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宽刈幅高度计仅在星下点携带微波辐射计,使得两侧刈幅内的对流层湿延迟只能采用水汽模型改正或采用星下点实测值替代,导致改正精度较低。提出了使用最优插值法融合星下点辐射计实测的对流层湿延迟改正值,提升两侧刈幅内的改正精度,并以SWOT(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卫星宽刈幅高度计进行了验证。在刈幅内,采用ERA5(ECMWF reanalysis 5th generation)水汽数据计算湿延迟改正时,最优插值法融合改进后的残余湿延迟误差较采用星下点实测值替代方法减小约40%;采用辐射计实测湿延迟波数谱模拟计算湿延迟改正时,最优插值法融合改进后的残余湿延迟误差较采用星下点实测值替代方法在各纬度区域均减小达80%。在水汽变化剧烈的情况下,最优插值法的改进效果远优于星下点实测值替代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2.
刘新秒 《华北地质》2005,28(3):179-179
据《nature))的Micheal Hopkin报道,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个试验,将检验巨大地震可以在空中被发现的理论。研究者希望在整个地球辐射层中的所跟踪指标的变化,能提前给出几百公里以下的地震警报,此事如果成功,将给在卫星上建立一个观察装置铺平道路。地震学家知道地震前的轰隆声能引起一个可被无线电装置接受的很宽频率的扰动,这种破坏被认为是岩石开始变形形成微小断裂时引起的。  相似文献   
723.
利用凉山州气象局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5年5月4日影响凉山州北部、西部雷暴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强度、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结果表明:雷暴云团在生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生成、消散、再生成并不断移动.回波柱状结构清晰,零速度线不明显,谱宽值不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24.
随着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的不断推广,对其采集参数选择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线束方向、线距大小、最大炮检距以及覆盖次数与CDP面元等关键采集参数的选择。从理论计算到工程实践角度,对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道距、线距、炮点距、炮线距的大小与面元尺寸大小密切相关,能否实现无假频空间采样取决于面元大小,增大线距有利于提高性价比;以煤层构造勘探为目标的前提下,最大炮检距可以大于目的层埋深;在地震条件良好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设计的覆盖次数不宜太高,以提高分辨率;高密度三维地震是面积采集、立体勘探,其线束方向设计不应受制于构造走向的约束。通过不同面元大小、不同覆盖次数以及大线距采集的典型工程实例,初步印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25.
利用延时相机以及3D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通过水槽实验获得了74组扇面地貌数据,并采用定量化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精细的沉积学分析,明确了干旱条件下冲积扇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控制的沉积构型。研究表明: (1)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演化过程中水动力、水流样式、扇体增生规律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根据这些差异将整个模拟实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2)实验早期,扇体水动力较强,主控沉积作用为片流沉积,根据片流沉积的分布范围,可将其分为整体片流沉积和局部片流沉积。(3)实验中期,扇体中远端水动力及扇面扩大速率均有所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非限定性水道,主要沉积体为朵体沉积,非限定性水道主要分布在近源端,而朵体主要分布在水道末端的开阔地带。(4)实验晚期,受巨大的扇体影响,水动力进一步减小,主控沉积作用为限定性水道沉积。(5)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具有明显3层结构的干旱条件下冲积扇沉积构型模式,其中底层是片流朵体复合体、中层为非限制性水道与末端朵体复合体、顶层是水道和小型末端朵体复合体。  相似文献   
726.
