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青岛海域大面积聚集漂浮浒苔的显微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期在青岛海域大面积聚集漂浮的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Muell)J.Ag)进行常规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内存在大小约1μm的可动的颗粒状结构。分别采用鞭毛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均未发现此颗粒状可动结构具有鞭毛。用透射电镜对浒苔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显示浒苔细胞壁致密而厚,每个浒苔细胞有1个片状叶绿体,贴近于细胞壁分布,淀粉粒含量丰富,但依然未发现胞内颗粒状结构具有鞭毛。  相似文献   
32.
彭帅  汪华斌  周博  李纪伟 《地质通报》2013,32(12):1993-2000
通过PFC2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边坡抗滑桩,研究不同桩型、桩间距及不同土体孔隙率对抗滑桩土拱承载能力的影响,利用颗粒位移不同对颗粒进行染色,进而观察土拱效应的形成、发展和破坏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数值模拟的比较,揭示出方形抗滑桩的土拱效应比圆形桩承载能力更强,且当桩间距S=4.6D时,土拱达到极限承载能力,之后土拱效应逐渐破坏。根据砂土孔隙率越大土拱效应越明显,但是超过一定区间抗滑桩将失去作用,指出桩的嵌入深度和滑动面以下土层同时影响土拱的承载能力。在观察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形成发展及破坏的过程中,从细观角度分析桩间土体的位移与桩的边长之比ρ在(0.2, 0.8)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土拱效应。  相似文献   
33.
应用动物实验模型,通过喂食Wistar大鼠南极磷虾,并设置对照组和相同氟剂量的氟化钠组,来评估、比较磷虾中氟的毒性。染毒结束取大鼠组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切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磷虾组、氟化钠组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大鼠肝脏、肾脏、脾脏、脑组织未出现病变,磷虾组大鼠这四种组织均表现出少量病变,氟化钠组大鼠这四种组织的病变更加显著,反映了磷虾氟的毒性确实相对较低;对照组、磷虾组、氟化钠组的睾丸组织也没有发现病变。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南极磷虾氟的毒性较氟化钠低,但直接大量食用南极磷虾仍会对大鼠的软组织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南极磷虾在开发作为食物时需要进行脱壳等脱氟处理。  相似文献   
34.
专题地图基调色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专题地图基调色的概念,根据地图设计理论,分析了不同色调的视觉感受效果,由此提出专题地图基调色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并针对类别色、级别色和普染色3种面色的基调色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5.
聚磷菌体内多聚物的染色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世英  肖天 《海洋科学》2005,29(1):59-63
水体的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多数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因素为磷。因此,污水除磷对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尤为重要。目前以生物除磷为主,出现不足再以化学法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36.
杨玉堂 《地图》1995,(4):35-35
连编带刻图晒蓝及染色配方杨玉堂(西安地图出版社)在连编带刻作业过程中,曾遇到过两个问题,一是晒蓝时间与蓝图褪蓝,二是各要素关系的处理。最初采用草酸高铁按晒蓝法,--ie版需35分钟左右,主要问题是在作业过程中蓝色易褪,既影响作业,也影响检查。后来改用...  相似文献   
37.
彭宇  丁选明  肖杨  楚剑  邓玮婷 《岩土力学》2019,(7):2663-2672
针对混合粒径钙质砂中不同粒径颗粒绝对破碎量无法获得和现有破碎率难以考虑破碎重叠掩盖破碎量这两个问题开展研究。设计了粗砂、中砂、细砂颗粒集中分布的3种级配钙质砂试样,进行侧限压缩试验。对不同粒径区间钙质砂分别染成不同颜色,拍照获取各粒径区间钙质砂破碎信息;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彩色图像颗粒分割、二值化处理、统计各颜色颗粒面积,换算得各颜色颗粒破碎后含量;并提出考虑破碎重叠掩盖的试样累积破碎率指标B_a。结果表明,随压力增大及颗粒分布集中,试样的重叠掩盖破碎量增大。混合粒径钙质砂中的中间粒径(0.25~1.00mm)颗粒易于破碎,各粒径颗粒破坏模式以颗粒边角破碎为主;累积破碎率B_a值较相对破碎率B_r较大,与垂向压力对数值间满足线性关系,为颗粒破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8.
崇陵流域土石山区坡面优先流发育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孔隙优先流对山坡产汇流过程有重要影响。为摸清太行山土石山坡不同坡位点(坡顶、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脚)的大孔隙优先流发育路径规律,以崇陵流域的典型山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亮蓝染色剂开展了野外双环入渗染色剂示踪试验,并从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对比分析大孔隙优先流发育路径。结果表明:(1)从坡顶到坡脚,垂直方向优先流发育减弱,水平方向优先流增强。(2)坡中以下,大孔隙优先流水平发育明显;而坡中以上,垂直方向优先流发育明显,水平方向大孔隙优先流鲜有发育。(3)崇陵流域土山区坡面表层深度20 cm以上很少出现水平方向的优先流侧向补给,为垂直向下的活塞式下渗方式。20 cm以下开始出现水平方向的大孔隙优先流,30~70 cm为优先流发育显著区。以上结论可以为基于优先流的山坡产汇流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过程中宿主矿物的准确鉴别和包裹体形成期次的确定尤为关键,将包裹体测温与其他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包裹体的生源和属性。本文以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晶洞充填物中鞍形白云石和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特征研究确定二者形成顺序基础上,借助茜素红染色正确区分流体包裹体的宿主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染色剂的使用对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无影响,染色前后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测量差值在1℃以内,而染色剂配制比例(尤其是盐酸浓度)、染色时间和染色液清除方式是茜素红染色技术能否成功应用于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的关键。本研究准确获得了鞍形白云石和分布于鞍形白云石晶间和晶内的方解石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别集中在110~190℃和70~130℃区间,二者具有40~60℃的温度差。研究认为,方解石的沉淀时间晚于鞍形白云石,鞍形白云石的沉淀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热事件有关,热事件后的温度降低导致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并伴随方解石的沉淀。  相似文献   
40.
《西部资源》2013,(4):71
在翡翠饰品的制作加工过程中,除切磨合抛光外,用于改善翡翠的净度、颜色、光滑度、耐久性和可用性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即为翡翠的优化和处理. 翡翠优化 翡翠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使翡翠潜在的美显现出来的制作方法. 过去的标准(2003年10月1日以前的标准)规定,对翡翠制品进行漂白和漂白后浸蜡,属于优化的手法.漂白主要是针对表面或浅层有较少杂质、水差,但颜色好的中档翡翠成品或原料而进行的,其工艺过程是用酸浸泡翡翠饰品(时间较短),溶解沉淀在裂隙或颗粒间隙中的杂质,使翡翠除去脏点,增加透明度,保留绿色,并使绿色更明艳.由于酸的溶蚀,使翡翠组织间的裂隙或孔隙增大,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或破坏),溶蚀的程度轻,可不必注入树脂胶,只要在翡翠制品表面薄薄地覆盖一层石蜡,以提高翡翠制品表面光滑度并通过充填作用来掩盖其表面较小的裂纹和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