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及其杂交子一代(E. fuscoguttatus♀×E. polyphekadion♂,F1)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褐点石斑鱼及F1代之间的生长差异性。【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同龄的褐点石斑鱼及其杂交F1的脑、肝脏和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edgeR软件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OG注释,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结果】测序的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和组装共得到54 610条unigenes。组装的unigenes共有28 832条unigenes得到注释,共获得2023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0218条上调,10016条下调。GO功能注释显示共34061条unigenes聚类到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的53个功能类别,其中被较多基因聚类到的功能类别为细胞过程、结合、单一生物过程、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等。KOG注释发现,42 753 unigenes被注释到25个功能类别中,其中较多涉及信号转导机制、基因功能预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和分子伴侣、转录等。进一步筛选到一批和生长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如GH、GHRH、PRL、SLP、AVTp等,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F1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亲本褐点石斑鱼,与杂交F1相较于褐点石斑鱼生长快速的性状相符。【结论】研究完成了对褐点石斑鱼及其杂交F1的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了测序数据在不同数据库的功能注释信息,同时筛选了一批生长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在F1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亲本褐点石斑鱼,与现实生长性状相符。  相似文献   
2.
将两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分别在常温(30.5±1.0)℃和低温(20.0±0.5)℃环境下饲养7 d,并于第1天、第4天、第7天3个时间点采集肝脏、肌肉和腹腔脂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5个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以探究低温胁迫对军曹鱼脂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第1天时,肝脏的肉碱脂酰基转移酶-1基因(cpt-1)、脂肪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hsl)以及肌肉的cpt-1、hsl、单酰基甘油酯酶基因(mgl)等显著上调(p<0.05),肝脏、肌肉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c)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以及腹腔脂肪(IPF)5个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第4天时,肝脏的cpt-1、hsl、mgl和肌肉的hsl、mgl、acc、fas以及IPF的cpt-1、hsl、mgl、acc等表达上调(p<0.05),肝脏的acc、fas表达显著下调(p<0.05);第7天时,肝脏和IPF的cpt-1、hsl、mgl、acc和肌肉的hsl、mgl、acc等表达上调(p<0.05),肌肉cpt-1和肝脏fas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军曹鱼幼鱼在低温胁迫前期通过抑制脂合成代谢,促进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质水解,通过抑制腹腔脂肪的脂质分解来响应低温胁迫;在低温胁迫后期,军曹鱼幼鱼脂合成和分解代谢均显著提高,且利用脂肪酸提供能量的主要组织由前期的肝脏和肌肉转变为肝脏和腹腔脂肪。  相似文献   
3.
粤西福建纹胸鮡的食性及繁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7年取自粤西水域的福建纹胸鮡进行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粤西福建纹胸鮡食性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雌雄性比为1.16∶1;性腺成熟系数雌性为0.263%~19.048%,雄性为0.101%~3.226%;福建纹胸鮡个体绝对怀卵量在45~420粒之间,平均140.9±74.7粒;相对怀卵量在31.7~130.4粒/g之间,平均64.3±21.1粒/g;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呈幂相关:y=0.0008 x7.7308,R2=0.855 2;绝对怀卵量与体重呈指数相关:y=14.439 e0.838 2 x,R2=0.878 3。  相似文献   
4.
龙虎斑幼鱼在运输、转池、过筛等过程中存在应激严重、怕人畏光、食欲低下、抗逆力差、成活率低等问题。以体长5.64±0.16cm、体质量4.99±0.46 g的龙虎斑幼鱼为实验对象,于室内自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研究幼鱼在0、50、100、200、400、800、1 600、3 200 lx等8种照度下的日常行为及摄食状况,实验周期30 d。结果表明:0、50 lx照度组的幼鱼可快速(1 d)适应环境,状态自由,摄食积极;1 600、3 200 lx照度组适应性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应激状态,于低水层高密度集群;其余各照度组在10 d后达到完全适应状态。摄食水层随着照度的降低而升高,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0 lx50 lx100 lx200 lx400 lx800 lx1 600 lx3 200 lx,且15 d前0、50 lx组的摄食水层高于1 600、3 200 lx照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食水平0~800 lx照度组普遍优于1 600、3 200 lx照度组,且10 d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酵母双杂交文库及α2-巨球蛋白受体结合区诱饵载体,检测其在酵母细胞中的自激活作用。【方法】利用CLONTECH SMART技术及酵母体内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马氏珠母贝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将α2-巨球蛋白受体结合区克隆至pGADT7载体,并转化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检测自激活作用。【结果与结论】酵母双杂交文库容量为1.11×107克隆/mL,重组率大于90%;菌落PCR结果显示,插入片段长度均在500bp以上;诱饵质粒成功转化至AH109菌株,且无自激活性,符合文库构建指标,可用于文库筛选。  相似文献   
6.
