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探究环境低氧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指标的影响,为军曹鱼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设置低氧胁迫–恢复实验,将军曹鱼幼鱼(平均体质量(220.67±20.73)g)在低氧((2.64±0.25)mg/L)胁迫3 h及复氧((6.34±0.15)mg/L)8 h、24 h和48 h后,测定其肝脏和肌肉组织的氧化应激与能量利用指标。结果显示,低氧胁迫后,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肌肉中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se,LPO)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LD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复氧过程中,肝脏和肌肉中MDA、LPO、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GR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糖原在复氧24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糖原在复氧8 h、24 h和48 h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低氧胁迫能够对军曹鱼幼鱼机体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肝脏和肌肉组织的酶活力和能量供应发生变化;低氧胁迫后的再复氧环境,对机体造成更为强烈的氧化损伤,可通过自身生理调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幼鱼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幼鱼暴露于溶氧浓度为(3.15±0.21) mg/L的水体28 d,测定不同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TNFAIP3)、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2 (IL-1R2)、白细胞介素17C (IL-17C)和热休克蛋白70 (HSP70)等免疫相关基因在幼鱼鳃、肝脏、肠道和脾脏中的转录水平表达量。结果显示:(1)在幼鱼的鳃中,TNFα 和 IL-1R2 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和14 d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胁迫 28 d则分别表现为极显著(p<0.01)和显著下降(p<0.05);TNFAIP3在胁迫1 d时极显著升高(p<0.01),在胁迫7 d和14 d时则分别表现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下降;IL-1β在胁迫1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后极显著升高 (p<0.01);IL-17C在胁迫7 d和14 d时极显著下降(p<0.01);HSP70 在胁迫1 d时显著下降(p<0.05),在胁迫14 d和28 d时均极显著降低(p<0.01);(2)在肝脏中,TNFα 和 IL-1R2 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和28 d时显著下降(p<0.05),在胁迫14 d时则极显著降低(p<0.01);TNFAIP3在胁迫1 d时极显著上升(p<0.01),在胁迫14 d和28 d时则极显著下降(p<0.01);IL-1β在所有胁迫时间点均极显著上升(p<0.01);IL-17C 在胁迫7 d、14 d和28 d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水平(p<0.01);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上升,并于胁迫28 d时达到顶峰(p<0.01);(3)在肠道中,TNFα、IL-1β、IL-1R2、IL-17C和HSP70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的所有时间点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AIP3在胁迫1 d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后下降,在胁迫7 d和14 d时分别与对照组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4)在脾脏中,TNFα和IL-17C 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7 d和14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在胁迫28 d时则显著降低(p<0.05);IL-1β在胁迫1 d和28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在胁迫7 d和14 d时则显著降低(p<0.05);IL-1R2在胁迫1 d、7 d和28 d时极显著下降(p <0.01),在胁迫14 d时则显著下降(p<0.05);HSP70基因表达量在胁迫1 d、7 d和28 d时均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结果表明,28 d的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幼鱼免疫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性变化,预示长时间的低氧可能抑制了军曹鱼的免疫功能,引发肠道炎症,并增加了军曹鱼感染病原菌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体重为(50.44±2.78) g的军曹鱼幼鱼在(3.15±0.21) mg/L的低氧环境下养殖4周,分别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氧胁迫过程中:(1)军曹鱼幼鱼生长受到低氧的抑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水平(p<0.05)。(2)血清肝功能指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谷草转氨酶(AST)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谷丙转氨酶活性在第14天、第28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在第14天和第28天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血清糖脂水平表现为波动升高的趋势,其中血糖含量在第1天、第14天和第28天与对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含量在第14天和第28天极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1);总胆固醇含量在第1天显著下降(p<0.05)后呈不断上升的趋势。(4)血清离子含量变化情况各异,其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含量在第14天和第28天极显著升高(p<0.01);钾离子含量不断升高并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钙离子含量则呈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低于对照水平(p<0.05)。(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持续升高,并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含量持续上升,并在第14天、第28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变化趋势;溶菌酶活性在第1天显著升高(p<0.05)后下降。