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605篇
地球物理   833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23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20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2.7 km,平均定强误差为1.3 m·s-1,与2019年相比定位误差略偏大,定强误差则略偏小.自2013年以来,72 h以内的主观和客观台风路径预报性能并没有实...  相似文献   
932.
为了满足高动态用户及强干扰条件下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矢量跟踪的SINS/GPS深组合导航方法,设计了基于FPGA硬件平台的实施方案。利用组合卡尔曼滤波器反馈回路取代了传统接收机中独立、并行的跟踪环路,能够同时完成所有可视卫星信号的跟踪和导航信息处理;通过矢量跟踪算法对所有可视卫星信号进行集中处理,能够增强跟踪通道对信号载噪比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接收机在强干扰或信号中断条件下的跟踪性能;根据SINS导航参数和星历信息推测GPS伪码相位和多普勒频移等参数,用以辅助卫星信号的捕获和跟踪,能够大大缩短接收机的搜索捕获时间,并增强接收机在高动态条件下的跟踪性能。基于矢量跟踪的深组合方法不仅在GPS信号短暂中断期间,能够保证系统的导航精度和可靠性,而且在强干扰环境中能够维持较好的伪码相位和载波频率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933.
本文利用成都市新津的风廓线雷达产品结合其它气象资料,对2011年7月3日08时~4日08时成都市区域暴雨个例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初步探讨了强偏南风脉动、小尺度影响系统和强降水的关系,强对流云团的移动与强环境风的关系,垂直风速度与降水的关系;揭示了风廓线雷达水平风羽图和垂直风速度产品在强降水过程中的监测和短临预报的重要作用,为强降水开始时间、落区和强度的短临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4.
自1800年以来,新疆及其邻区M≥7强震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30a×k(k=1,2,3)、11~12a、41~43a与18~19a等.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和复杂网络技术,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强震预测方法,构建新疆地区M≥7强震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充分揭示了新疆地区近200a来M≥7强震链的活动规律,并据此较为成功地预测了2008年于田7.3级强震的发生.同时还提出新的预测意见:2014-2015年、2019-2020年以及2026年前后新疆地区仍有可能发生M≥7强震.研究结果表明强震是可以预测的.该方法对于强震的中长期跨越式预测具有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935.
利用MICAPS资料、FY-2C红外卫星云图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月25日至28日大范围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诊断和物理量场分析。结果表明,强沙尘暴主要出现在冷平流前的温度梯度密集区和涡度梯度密集、陡峭区。在这次强沙尘暴过程中,暖平流是蒙古气旋发生、发展的重要热力因子,大气热力不稳定和强风是起沙的动力;500 hPa阶梯槽快速东移是飚线产生的触发系统;对流风暴是引发强沙尘暴主要因素。蒙古气旋的发展加大了冷锋前后的气压和温度梯度,为对流风暴的发生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700 hPa冷平流爆发性下沉、南下,为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36.
《西部资源》2012,(2):20-21
工信部日前印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由大变强"如何走,产能、布局、原料等新目标如何落实……针对这些问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7日对《规划》作了权威解读。提高品种质量据了解,我国钢铁工业在钢材品种质量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量大面广的产品档次低,质量和稳定性较差,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不强,与下游行业衔接不畅。为此,《规划》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稳定性、满足下游需求三方面提出品种质量的具体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37.
沙尘暴是强风卷起大量沙尘,使能见度恶化的沙尘天气,是干旱和沙漠化气候环境的产物。沙尘天气的产生尤其是强沙尘暴须同时具备沙、尘源,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三个条件。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其物质基础,而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对流发展,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更高,从而形成强沙尘暴天气。而风力的强弱与锋区强度密切相关。因此沙尘暴与锋区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  相似文献   
938.
极端天气气候背景下两次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分析资料,从同期气候背景、影响系统特征、干侵入特征和影响等方面,对2008年1月28日20时-29日08时、2月1日20时-2日08时江西中、北部两次较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次过程发生的气候背景主要与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事件有关。两次过程的系统配置具有相同的特点,中层700-500hPa西南气流强盛,低层850hPa到地面的冷空气垫深厚,700-850hPa存在逆温层。两次过程都具有干侵入特征,干侵入所引起的对流层中低层垂直方向上的降温,使中低层0℃以上暖层明显减弱,700hPa温度降为0℃以下,为混合云内雨转雪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温度条件。两次过程中,低层冷平流越强,雪区南界越偏南。江淮到黄淮的下沉气流为对流层高层干空气侵入提供了动力条件,高层干冷空气向南、向下侵入,导致对流层低层850hPa偏北气流加强和维持,加大了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使上升运动加强,为水汽凝结、冰晶和雪晶比含水量的增加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使降雪得到发展。两次过程中,上升运动越强,降雪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939.
《浙江气象》2008,29(3):F0003-F0003
2008年07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家近日在山东滨州地区实现了在强雷暴中人工触发闪电。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强雷暴中首次人工触发闪电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40.
2007年一次强雷暴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及雷电防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2007年7月16日一次强雷暴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以及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组合反射率、基本速度等产品资料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副高边缘或高湿高温的条件下,中低空有暖平流存在,中高层又有冷空气侵入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②速度回波图上出现“逆风区”时,预示未来将有较强的雷雨大风出现;③速度回波图上的零速度线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通常出现在零速度线附近;④强度回波图上当有2个块状单体回波在移动过程中合并加强成“倒V”形状的回波时,在其顶部附近易发生雷雨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