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57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红姑鱼日粮脂肪水平和脂肪酸比例与脂肪肝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9种不同水平蛋白质与脂肪日粮饲养初始体质量约为2.73g的红姑鱼 (Sciaenopso cellatus),研究了不同水平脂肪与脂肪酸比例与营养性脂肪肝病的关系。结果表明 :(1)红姑鱼的各期生长率和存活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下降 ,且不同脂肪含量日粮组间差异显著 (P<0.05) ;(2)红姑鱼肝胰脏脂肪含量与日粮脂肪水平成正比 ,且不同脂肪含量日粮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肝胰脏中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即n-3PUFA)的比例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下降,且不同脂肪含量日粮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肝体比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上升 ;(3)饲喂脂肪含量分别为8 %,12%的5组日粮的红姑鱼从实验第21天起开始发病 ,死亡 ,病变程度与日粮脂肪水平成正相关。另外 ,研究还发现 ,饲喂9种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日粮的红姑鱼均引起营养性脂肪肝病 ,且病变程度与死亡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升高和肝胰脏中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减少而增加。红姑鱼日粮中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20∶5n -3和22∶6n-3含量减少可能是导致营养性脂肪肝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2.
Standard metabolic rates of Schlegels black rockfish with different body weights are determined in laboratory by using the flow-through respirometer at 11.2℃, 14.7℃, 18.0℃ and 23.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ndard metabolic rat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body weigh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ould be described as Rs=α lnW^b. The mean of standard metabolic rat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roups, but the b values are not. The standard metabolic rates of amended standard body weight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mean of standard metabolic rate is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roups when the standard body weights are 48.6g, 147.9g, and 243.1g.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ould be described as Rsw = m e^-hT. The relations of standard metabolic rate (Rs) or relative metabolic rate (Rs) to body weight and temperature yield the following equations:Rs=1.160W^0.752-e^-9.494/7 and Rs‘=1.160W^0.254 e^-9.494/7.  相似文献   
893.
2022年4月至5月期间,在松花江下游同江段水域中,采集了251尾黑龙江马口鱼(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amurensis)样本,根据样本肠含物的鉴定与分析结果,对不同体长、不同性别的黑龙江马口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下游同江段水域中的黑龙江马口鱼的饵料共有4类17种(包含未鉴定种),黑龙江马口鱼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摄食水生昆虫,偶尔摄食甲壳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等;在体长小于100mm、体长为100~149 mm和体长为150~200 mm的黑龙江马口鱼的食物组成中,鱼类的质量百分比分别合计为96.43%、98.12%和97.11%,水生昆虫的质量百分比分别合计为3.34%、1.15%和0.15%;体长小于100 mm、体长为100~149 mm和体长为150~200 mm的黑龙江马口鱼的空胃率分别为65%、20%和41%,平均胃饱满指数值分别为3.43%、4.68%和2.63%,随着体长的增长,黑龙江马口鱼的摄食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当其体长为100~149 mm时,出现摄食的高峰期;雌、雄黑龙江马口鱼的食物组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94.
为了解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及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 ,根据 1995~ 2 0 0 1年 6~ 11月西北太平洋海域我国鱿钓生产统计及其表温度数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分 3个海区 (14 0°E~ 15 0°E ,15 0°E~ 165°E和 165°E~ 180°E)对柔鱼产量分布、作业渔场与表温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柔鱼产量主要分布在海区I和II ,且资源密度大 ;在海区III海域产量比重低 ,资源密度也低。 6~ 7月作业渔场广泛 ,平均日产量基本上在 1t /d以下 ;8~ 10月作业渔场集中在海区II,平均日产量基本上在 1.5t/d以上。在同一时期 ,不同海区作业渔场的最适表温有较大差异 ,并表现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趋势。在海区I,7~ 11月各月最适水温分别为 17~ 19℃ ,18~ 2 2℃ ,17~ 19℃ ,13~ 18℃和 10~ 14℃。在海区II ,6~ 11月各月最适水温分别为 12~ 14℃ ,14~ 17℃ ,15~ 19℃ ,14~ 18℃ ,12~ 15℃和 10~ 13℃。在海区III ,6~ 7月最适表温均为 11~ 15℃。以上结果经非参数统计的K~S检验是可信的。 3个海区柔鱼资源密度、产量分布及其作业渔场形成与各自海洋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95.