研究结果显示,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幼鱼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抑制其生长并使血清生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军曹鱼机体物质代谢和免疫系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幼鱼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幼鱼暴露于溶氧浓度为(3.15±0.21) mg/L的水体28 d,测定不同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TNFAI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2 (IL-1R2)、白细胞介素17C (IL-17C)和热休克蛋白70 (HSP70)等免疫相关基因在幼鱼鳃、肝脏、肠道和脾脏中的转录水平表达量。结果显示:(1)在幼鱼的鳃中,TNFα和IL-1R2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和14 d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胁迫28 d则分别表现为极显著(p0.01)和显著下降(p0.05);TNFAIP3在胁迫1 d时极显著升高(p0.01),在胁迫7 d和14 d时则分别表现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下降;IL-1β在胁迫1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后极显著升高(p0.01);IL-17C在胁迫7 d和14 d时极显著下降(p0.01);HSP70在胁迫1 d时显著下降(p0.05),在胁迫14 d和28 d时均极显著降低(p0.01);(2)在肝脏中,TNFα和IL-1R2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和28 d时显著下降(p0.05),在胁迫14 d时则极显著降低(p0.01);TNFAIP3在胁迫1 d时极显著上升(p0.01),在胁迫14 d和28 d时则极显著下降(p0.01);IL-1β在所有胁迫时间点均极显著上升(p0.01);IL-17C在胁迫7 d、14 d和28 d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水平(p0.01);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上升,并于胁迫28 d时达到顶峰(p0.01);(3)在肠道中,TNFα、IL-1β、IL-1R2、IL-17C和HSP70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的所有时间点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AIP3在胁迫1 d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后下降,在胁迫7 d和14 d时分别与对照组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4)在脾脏中,TNFα和IL-17C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7 d和14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在胁迫28 d时则显著降低(p0.05);IL-1β在胁迫1 d和28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在胁迫7 d和14 d时则显著降低(p0.05);IL-1R2在胁迫1 d、7 d和28 d时极显著下降(p 0.01),在胁迫14 d时则显著下降(p0.05);HSP70基因表达量在胁迫1 d、7 d和28 d时均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结果表明,28 d的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幼鱼免疫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性变化,预示长时间的低氧可能抑制了军曹鱼的免疫功能,引发肠道炎症,并增加了军曹鱼感染病原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军曹鱼人工育苗饵料投喂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0g左右)的日摄食节律及不同摄食水平条件下鱼体的化学组成、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换率,以此确立人工育苗过程中军曹鱼幼鱼的适宜投饵时间和和投饵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军曹鱼幼鱼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以早晨(06:00—08:00)和傍晚(18:00—20:00)最为活跃,形成一天中的2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由此可见军曹鱼幼鱼的摄食节律属白天摄食偏晨昏性类型。在饥饿、3%、6%、9%和饱食(指日投饵干重占试验鱼初始体重的百分比)摄食水平条件下,军曹鱼幼鱼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在6%摄食水平组脂肪含量出现大幅下降,在3%—饱食摄食水平时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军曹鱼幼鱼的湿重、干重和蛋白质特定生长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减速增长趋势,两者间的关系表现为对数函数形式:SGRw=3.876 ln(RL 1)-3.716,SGRd=5.107 ln(RL 1)-5.24,SGRp=5.561 ln(RL 1)-5.609,9%和饱食摄食水平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脂肪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线性增长:SGRL=1.731RL-7.702。食物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脂肪转换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9%摄食水平组有最大值,约为最大摄食水平的70%。因此,军曹鱼幼鱼投饵应在白天进行,适宜投饵时间为早晨和傍晚2个摄食高峰期,这个生长阶段的军曹鱼幼鱼当投喂鳗鱼配合饲料时其适宜投饵水平约为最大摄食水平的70%。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低氧胁迫下军曹鱼肠道转录组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位点及SNP所在基因SNP-Unigene的作用,通过SOAPsnp软件对军曹鱼幼鱼对照组和低氧胁迫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SNP检测,并将其比对到GO、KOG、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军曹鱼转录组SNP位点分布在26 120条SNP-Unigene上,共检测到431 845个SNP位点,SNP平均发生频率约为1/171 bp;SNP-Unigene功能注释发现,在低氧胁迫条件下,军曹鱼SNP-Unigene主要涉及信号转导、传染病、癌症和内分泌系统等信号通路。进一步筛选到3 417条SNP-Unigene被注释到MAPK信号通路等35条与免疫相关的通路中。基于转录组差异基因分析,检测了其中7个重要免疫通路中18个免疫相关基因的SNP位点分布情况。同时,也检测了HIF-1信号通路中PIK3CA等8个差异基因的SNP位点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挖掘免疫及低氧相关SNP的分子遗传标记奠定基础,为军曹鱼低氧适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鲆鲽鱼耐低温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和应用提供候选基因,并了解耐寒相关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图示,作者通过同源克隆以及5?/3?RACE的方法扩增得到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CIRP和HMGB1基因。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在脑、鳃、心脏、肌肉、肝脏、肠等组织均有表达,但HMGB1基因在鳃中表达较弱。