正断层构造广泛发育于盆地内和造山带中,其对可容空间分配及沉积物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影响了冲积扇形态。为进一步探究正断层构造对冲积扇沉积过程及其内部构型的控制作用,利用水槽实验对正断层构造发育背景下的冲积扇发育过程进行模拟再现。研究表明,携带大量沉积物的碎屑流优先在上盘近断层处泄载,后经牵引流的改造,形成沿断面垂向生长、尖端指向物源的三角形分水滩。水动力较强时碎屑流越过分水滩并在分水滩尾部发育越滩朵体,水动力较弱时碎屑流遇分水滩尖端分流后沿断面在分水滩两侧发育断面朵体。受控于断面及分水滩的阻挡,冲积扇表面不同位置的沉积物泄载过程差异较大,粒度差异明显,上盘扇体中分水滩沉积物偏粗,越滩朵体次之,断面朵体最细。冲积扇的发育过程依据分水滩砂体厚度和断距大小之间的差异,共分为3个阶段。断距大小还会影响冲积扇沉积构型,断距越大,上盘可容空间越大,分水滩发育时间越长,扇体内部砂体叠置样式越复杂。受控于正断层的冲积扇内部构型在垂直物源剖面上从近端至远端,分别发育纵向沙坝、分水滩及碎屑流朵体,在平行物源剖面上以复合水道主控、分水滩叠复体主控、多期朵体叠复体主控为主。  相似文献   
727.
养殖远海梭子蟹的形态学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29.5±1℃和盐度30条件下,将远海梭子蟹1期龄幼蟹人工养殖成15期龄蟹.结果表明:198.1d蟹蜕壳14次,成活率为10.8%;蟹平均蜕壳时间间隔从2.6d逐渐延长至32d;平均体重从0.003g增至67.324g,平均体重增长率为61.8%~170%,蜕壳增长率随着幼蟹发育而下降,但蜕壳体重绝对增长量随着幼蟹发育而增加.平均甲长从1.75mm增至45.87mm;平均甲宽从2.28mm增至81.79mm.各发育期甲宽、甲长比为1.30~1.86.甲宽和甲长与体重呈指数关系,甲宽(y)与体重(x)关系式为y=2.244 6e0.252 7x;甲长(y)与体重(x)关系式为y=1.603 8e0.231 5x;甲长(y)与甲宽(x)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1.805x.  相似文献   
728.
上海地区地壳精细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上海地区开展深、浅地震反射、地震宽角反射/折射、高分辨地震折射和大地电磁测深等联合剖面探测, 获得了该地区近地表至Moho面的精细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和深浅构造关系.结果表明, 该地区地壳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上地壳厚为12~14 km,波速为57~59 km/s;中地壳厚度约为10 km,波速为59~62 km/s;下地壳厚为10~11 km, 波速为62~63 km/s,Moho面深度约为32 km.剖面浅部地质构造复杂,共解释出12条特征明显的断裂.其中,除3条断裂错断结晶基底(G界面)并向下延伸至上地壳底界面外,其他断裂均在深度3~5 km以上终止或收敛于G界面之上.此外,仅在剖面西侧基底下部约13~15 km埋深处发现一厚度在2 km左右的壳内高导层.所以,在综合各方面资料后分析认为,在剖面经过地区不存在发生大地震的深部构造条件,近地表所存在的活动断层是未来产生对该区有影响地震的震源区.  相似文献   
729.
利用完全非线性数值波浪水槽技术研究水下平板与波浪的相互作用。假定水下平板厚度极薄、刚性,位于有限水深并且非常接近自由水面。应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追踪每一时刻的波面形状,采用阻尼层来吸收反射波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同时引入平滑和重组的方法抑制自由表面控制点的较高梯度。通过对波浪与浮动圆柱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证实了数值波浪水槽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与线性理论吻合良好。在波浪数值水槽方法中引入造波板模拟波浪产生并与水下平板发生相互作用,应用傅立叶解析方法对波面变形、波浪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板非常接近自由水面的情况下会表现出现很强的非线性,揭示了线性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30.
以带端部间隙的机翼绕流模拟泵喷推进器导管间隙流动,利用2D-PIV测试系统,选定PVC为示踪粒子,以透明二维机翼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小循环水槽中研究了间隙对叶片环量分布的影响。通过同步控制器控制CCD摄像及两激光器出光,有效解决激光器与CCD二者的同步控制与连续采集问题。每个截面均测量获得95幅瞬时速度矢量场,采用平均方法获得了同一截面下的平均速度场。给出了机翼不同截面处的流动情况,分析了机翼环量沿展向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