治自然灾害,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一些地区长期以来水文观测资料较为匮乏,针对过去时间段内的土壤侵蚀研究通常需要寻找替代指标。湖泊(水库)作为流域内侵蚀产物的“汇”,其沉积物可不同程度地记录较长时期土壤侵蚀的具体特征,因此,基于湖泊(水库)沉积物分析的土壤侵蚀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围绕确定土壤侵蚀年代,反演侵蚀过程,探寻沉积物来源的研究主线,详细论述了湖泊(水库)沉积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矿物磁性、粒度以及地球化学指标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分别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利用湖泊(水库)沉积物在上述3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5.
Rainfall simul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oil erosion process of purple soil in two cultivation practices---contour cultivation and downslope cultiv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two cultivation practices, the surface runoff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logarithmic function formula.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rainfall, the amount of runoff increased with the rainfall duration and 20 minutes later it became relatively constant.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soil erosion rate may be described by the logarithmic function formula. The erosion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rainfall duration and 20 minutes later it also became constant. Under downslope cultivation condition, the soil erosion rate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under contour cultivation condition in the case of gentl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erosion rate for downslope cultivation and contour cultivation practices.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rainfall intensity the soil erosion rate under the downslope cultivation condition could be more than 30 times that under the contour cultivation condition. But this kind of difference would be reduced to some extent in the case of heavy rain.  相似文献   
126.
沟旧社会密度是反映地表破碎程度的重要因子,在土壤侵蚀、地貌演变等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沟旧社会密度提取算法,从TM影像中提取沟谷线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土壤侵蚀评价中下垫面表征因子提取问题,并以黄河流域某小流域沟旧社会密度的计算作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27.
深切怀念黄秉维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月,我国地理学界的泰山北斗,原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理研究》杂志的老主编、顾问黄秉维院士,不幸因病逝世。悲痛之际,为缅怀黄先生对我国地理科学的贡献和成就,铭记黄先生多年来对《地理研究》的指导与关怀,特发表郑度、杨勤业、李秀彬三位教授的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对黄秉维先生深切怀念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28.
利用国情监测成果,分析了2010~2014年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方式转变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面积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中度侵蚀至剧烈侵蚀面积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流域的侵蚀状况加剧。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裸地。  相似文献   
129.
近景摄影测量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月君  黄炎和  杨洁  段剑  沈乐 《测绘科学》2016,41(6):80-83,96
针对当前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影像采集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微区土壤侵蚀监测试验中。通过该方法在人工水冲试验和天然降雨试验前后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得到:与传统土壤侵蚀监测方法相比,采用该方法测得的土壤侵蚀量精度分别可以达到75%和83.11%,单次测量精度最高可达94.33%。通过分析误差来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0.
为配合正在安徽省郎溪县开展的1∶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给郎溪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提供丰富的遥感层面数据,同时为地方政府对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种植、农业林业生产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基于RUSLE模型、GIS与RS技术获取了郎溪县2010年、2020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2011—2020年的平均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探究在强降水事件及长时序、常态化下郎溪县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郎溪县土壤侵蚀等级较高区域主要集中于东北侧和西南侧丘陵山区,201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49.148 t/(km2·a),2020年为704.924 t/(km2·a),土壤侵蚀减弱区域占全县面积的9.3%,土壤侵蚀增加区域占全县面积的44.0%,因此,2020年强降水事件对郎溪县土壤侵蚀影响显著,且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影响范围集中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层面,并多发于高植被覆盖且低地势耕地区域。2011—2020年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43.923 t/(k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