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支气管哮喘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宁市不同位置的三家医院的支气管哮喘发病资料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得知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气象因素锋面过境,气压变化较大,干旱少雨,湿度低,气温偏低和温度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102.
我国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仁成  罗璇 《海洋科学集刊》2016,51(51):155-166
海洋中的一部分微藻能够产生藻毒素,导致鱼、贝类等养殖动物染毒或死亡,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和海洋生态安全。近20年来,随着对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 HAB)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研究手段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常见的几类藻毒素,从贝类中藻毒素污染状况、毒素来源、有毒藻藻华状况等角度,对我国当前相关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麻痹性贝毒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和腹泻性贝毒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s, DSTs)在我国近海最为常见,其中,麻痹性贝毒主要由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产生,产毒藻种常见于南海海湾、福建沿海、长江口邻近海域、海州湾、北黄海和秦皇岛近海等,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常见的大田软海绵酸、扇贝毒素等腹泻性贝毒毒素多由鳍藻(Dinophysis spp.)产生,我国近海贝类沾染藻毒素的现象也非常常见。近年来,随着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近海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有毒藻和藻毒素。在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简单探讨了有毒藻与藻毒素对海产品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风险,以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检测深圳沿岸海域7种贝类的重金属、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含量,了解其食用安全性.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和贝类毒素在样品中均有检出,汞污染状况良好;铜含量范围为0.52~109.65 mg/kg,超标率为13.67%;铅含量范围为0.01~3.60 mg/kg,超标率为68.35%;镉含量范围为0.015~7.807 mg/kg,超标率为53.96%.PSP和DSP检出率为100%,PSP含量范围为0.30~34.23 ug/100 g;DSP含量范围为1.88~38.41 ug/100 g.总体看来,样品铅、镉超标严重,不同种类贝类重金属含量具有差异且贝类毒素检出率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该海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超声普查发现肾输尿管不明原因积水扩张后,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后找到积水原因,得出影像诊断分析结论。方法:超声筛查均无尿路结石,但肾输尿管不明原因积水扩张,所有病例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诊断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诊断,60例小儿主要为先天性肾输尿管发育异常致肾输尿管积水扩张及一侧肾缺如、异位。分析CT表现,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发育异常的诊断正确率为98.3%(59/60),优于传统静脉肾盂造影及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检查应作为一种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手段,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作为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具有快速、无创、分辨率高等优点,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直观、立体显示泌尿系的全过程,是诊断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的理想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紫贝止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 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发热、咳嗽、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PR)、γ干扰素(IFN-γ)、降钙素原(PC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肝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发热、咳嗽、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儿hs-CPR、IFN-γ、PCT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6.0%(3/50),对照组为4.0%(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贝止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颇佳,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中药足浴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治疗3 d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各时间段体温、解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退热药使用次数、退热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54/60),对照组为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1.5、2、24、36、48、72 h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解热时间较对照组短,退热药使用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55 例(91.67%),对照组退热46 例(7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能降低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体温,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退热药使用次数,退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医名方泻白散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泻白散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蛋白-基因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 Bank等数据库获取主要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运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建立“中药-共同靶点-主要通路”网络。结果:获得泻白散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山柰酚、槲皮素、甘草查尔酮A、柚皮素、18α-羟基甘草酸等;其核心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APK3)、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抑制剂(IKBK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半胱天冬酶-3(CASP3)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等。通过分子对接验证,大部分靶点与化合物都有较好的结合效果。靶点富集通路包括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和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等诸多炎症通路。结论:泻白散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互相作用,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炎症风暴,并缓解气道痉挛。本研究结果为泻白散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现代名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用药规律,以期传承其学术经验。方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线上图书馆中的读秀数据库作为检索来源,收集整理现代名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用药规律研究。结果:共收集处方220首,涉及中药.213味,总用药频次2513次,用药以补气、收敛、补阳为主,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苦味,主归肾、脾经。根据病机分证论治,下元虚寒证的高频用药为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乌药、覆盆子、补骨脂、石菖蒲、茯苓;肺脾气虚证的高频用药为益智仁、桑螵蛸、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心肾不交证的高频用药为益智仁、桑螵蛸、山药、山茱萸、茯苓;肝经湿热证的高频用药为柴胡、黄芩、生地黄、甘草。基于平台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0条,得出新方10首。结论:治疗小儿遗尿症,现代名中医重视脏腑辨证和虚实辨证,虚证温补肾阳,多选用益智仁和桑螵蛸温肾止遗;实证则喜用柴胡、黄芩疏肝清热。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功能性便秘(实秘)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基本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刮治法治疗,均隔日1次,疗程为4周。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次症(腹胀、厌食、口臭、口干、烦躁不安、手足心热、尿黄)进行评分,并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对照组次症中“口干”评分外,其余症状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2组主症、次症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本推拿手法加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0.
介绍喻斌教授基于“肝-脑-肠”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喻教授认为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核心病机,情志失常为重要诱因,肝气郁结贯穿疾病始终,湿邪为主要病理因素。在治疗上主张理气、祛湿、滋养、调摄四大治则,全程贯穿疏肝之法,以健脾祛湿为第一要务,辅以益气养阴之法。其用药强调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主,配以芳香之品运脾祛湿,同时兼以益气养阴、寓补于泄,并注重饮食及情志调摄,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