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篇
  免费   737篇
  国内免费   902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475篇
地球物理   634篇
地质学   1968篇
海洋学   727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6篇
  1952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就不同初始种群密度及食物密度等因素对海洋纤毛虫巨大拟阿脑虫(隶属纤毛门,盾纤目)的种群自然增长率(r)及世代时间(G)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初始种群密度与r值呈负相关,与G则呈正相关,初始密度为1ind/ml时,r值达最大值2.61/d,G值则为最小值为0.29d;r值随食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食物密度为2.8E+08ind/ml时,r值达最大值为2.07。同时讨论了种群自然增长率和世代时间之计算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南海北部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丰度及环境调控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夏季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了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photosynthetic picoplankton)的观测研究,发现了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Pro)和真核球藻(Eukaryotes,Euk)3类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存在,并对其丰度与分布及其环境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区Syn,Pro和Euk丰度的总平均值分别为(5.0±7.6)×104,(4.6±4.2)×104和(1.8±1.1)×103个/cm3,Syn种群丰度的高值大多出现在营养盐丰富的雷州半岛及海南岛东部海域的河口、沿岸带与陆架,北部湾次之,是陆坡和开阔海的数十分之一;其水层分布主要在跃层以上,跃层以下其值迅速降低,发现Pro存在两个不同种群:表层种群和深层种群,前者分布型式与Syn相似,后者的分布型式迥然不同,其丰度向营养盐贫瘠的外海、陆坡和开阔海显著增高;同时发现Pro水层分布的高值主要出现在真光层的底部,并往往出现在硝酸盐跃层之上,Euk在不同海域的分布差异不如Syn和Pro来得大,但仍以沿岸带与陆架为高,陆坡与开阔海较低,水层分布的高值大多出现在真光层的底部,而且它是对次表层叶绿素a极大值的主要贡献者,这些分布型式的差异,取决于环境的调控和3类生物生态生理适应的差异.研究海区Syn,Pro和Euk 3类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对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生态生理适应的差异.研究海区Syn,Pro和Euk3类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对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群落总丰度的贡献分别为50.996,47.3%和1.8%.  相似文献   
993.
首次从患溃疡病的养殖红抉石首鱼(Scinenops ocellata)病灶和肠、肝、肾等处分离到多株细菌,发现其中两析经注射和创伤感染后,能引起体表溃疡,肠道积水等症状,与自然发病表现类似。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为弧菌科(Vibrionacea)篱万氏菌属(Shewanella),进一步用16S rDNA扩增测序鉴定该菌为海藻施万氏菌(Shewanella algae),其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TCBS生长,产硫化氢,嗜盐,不利用葡萄糖产酸或产气,也不发酵其他糖类产酸;蛋白酶,硝酸盐还原酶,氧化酶阳性;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利用作者研制出的PCR检测试剂盒,对海藻施万氏菌进行了快速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994.
海洋微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tsFT210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以及对卤虫的毒性为活性指标,对48种海洋微藻的甲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卤虫毒性为活性指标时,9种海洋微藻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以tsFT210为筛选模型时,也有9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3种为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2种为细胞坏死性活性、1种为G2/M期抑制活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开拓海洋微藻药用新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海洋微藻之间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又称他感作用或相生相克,这一术语是由Moish(1937)最早提出的,用来指植物间的有益和有害的相互作用。Rice(1984)曾把它定义为:“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产生化学物质并排至环境中而对另一种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有害效应。”但是事实上,大量的自然现象和实验表明,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由于浓度、作用对象等因素的不同,既可以产生抑制效应,又可以产生促进效应。因此,Rice(1986)后来又认可了Molish(1937)最初提出的定义,并且还对促进效应方面作了综合评述,认为: Allelopathy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微环境区域,从而促进或抑制该区域内其他植物生长的现象。国际化感作用学会(International Allelopathy Society)在1996年修订了Molish(1937)的定义,将化感作用定义为包括植物、藻类、细菌和真菌在内的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生物和农业系统产生的影响。这个定义包括了促进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实验室研究和自然环境中的证据表明, 化感作用在陆地生态系统、淡水和海水生态系统中都广泛存在, 包括微藻、大型藻和被子植物在内的所有初级生产者都能产生和释放化感物质。 海洋微藻之间的化感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海洋科研工作者关注, 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生赤潮时, 化感作用可能是赤潮藻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赤潮藻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其他藻类产生致死或抑制作用(Wolfe, 2000;王悠,2006)。赤潮藻分泌的毒素有些是分解的产物, 有的是自身储存的能量物质, 很多毒素有化感作用(Turneretal.,1997)。海洋藻类化感作用的研究将会为赤潮发生、演替机理的阐明和赤潮的生态调控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作者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分别从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化感物质的化学性质、影响化感物质产生和作用的因素、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和化感作用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等方面系统介绍海洋微藻之间化感作用研究的现状, 并提出今后海洋微藻化感作用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采用生态毒理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2种海洋微藻膜的损伤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加,叉鞭金藻(Dicrateriasp.)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光合速率降低。同时,膜相对透性增大,细胞内H2O2含量上升,微粒体膜中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增加。表明UV-B辐射增强使2种微藻的膜受到了严重伤害,而且膜伤害的加剧与活性氧的积累和由此引发的膜脂脱酯化有关。2种微藻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微粒体膜的MDA含量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显著提高。这表明UV-B辐射增强对2种海洋微藻膜的损伤可能是由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作用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7.
虾池两种常用消毒剂对微绿球藻生长与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化学药物防治对虾疾病会打破生物间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平衡关系 ,同时又抑制有益藻类的繁繁殖殖 ;;药药物物的的不不断断积积累累对对水水环环境境造造成成污污染染。。养养殖殖过过程程中中大大多多数数对对虾虾疾疾病病的的发发生生与与水水环环境境因因子子有有密密切切关关系系。。生生态态防防病病的的应应用用是是对对虾虾养养殖殖可可持持继继发发展展的的前前提提 ,,养养殖殖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应应该该具具有有合合理理的的生生物物组组成成和和优优化化环环境境的的功功能能 ,,其其生生态态系系稳稳定定性性在在很很大大…  相似文献   
998.
报道了1993—1994年采自养殖水体中的一种海洋盾纤类纤毛虫,经鉴定系拟尾丝虫属一新种。文中对其形态学做了综合描述。指出该种可生存于多污低氧环境及贝类外套腔内并可构成对养殖动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9.
两种海洋单胞藻浓缩与保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分别用明矾和石灰水浓缩以及两种藻的浓缩液在常温(20 ±1℃)、低温(0—4℃)﹑冷冻(-30±1℃)三种温度条件下保存的结果,并对浓缩保存前后藻液的饵料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1)小球藻的浓缩以80±5ppm的明矾液及4%的石灰水效果最好;(2)球等鞭金藻的浓缩以100±10ppm的明矾液及6%的石灰水效果最好; (3)保存方法以加入保护剂甘油并置于-30℃ 冰箱中效果最好,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存活率分别为95%和93%;(4)低温保存前后藻的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变化不明显;(5)用浓缩保存藻投喂中国对虾和轮虫的效果与普通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荆马河是造成京杭运河徐州段污染的主要纳污、排污河流,河中沉积物约三万吨,沉积深度在0.4米至1.8米之间。本文论述了用柴露草微核技术对沉积物致突变性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探讨了对沉积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