卢立伍  谭锴  王曦 《地学前缘》2020,27(6):371-381
鲟形鱼类是一类脊椎骨尚未完全骨化、鳞片极度退化的原始辐鳍鱼类。本文重新系统描述了该类别中时代最古老的中华原始软骨硬鳞鱼(Eochondrosteus sinensis Lu,Li et Yang, 2005),补充并修订了其古生物学特征。该鱼类具有扇形的下鳃盖骨、多块条形鳃条骨、较大的喉板骨、具齿的上、下颌,且全身仅在尾鳍上叶具有鳞片等特征,可以区别于鲟形鱼类其他属种。初步的支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Eochondrosteus可能是鲟形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与所有其他鲟形鱼类的祖先类群构成一个姐妹群;同时其具有一些古鳕类才普遍拥有的特征,如相对较大的喉板骨和眶下骨等,有可能是原始辐鳍鱼类向鲟形鱼类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类型。这一鲟形鱼类化石产于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西北约50 km的方山口组深灰色粉砂质页岩中。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和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对比,该鱼类的时代有可能是早三叠世,而非命名时认为的晚二叠世,但仍是迄今已发现的时代最古老之鲟形鱼类。  相似文献   
896.
为了研究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体重为(50.44±2.78)g的军曹鱼幼鱼在(3.15±0.21)mg/L的低氧环境下养殖4周,分别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氧胁迫过程中:(1)军曹鱼幼鱼生长受到低氧的抑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  相似文献   
897.
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年代际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重要的远洋捕捞对象之一,其种群易受气候和栖息地环境的影响。利用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SHA)两个关键环境因子,计算1950?2015年1?12月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对比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位于冷暖位相下茎柔鱼渔场环境以及栖息地质量的变动。结果显示,1950?2015年PDO呈现冷、暖、冷3个位相变化,其中PDO冷位相内的SST距平(SSTA)和SSHA明显低于PDO暖位相。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DO指数与SSTA和SSHA均呈显著正相关,而HSI与PDO指数、SSTA和SSHA均呈显著负相关。PDO位于冷位相时,茎柔鱼渔场内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增加,因此茎柔鱼有利的栖息地面积增大;而PDO位于暖位相时,水温增暖,海面高度上升,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缩减,导致茎柔鱼适宜的栖息地面积缩小。研究认为,太平洋年代际涛动调控了茎柔鱼渔场内的环境变化,进而对茎柔鱼栖息地质量及适宜栖息地范围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8.
茎柔鱼主要分布于东太平洋,是我国鱿钓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气候变化对其栖息地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依据1950?2015年海表温度(SST)、海表高度距平(SSHA)以及尼诺指数(Ni?o3.4指数),计算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分析在厄尔尼诺(El Ni?o)、正常气候和拉尼娜(La Ni?a)条件下适宜栖息地的时空变动。分析表明,海表温度距平(SSTA)和SSHA与Ni?o3.4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Ni?o3.4指数与SSTA和SSHA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HSI值呈显著负相关。依据气候事件的定义,将研究年份划分为El Ni?o年,正常年和La Ni?a年。研究发现,在El Ni?o年,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海面高度上升,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缩小,导致适宜的栖息地面积范围缩减;而在正常气候和La Ni?a年份,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增大,因此适宜的栖息地面积范围增加。此外,Ni?o3.4指数和茎柔鱼渔场HSI纬度重心呈显著正相关,在El Ni?o事件下适宜的栖息地纬度重心向南偏移。研究认为,不同ENSO事件下茎柔鱼渔场环境变化显著,进而影响茎柔鱼适宜的栖息地范围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99.
900.
【目的】分析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卵巢发育过程重要基因——合子阻滞因子1(Zygote arrest 1,Zar1)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子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Zar1基因,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其在各组织的分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研究Zar1在不同卵巢发育时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金钱鱼Zar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全长为1008bp,编码33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金钱鱼Zar1在蛋白C末端高度保守,具有非典型的PHD基序(Plant homeo domain)和锌指结构域。金钱鱼Zar1同源性分析发现,它与鲈形目物种相似度最高,其中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相似性最高,为85.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金钱鱼Zar1与大黄鱼亲缘关系最近,与其分类地位一致。组织分布发现,金钱鱼Zar1仅在卵巢中表达。Zar1在II、III和IV期卵巢表达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其中IV期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I期卵巢。Zar1在胚胎发育早期表达较高,后期较低,其中在四细胞期表达水平最高,之后逐渐降低。【结论】金钱鱼Zar1在卵巢和胚胎期表达,在金钱鱼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