以人工育苗所得的褐点石斑鱼苗为材料,水温28~31.5℃下,盐度范围0~70以组间距5共设置15个梯度,分别进行盐度渐变和骤变对鱼苗存活和摄饵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渐变实验中,以5/d升高或者降低盐度时,盐度10~55之间,鱼苗存活率100%;而在盐度降低至5时,平均存活时间为15.16 h,24 h存活率19.1%;盐度降至0,平均存活时间7.92 h,24 h存活率为0,盐度0时其平均存活时间与盐度5时的平均存活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盐度60,鱼苗基本不摄食,24 h平均存活时间38.51h,24 h存活率为89.8%,24~48 h存活率为89.8%;盐度65,鱼苗不摄食,平均存活时间10.95 h,24 h存活率0%;盐度65平均存活时间与盐度60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鱼苗在盐度25~45间摄食活动活跃。骤变实验中,盐度5~50,鱼苗存活时间>48 h;盐度0,24 h存活率5%,48 h存活率为0;盐度55,24 h存活率100%,24~48 h间存活率83.3%;盐度60,24 h存活率44.1%,48 h存活率降至11.1%;鱼苗在盐度65、70中24 h存活率0%;盐度0、65、70的处理组48 h平均存活时间的显著短于其它各组,盐度0~5、55~70为褐点石斑鱼苗骤变的极限生存盐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人工养殖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亲鱼营养储备情况与性腺发育的相关性,作者采用生化的方法,对其肌肉、肝脏及性腺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雄性亲鱼从Ⅳ期发育到Ⅴ期的过程中,精巢和肝脏牛磺酸含量、精巢总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递增(P0.05);肌肉氨基酸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肝脏氨基酸总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2)雌性亲鱼从Ⅳ期发育到Ⅴ期的过程中,肝脏牛磺酸含量呈显著升高(P0.05);卵巢无显著变化(P0.05);总氨基酸含量差异变化规律与雄性亲鱼相类似。(3)亲鱼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在不同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肌肉含量最高,其次是性腺,肝脏中最低。肌肉、肝脏及性腺氨基酸组成类似,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低的为组氨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4)发育处于同期性腺雌雄亲鱼,雄性亲鱼肌肉、性腺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雌性亲鱼(P0.05),而肝脏必需氨基酸含量总和氨基酸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  相似文献   
8.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与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无节幼体分别以浓缩小球藻、深海鱼油和鱼肝油强化后,投喂龙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仔稚鱼,研究不同强化剂对仔稚鱼生长、存活率、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强化剂强化后的生物饵料均可显著提高龙虎斑仔稚鱼的存活率、体长和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鱼体粗脂肪含量以及肠淀粉酶活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海鱼油组仔稚鱼存活率最高,浓缩小球藻可以显著提高胃、肠蛋白酶活性和鱼体粗蛋白含量,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海鱼油和鱼肝油可以显著提高肠脂肪酶活性(P0.05)。结果表明,3种强化剂各具优点,均可用于龙虎斑仔稚鱼生物饵料的强化,尤其以深海鱼油提高存活率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雷州半岛红树林短吻鲾(Leiognathusbrevirostris)各个形态特征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对随机选取的153尾短吻鲾的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径(X5)、眼间距(X6)、吻长(X7)、尾柄长(X8)、尾柄高(X9)、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X10)、吻端至胸鳍起点(X11)、吻端至腹鳍起点(X12)、吻端至臀鳍起点(X13)等13个指标和体质量(Y)进行逐一测量,根据所得数据整理出各个性状的表型参数,计算各个指标与体质量以及不同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分别求出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其他性状(Xi)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以及决定系数。结果表明,短吻鲾的1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短吻鲾仅体长(X2)、吻长(X7)、全长(X1)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数据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将其确定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2=0.570);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方程为:Y=–8.366+0.570X2+0.148X7+0.266X1。决定系数显示,体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达到32.5%。各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d为0.908,大于0.85,表明本研究中已经将影响短吻鲾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全部纳入。此研究有助于确定并量化短吻鲾不同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养殖远海梭子蟹的形态学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29.5±1℃和盐度30条件下,将远海梭子蟹1期龄幼蟹人工养殖成15期龄蟹.结果表明:198.1d蟹蜕壳14次,成活率为10.8%;蟹平均蜕壳时间间隔从2.6d逐渐延长至32d;平均体重从0.003g增至67.324g,平均体重增长率为61.8%~170%,蜕壳增长率随着幼蟹发育而下降,但蜕壳体重绝对增长量随着幼蟹发育而增加.平均甲长从1.75mm增至45.87mm;平均甲宽从2.28mm增至81.79mm.各发育期甲宽、甲长比为1.30~1.86.甲宽和甲长与体重呈指数关系,甲宽(y)与体重(x)关系式为y=2.244 6e0.252 7x;甲长(y)与体重(x)关系式为y=1.603 8e0.231 5x;甲长(y)与甲宽(x)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1.805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