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0篇
  免费   1278篇
  国内免费   894篇
测绘学   3564篇
大气科学   1281篇
地球物理   1508篇
地质学   1580篇
海洋学   680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765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513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88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4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利用1957—2010年新化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近54a新化县大雾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4 a新化县年大雾日数呈增多的趋势,各季大雾日数的线性趋势并不显著,其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除秋季和冬季以外,大雾日数均出现了减少性和增多性突变;近54 a新化县年和各季大雾日数具有显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在16~21 a的时间尺度上,除秋季外,21世纪以后大雾日数均进入偏多周期。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分析了1949—2010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滑动t检验方法分析了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周期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多生成于5~25°N,110~170°E的海域。频数的年际变化存在三个阶段,月际变化明显,集中出现在7—10月。整个时域上10~15a的波动明显,并经历了三次突变过程。62a间强热带风暴生成最多,台风次之,热带风暴最少。热带气旋强度的年变化不明显。热带气旋强度越强,频数最大值的月份出现越晚。亚洲季风和西太平洋副高对热带气旋的产生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用Jimenez-Mufloz和Sobrino提出的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对环境减灾卫星获取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应用MODIS数据获取所需要的大气水分含量,应用小卫星自身的CCD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比辐射率估算,获取所需要的地表比辐射率。结果表明,HJ-1B热红外遥感数据完全可以满足定量化应用需要,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四平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均值生成函数等分析方法对近50年来温度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线性增温率为0.374℃/10a,突变点在1987年;季节温度变化最显著特点为冬季增温最明显,突变出现时间最早,在1975年,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夏季,突变点分别为1987年、1991年和1994年,据季节温度振荡主周期判断,在大的时间尺度上除春季和夏季外,都处于偏暖期,在较小尺度上(2—5年),除秋季外,都处于偏冷期。  相似文献   
995.
郭巧  胡轶鑫  张亮 《吉林气象》2012,(2):14-16,29
利用吉林省4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的积雪目数资料,对其进行经验正交分解,分析了吉林省积雪的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吉林省积雪日数有2个主要的分布型,第1种类型为全区一致地偏多(偏少)型;第2种类型为东多(少)西少(多)的东西相反分布型。利用小波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年积雪日数变化存在5—7a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区域的年积雪日数整体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揭阳市1961~201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揭阳市年降水、前汛期降水、后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小波分析对其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降水量年际波动明显,旱涝出现较为频繁,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复杂变化,其中年降水量存在2个主振荡周期,其时间尺度分别为1.3、8年,前汛期降水量存在2个主振荡周期,其时间尺度分别为8、1.7年,后汛期降水量也存在2个主振荡周期,其时间尺度分别为21、6年。据降水量振荡主周期判断,未来10年揭阳市降水量有正常偏多的趋势。降水量异常与ENSO存在一定关系。揭阳市年降水量具有山区最多,沿海次之,平原最少的特点,普宁和揭西处在莲花山脉的南侧,由于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成为年降水量超过2 000 mm的多雨中心。  相似文献   
997.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测量的参数KDP在定量估测降雨强度和识别降水粒子相态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鉴于雷达实测KDP值来源于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信号处理器(RVP8)的结果,没有具体的计算过程,不便于进行雷达资料预处理和质量控制。探讨总结了KDP的3种算法,通过实测数据,将雷达信号处理器(RVP8)观测的KDP作为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误差最小,精度最高;讨论了沿雷达径向,不同平滑距离对最小二乘法KDP计算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雷达实测KDP与通过Z-R关系计算的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显示,5 km的距离长度既能起到足够的平滑作用,又能保持足够的气象信息,不至于影响测量降水效果;同时,KDP与降雨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强降雨阶段尤为显著,可以利用KDP来估算反演降雨强度。  相似文献   
998.
基于NCEP/NCAR提供的1958—2008年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7/2008年冬季我国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副高指数特征与El Nino/La Nina年平均冬半年副高指数特征以及50a平均冬半年副高指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异同性以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揭示了2007/2008年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副热带高压活动与环流变异特性的一些基本特征,如La Nina事件冬季(尤其是中等强度La Nina事件年份的冬季),副高通常比一般年份副高的平均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999.
在极化SAR影像极化特征的基础上,引入影像的纹理信息,利用带核函数的SSVM算法对极化SAR影像进行分类研究。该方法首先利用精致LEE滤波器对极化SAR影像进行去噪处理;然后采用小波变换对去噪后的总功率影像Span进行纹理特征提取;最后将纹理信息和极化信息结合,并采用SSVM方法对极化SAR影像进行分类。利用NASA/JPL AIRSAR获取的L波段SanFrancisco海湾和荷兰中部Flevoland地区的影像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SVM算法可有效地用于极化SAR影像分类,且分类精度和分类效率都优于SVM算法。同时纹理信息的引入使SSVM算法的分类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一、引言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集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与激光测距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主动式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它可直接获取地面目标的三维坐标,不受阴影和太阳高度角影响,并可与数字航摄仪相结合获取地物光谱、纹理信息,具有控制测量依赖性少、受天气影响小、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