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1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28篇
自然地理   5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中原实际的五级城镇体系,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结构建设对整个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此,首先,从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概念内涵出发,选用"城镇中心性强度"综合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城、县级市的城镇中心性强度;其次,根据评价结果将河南省126个城镇划分为6个等级层次;最后,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河南省城镇体系中城市、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提出现代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组织方案和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72.
运用泰尔指数和标准差系数,测度2000年~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总体和省内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其内部差异。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镇化水平总体差异在2009年之前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2009年之后差异开始减小;(2)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中部内部的差异相比东部和西部更明显;(3)2010年之前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占主导,2010年之后三大区域之间差异对总体的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4)通过分析近十年影响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差异变动的因素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区位条件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山东省城镇化未来的发展应该着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坚持"一圈一区一带"的发展战略,促进各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发展,缩小差异,最终实现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地理科学进展》2014,(11):1577
10月18-19日,“2014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湖南省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等单位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转型发展与人文地理学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与中部地区崛起”,年会共安  相似文献   
74.
正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辽宁省坚决贯彻落实节约优先发战略,积极探索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为主要内容的节地挖潜工作。搞试点,摸经验,在结构调整、挖潜盘活、腾挪利用上下功夫、做文章。早在2011年,辽宁开展废弃地、低效地、未利用地"三类用地"调查,摸清"三类用地"家底;2012年,着手准备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去年12月,《辽宁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相似文献   
75.
《国土资源》2014,(1):22-23
正在各地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一些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相继暴露出来,其中某些不良倾向尤其值得警惕,因为它们有可能使一项新政策、好政策变味走样。城镇是人的聚集地,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早期的城市是因"市"而"城"的。有了集市交易,人们才逐渐聚集到一起。工业化的发一些地方热衷于土地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强征土地侵害农民利益,不少农民被迫"上楼"集中居住  相似文献   
76.
正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即"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至此,以往少数地方政府以"土地换户籍"的做法被叫停。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并称为新型城镇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77.
正中国要走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对此,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已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然而,当土地规划"遇上"新型城镇化,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日前,由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主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规划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规划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共谋未来发展良策。  相似文献   
78.
79.
引子:在农地上,个体农户更大的权利,就意味着他更大的反对的能力,阻止的能力,少数决定多数的能力。农民更大的土地权利并非只是某一个农户的更大土地权利,而是所有农户都扩大了土地权利,从而扩大了反对和阻止公共决策的能力,从而也就意味着即使对大多数农户有益,大多数农户有了强烈要求的决策,却可能因为少数甚至个别农户反对而无法实施。——摘自贺雪峰《小农立场》。  相似文献   
8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气象部门如何做好为农服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着重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特色、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促进气象为农服务的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均等化”、“一体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是基层气象部门当前及今后为农服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