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50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欧洲空间信息基础设施(INSPIRE)是欧洲委员会于2007年提出的。介绍了INSPIRE的内容、目的、构成、基本原则、特点、涉及的标准、数据结构,以及相关的34个数据专题,指出了它在现阶段对欧洲各个国家的要求,以及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
第六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于2017年11月3~5日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基础设施监测技术前沿及应用",共设置了35场特邀报告,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位代表参会。本届论坛显示,近几年来国内外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领域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很多新进展:(1)光电感测解调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监测信噪比、空间分辨率等指标也突飞猛进;(2)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适用于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的新型光电传感器,如聚合物光纤土工织物等;(3)光电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成为保障隧道、堤坝、核电站、桥梁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的有力工具,为这些设施的健康状态诊断和损伤识别提供了数据支撑;(4)光电传感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1)高性价比的分布式光纤传感解调技术的研发;(2)匹配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需求的新型光纤传感器及其布设工艺的研发;(3)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测数据处理和灾害预警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93.
因水文水资源项目自身的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交通困难,施工条件恶劣;施工协调、建设难度大;涉及的专业多、技术要求高等因素,致使在工程和货物、服务的招标采购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标、废标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梳理水文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流标原因,推演规律,研探对策。  相似文献   
94.
渔港经济区是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且金融支持渠道较单一,当前渔港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薄弱,难以满足渔港经济区综合发展的需求。为此,文章以“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的逻辑构想,采用体现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拓展C-D生产函数,构建反映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进程的六部门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之间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金融支持对产业升级的回归结果不显著,金融支持力度薄弱且亟须加强;人力资本效应不显著,无法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多元化的劳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95.
《地球》2014,(2)
正前言没有汽车,我们可以步行;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们可以住在简朴的小木屋;没有绫罗绸缎,我们可以穿棉麻粗衣;但是,如果没有吃的东西了,人就无法生存,那就是天大的问题了!因此,和石油一样,粮食也是最基本的战略资源;"粮食战争"已经成为西方参与的、世界上最复杂的"隐形战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中国要养活13亿人口,在自身粮食生产方面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水利基础设施陈旧、城市扩张和工业扩张加剧了耕地流失、粮食流通体系落后、  相似文献   
96.
基于可达性分析的高速公路投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达性分析方法,探讨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给邻近地区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特征。以2005-2009年江苏省各市新建高速公路为例,通过GIS 空间分析模型、经济潜力指数及情景分析法,得到江苏各市新建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带来的经济潜力收益值,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平均溢出效应模型得到区际可达性溢出矩阵,结合各地交通投资与溢出效应货币化模型将区际溢出矩阵货币化,得到区际交通投资矩阵来重新分配各市交通投资成本,以此表示交通投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可达性溢出效应传递基本上随着到新建高速公路距离增加而衰减,然而各市新建高速公路在邻近地区产生非均衡性的溢出效应,新建高速公路方向、区位以及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影响了溢出效应强度分布。中间地区交通建设更有助于推动边缘地区可达性水平提高,其交通投资溢出效应普遍比边缘地区规模大,溢出投资占实际投资比重高,区域边缘地区多数为溢出效应的输入地区。  相似文献   
97.
谭俊涛  张平宇  李静 《地理研究》2014,33(3):501-508
通过构建三江平原垦区基础设施和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垦区基础设施评价函数和城镇化评价函数,分析了垦区的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发展现状。结果显示,垦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自2000年起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且二者的协调性不断提高,最终围绕平衡状态上下波动。为检验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化的影响,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型和滞后型,并对两组样本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垦区的基础设施对城镇化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基础设施超前型区域的推动效果更强。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提出促进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8.
广州市在2000 年提出“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10 年初步形成“两心四城”城市空间格局,随后在发展战略中加入“中调”,以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谋求在2020 年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架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调整有赖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与密度也是进行城市通达性差异研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广州的城市交通通达性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运用网格分区法对广州市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区域划分和密度计算;进一步结合快速轨道交通(地铁)网络的时间通达性度量,对广州市的城区通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区的通达性呈现同心环状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差异性较大,城市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地铁网络时间通达性和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值进行区位等级划分,探讨区位因素与交通通达性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城市公共、商业服务设施和住宅区的空间特征差异,进一步甄别广州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特征和区域差异,从而为城市建设和空间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
对提高自动气象站运行稳定度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部分自动气象站因系统故障而影响气象要素资料及时采集上传的问题,以及因其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影响其正常运行的情况,基于自动气象站现有技术水平和业务管理模式,指出自动气象站运行稳定度的提高,一要严格按标准落实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二要正确安装有关硬件和软件,三要选用可靠的通讯传输方式,四要加强气象台站自身管理与维护。  相似文献   
100.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访问、分发以及有效利用所需的政策、技术、标准,基础数据集和人力资源的总称。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是空间数据集,主要包括空间定位控制、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覆盖、地籍测量信息、行政界线、道路交通、水系、地名注记及数字正射影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