低温胁迫后,两基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在肌肉中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12 h逐渐上升并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恢复至最初水平。但在肝脏和脑组织中的变化趋势却不同,低温胁迫后0~2 h HMGB1基因在脑中的表达量上升至最高,然后下降至最初水平,在肝脏中变化不大。而CIRP基因在低温胁迫后0~2 h在肝脏中表达量处于上升趋势,然后下降至初始水平,在脑中变化不大。由此推测,这两个基因在低温条件下都参与了机体对外界的抵抗,特别是在抵抗外界寒冷的主要组织—肌肉中发挥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低温胁迫环境下的鱼体进行保护,可以作为鱼类耐低温标记筛选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以初始体重(9.92±0.47)g的军曹鱼幼鱼为实验对象,以硫酸铜(CuSO4.5H2O)和蛋氨酸铜(CuMet)为铜源,在酪蛋白和白鱼粉为蛋白源的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4、8、16、32、64mg铜/kg干饲料,配制11种不同铜水平的实验饲料(3.3~57.4mg/kg),研究军曹鱼幼鱼(Rachycentron canadum)对饲料中铜的最适需要量。结果表明:没有添加铜的饲料组军曹鱼存活率最低,军曹鱼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均随饲料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0.05)。用折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别以硫酸铜和蛋氨酸铜为铜源,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饲料中铜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1.5和8.3mg/kg;以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时,饲料中铜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1.9和8.2mg/kg。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和鱼体的常规组成受饲料中铜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鱼体和骨骼中铜含量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肌肉和血浆中铜含量不受饲料中铜含量的影响。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军曹鱼对饲料中铜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11.5~11.9mg/kg(硫酸铜)和8.2~8.3mg/kg(蛋氨酸铜),对蛋氨酸铜的生物利用率相当于硫酸铜的1.5~1.8倍。  相似文献   

9.
在10%和18%两个脂肪水平下,分别添加0%、1.5%的胆汁酸,配制成四种等氮饲料,投喂初始平均体重为(45.78±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8周,研究两个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或添加胆汁酸均能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降低饵料系数(P0.05);相同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实验鱼的生长,降低了肝体比(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组织中粗脂肪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而添加胆汁酸降低了组织中脂肪的蓄积,但全鱼与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含量主要受饲料中胆汁酸水平的影响(P0.05)。胆汁酸能显著降低大菱鲆幼鱼肌肉PUFA含量(P0.05),增加SFA、MUFA含量。饲料添加胆汁酸能降低实验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但饲料脂肪水平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呈相反趋势。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或添加胆汁酸均能提高实验鱼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总脂酶和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且胆汁酸和脂肪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脂肪代谢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2个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均能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状况,促进脂肪消化吸收,降低组织中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源对军曹鱼幼鱼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配制3种等氮等能饲料。D1以鱼粉为蛋白源,D2和D3饲料中分别以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投喂幼鱼24d。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后,幼鱼的体质量增加率显著下降。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所有处理组幼鱼的碳稳定同位素比率δ13C逐渐上升而氮稳定同位素比率δ15N逐渐下降;虽然全鱼和肌肉δ15N的变化速度存在差异,但各饲料组全鱼和肌肉的δ13C和δ15N都在24d后与饲料达到平衡。当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被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之后,幼鱼肌肉和全鱼样品与饲料相比的碳同位素富集Δ13C值下降,而氮同位素富集Δ15N值则上升。其中全鱼Δ13C从4.19‰分别下降到3.94‰和3.63‰,肌肉Δ13C从4.46‰分别下降到3.98‰和3.67‰;全鱼Δ15N从0.18‰分别增加到0.88‰和0.94‰,肌肉Δ15N从0.18‰分别增加到0.74‰和0.87‰。军曹鱼在摄食3种不同蛋白源饲料时,其全鱼和肌肉的Δ13C和Δ15N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全鱼δ15N的变化速度慢于肌肉。据此可推断,肌肉可在生态学营养级研究(长时间尺度)中代表军曹鱼的碳、氮同位素特征;但在代谢生理学研究中(短时间尺度),肌肉就无法准确反映军曹鱼全鱼的δ15N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盐酸甜菜碱对短盖巨脂鲤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以短盖巨脂鲤为对象进行了60天养殖实验,探讨盐酸甜菜碱对其脂肪代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盐酸甜菜碱使整鱼水分和含脂量呈下降趋势,鱼肌肉含水量下降,肝脂量极显著降低;肌肉和肝脏中游离肉碱、酸不溶肉碱含量和酸不溶肉碱与游离肉碱的比例极显著提高;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极显著下降,脂肪酶活性呈升高趋势;甜菜碱对肠系膜脂肪酶活力产生影响,使鱼肌肉肌问脂肪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结果提示:甜菜碱可改善肉质,它参与机体代谢活动,使肝脏和肌肉中甲基化产物(肉碱)含量增加,影响肠系膜脂肪酶活力,改变体脂和鱼肉脂肪酸组成,进行体脂重分配。  相似文献   

