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326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34年   4篇
  1931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红砂育苗的土壤水分管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万鹏  朱恭  李正平 《中国沙漠》2006,26(4):596-599
分布于60~300 mm降水量区域的超旱生半灌木红砂,是该区域的建群种,也是人工辅助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探索其幼苗成活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对人工辅助恢复植被十分重要。以不同苗龄的红砂容器苗和直播实生幼苗为调查对象,研究了红砂幼苗成活数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0 cm土层中的体积含水量在20~25 d内持续达20%~30%时,其成活率达到70%左右;25 d以后,含水量在10%时就能维持其生命,苗龄30~40 d后幼苗成活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2.
车贝雪夫多项式约简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应珍  黄永玉 《气象》2000,26(1):25-29
解释了车贝雪夫多项式化整计算通用算法中关于化整后的车贝雪夫多项式约简处理的技术原理,给出了一种可快速实现多项式约简处理的实用求算方法。  相似文献   
93.
以藻类为食的石鳖和拟帽贝的消化腺中 含有酶解藻类的消化酶,从这两种海产贝类中提取混合酶能够成为对海藻细胞遗传学研究有 效的工具酶。通过对20种青岛海滨常见藻类酶解效果的比较发现:(1)该酶对各种藻类均有 一定的解离作用,尤其对红藻效果好,对绿藻次之;(2)解离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1h左右 ,解离甘紫菜30min即可有50%的单细胞游离。贝类混合消化酶由于综合多种贝类的食性特 征,具有比单一动物消化酶更广泛的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94.
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 (Dunker)三倍体的卵与二倍体的精子授精 ,以细胞松弛素B(CB)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诱导四倍体 ,得到胚胎期非整倍体占 (88.1 8± 6 .79) % ,1龄贝中非整倍体约占 2 8.70 %。成贝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有 2 9,3 0 ,40 ,41 ,43条 5种类型。非整倍体作为一个群体其壳长和体重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 (p >0 .1 0 ) ,但与三倍体有显著差异 (p<0 .0 1 ) ;二倍性水平的非整倍体的壳长和体重明显小于二倍体 (p <0 .0 1 ) ,而三倍性水平的非整倍体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 (p >0 .1 0 )。研究结果表明 ,合浦珠母贝能耐受约单倍体染色体数目 7%— 1 4%的增加或减少 ,且表明合浦珠母贝非整倍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存活的。  相似文献   
95.
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不同生长时期的壳长、壳高、壳宽和活体质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测量。分析表明,在不同生长时期,其4个性状的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其相关系数大小排列顺序存在差异,8次测量的平均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壳高-壳长>壳宽-体质量>壳高-体质量>壳长-体质量>壳长-壳宽>壳高-壳宽。在不同生长时期,活体质量对壳高、壳宽的偏回归系数均极显著(P<0.01),而对壳长的偏回归系数在第1,3,7,15个月时不显著(P>0.05)。该研究的结果可为珍珠贝的选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
在常温静水的条件下,分别用高锰酸钾、菌毒净、聚维酮碘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幼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菌毒净>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对幼鲍24,48 h的LC50分别为17.1,5.18 mg/L。菌毒净对幼鲍24,48h的LC50分别为105,46.5 mg/L。聚维酮碘对幼鲍24,48 h的LC50分别为530,218 mg/L。菌毒净、聚维酮碘是较为理想的消毒药物。  相似文献   
97.
Hedgehog信号通路参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分节等诸多发育过程,研究该信号通路对理解动物的发育与演化机制有重要意义。对软体动物而言,目前Hedgehog信号通路的研究较少。本文克隆了腹足纲软体动物笠贝的hedgehog基因,利用整装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并与重要发育基因brachyury及soxb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笠贝hedgehog基因与神经外胚层及中/内胚层相关,可能调控了幼虫神经、肌肉及消化道的分化。通过比较原肠胚及担轮幼虫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模式,研究了hedgehog基因相关的组织和细胞随个体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这些结果为理解软体动物形态发生和重要器官的分化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为实现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实时监控与提前预警,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固相萃取技术(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与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的水体中PSP检测方法,重点优化了吸附材料及前处理方法,评价了回收率、检出限等指标,并将方法应用于2019年春季秦皇岛山海关海域PSP消长过程的监测中,比较评估了两种方法的监控预警效果。结果表明:SPE方法选用ENVI-Carb 500mg/6mL固相萃取柱,过样体积为50mL,13种PSP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82.2%±10.0%、检出限为4.0-20.0ng/L;SPATT方法选用SP207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时间为静置Id最佳,整体回收率约为9.2%;在实际应用中,结合产毒藻密度及贻贝富集毒素含量的变化,发现SPE方法的检测结果可实时表征海域PSP风险状况,对于贻贝中PSP的预警效果也显著优于SAPTT方法,后者不仅因监控方式相对滞后一个监测周期,且灵敏度及准确性均较差。对于秦皇岛海域,当SPE方法检测结果达到100ng STX eq/L时,该海域贻贝中PSP残留将具有潜在的食用安全风险,跟踪过程表明这一阈值可提前两周预警贻贝富集毒素含量超出我国限量标准(800μg STX eq/kg),这对于强化风险警示并制定防范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
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集的笠贝总科标本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学研究,共鉴定出2科5属11种,选取了其中的9种进行了齿舌解剖,利用扫描电镜对其齿舌形态进行了观察对比。结果表明,笠贝总科种类的齿舌形态包括形状、排列方式以及齿尖的大小和数目可以作为区分笠贝总科种类的分类依据之一,从而将各属、种区分开来。此外,文中利用最新的分类系统对各类群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对相关种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确立,并对各物种贝壳的主要鉴别特征进行了描述,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筛选(Pinctadamartensii)金黄壳色选育群体植核后免疫相关基因与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转录组对植核前后马氏珠母贝的血细胞进行转录组建库及测序分析。【结果和结论】分别获得61.78×106和62.68×106个高质量转录组数据,且映射到参考基因组的平均映射率分别为70.16%和67.82%。与植核前相比,植核后分别有2 925个和3 097个基因显著上调和下调(差异倍数≥2,校正后P≤0.001),其中包括免疫相关基因凝集素、Toll样受体,热休克蛋白等。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类分析,分为基因的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过程3个大类,并细分为11个子类别,其中结合和催化功能的基因较多。KEGG分类分析差异基因,可将基因参与的KEGG代谢通路分为6个分支,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仅限动物)、代谢、有机系统。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免疫相关通路胞质DNA感应途径、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等免疫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