12.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代谢的关键酶,肌肉和肝脏是鱼类脂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研究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ELISA技术检测了在35 d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在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饥饿胁迫显著降低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脂肪含量,以及脂肪合成关键酶ACC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脂肪分解关键酶HSL mRNA表达水平(P<0.05)。饥饿胁迫对肌肉和肝组织中HSL和ACC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肌肉和肝组织HSL (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8 2和0.539 6)以及肌肉组织ACC酶活性(r=0.677 7)与对应mRNA表达水平呈中度正相关(0.5 < r < 0.8),但ACC酶活性在肝组织与其对应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374 0),提示饥饿胁迫对大黄鱼HSL和ACC的表达存在翻译前和翻译后两种水平的调控。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饥饿胁迫对大黄鱼脂类代谢分子层面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营养素对鱼类脂肪肝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营养性脂肪肝的病理特征与诱病因素,特别是饲料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素组配不平衡对鱼类脂肪肝病变的诱导作用。并对鱼类肝脏脂肪积累和转运的调节机制进行阐述,指出肝脏脂肪主要来自对饲料中脂肪的直接吸收以及饲料中过量蛋白质和糖类的转化合成,过多的脂肪累积于肝脏中则引起肝脏代谢紊乱。作为脂类载体,脂蛋白将脂肪转运出肝脏,然后再转运至其他组织中再利用或在脂肪组织中储存。介绍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胆碱、甜菜碱和肉碱等抗脂肪肝物质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效果。最后指出通过平衡营养组成和调控肝脏中脂肪的来源与去路,可望实现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急性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大规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军曹鱼在急性低氧应激时体内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机能状态变化,分别测定低氧胁迫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1)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清电解质含量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钠、氯和钙离子浓度与胁迫前差异极显著(P<0.01);钾离子浓度与胁迫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2)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各异。其中,白蛋白含量与胁迫前略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胁迫前略有上升,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则显著高于胁迫前(P<0.05),碱性磷酸酶极显著低于胁迫前(P<0.01)。(3)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清葡萄糖和肌酐浓度均呈升高的变化,且与胁迫前差异极显著(P<0.01)。(4)急性低氧胁迫后,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均呈升高变化,肌酸激酶活性与胁迫前差异显著(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与胁迫前差异极显著(P<0.01)。(5)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各异,其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极显著降低的变化(P<0.01),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显著升高的变化(P<0.05),甘油三酯浓度略有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预示着肝脏、肾脏及心脏组织造成损伤,使其机能出现紊乱。  相似文献   

15.
以凡纳滨对虾(Litopnnaus vannamei)幼虾为实验动物,在其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芽孢杆菌(Bacillus sp.)胞外蛋白粗提物(1.0%,胞外蛋白组)、胞内多糖粗提物(1.0%,胞内多糖组),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进行为期28d的养殖实验,探讨芽孢杆菌胞外蛋白和胞内多糖粗提物对幼虾生长、能量代谢及抗病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芽孢杆菌2种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2种粗提物影响了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胞外蛋白组肝胰腺中磷酸果糖激酶(PFK)、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在养殖实验前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中PFK、LDH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胞内多糖组肝胰腺中己糖激酶(HK)活力及肌肉中PFK、LDH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喂2种粗提物均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和肝胰腺中电子传递系统(ETS)活力(P<0.05),胞外蛋白粗提物对肝胰腺中的SDH活力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饲喂2种粗提物显著降低了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及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合酶(FAS)含量(P<0.05)。此外,饲喂2种粗提物均会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蛋白酶活力(P<0.05),而胞外蛋白粗提物使凡纳滨对虾肠道脂肪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胞外蛋白组和胞内多糖组凡纳滨对虾半致死时间分别延长了26.19%和7.14%。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芽苞杆菌2种粗提物能够影响凡纳滨对虾能量代谢水平并提高其抗WSSV能力,且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网箱养殖大黄鱼越冬期间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质法(GC-MS)对越冬期间海水平均温度在20,16,12,10和8 ℃条件下的2龄大黄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水温的降低,机体会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EPA[C20:5(n-3)],EPA在肌肉中的含量从20 ℃时5.71%增至8 ℃时8.06%,在肝脏中从20 ℃时6.76%增至8 ℃时8.44%。由此可见,在越冬禁食条件下,大黄鱼机体通过自身的脂肪酸动态转化和代谢,减少饱和脂肪酸含量,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此增加膜的流动性,抵御寒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