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1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657篇
测绘学   2056篇
大气科学   1091篇
地球物理   504篇
地质学   2318篇
海洋学   647篇
天文学   211篇
综合类   847篇
自然地理   49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天文爱好者》2008,(10):16-16
最近,一个国际天文研究组宣布发现了迄今位置质量最大的星系团,为暗能量的存在找到了一个新证据。这一新发现的星系团被命名为2XMM J083026+524133,其质量相当于数千个大星系(例如银河系)之和。星系团中弥漫着温度高达1亿度的炽热气体。  相似文献   
942.
唐雨平 《天文学进展》2008,26(2):139-154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椭圆星系中尘埃起源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尘埃大小的分布及其组成、椭圆星系恒星质量损失速率、尘埃的两种加热机制(恒星辐射加热和电子-尘埃碰撞加热),以及由此导致的尘埃温度分布;尘埃的总质量估算;由热离子导致的尘埃破坏速率,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椭圆星系热气体分布,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作者认为热气体分布对于椭圆星系中尘埃存在和破坏的影响不可忽视,椭圆星系中星系内部恒星质量损失产生尘埃的起源可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43.
袁新洪  疏志明 《安徽地质》2004,14(3):198-200
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利用QC工具辅助管理探矿工程的一些方法,在降低探矿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较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4.
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分为4个阶段:策划(可行性研究)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审查阶段,分别阐述其管理及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45.
岩体质量对地下工程开挖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北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为例.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洞室群围岩岩体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而后,运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岩体质量不同时.洞室群开挖效应——二次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区的差异.较全面地讨论了岩体质量对洞室群开挖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6.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阿拉善预选区巴彦诺日公地段位于阿拉善地块东部,主要由二叠纪侵入的花岗岩构成,地壳次稳定。通过踏勘,确定了2个钻孔,布置了若干条物探剖面。以这2个钻孔为中心,在17km×17km范围内进行了工程地质测绘,获得了地表结构面分布特征。地表岩体质量以III级岩体为主,地表以下3m~4m处多为I级和II级岩体。根据钻孔岩芯编录和力学试验数据,对岩芯质量进行评价,岩芯整体质量较好,以Ⅰ级和Ⅱ级岩体为主。对比岩体质量和测井数据,发现岩体质量与岩体的物理参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和CSAMT剖面上对应位置的对比,建立了岩体质量与电阻率的关系。结合地表岩体质量、钻孔岩芯质量和物探剖面,对目标深度岩体进行了预测:目标深度(600m深左右)岩体质量以Ⅰ级岩体为主,局部有Ⅱ级岩体和Ⅲ岩体。  相似文献   
94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青藏高原土壤养分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文静  王一博  刘鑫  孙哲 《冰川冻土》2019,41(1):215-226
土壤养分在养分循环和土壤-植物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海拔生态系统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实地观测,土壤养分在高山草原中仍然知之甚少。为了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养分的基本情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划分,利用青藏高原腹地西大滩至安多地区采集的154个土壤样品数据,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具有3层网络,10个中间层节点的土壤养分评价模型。在MATLAB软件中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和验证后,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等级为4级,属于较低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与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土壤质量指数(SQI)基本一致,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对青藏高原土壤养分的评价结果是合理的。对评价结果与海拔、植被盖度和植被类型的关系分析表明,海拔越高或植被盖度越高,土壤养分的评价等级越高;不同植被类型的评价等级表现出高寒沼泽草甸(2级)>高寒草甸(4级)>高寒草原(5级)的趋势。BP网络作为一种简单又准确的识别方法,不仅可以评估土壤养分等级,还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土壤养分高低状况,希望为青藏高原的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8.
赵亮  汪程林 《探矿工程》2019,46(4):42-47
皖含地1井是在和含巢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段巢湖背向斜构造带部署实施的一口地质调查井。目的在于获取巢湖-含山-无为地区奥陶系-志留系富有机质页岩的各类地质参数,为本区五峰组-高家边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提供地质依据。本文主要阐述了皖含地1井的井区概况、钻探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施工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钻井质量控制,在钻进过程中合理调整钻进参数,有效控制钻井顶角,符合地质设计的目的。并对皖含地1井进行台效分析,为后期的钻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49.
甘肃白银厂折腰山VMS矿床蚀变带元素迁移及定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折腰山矿床是甘肃省白银厂矿田内最典型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奥陶纪石英角斑凝灰岩,属于FⅡ类流纹岩,为弧后环境的产物,在海底对流循环成矿作用过程中,遭受强烈的热液改造,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蚀变。文章将折腰山矿床蚀变围岩分为弱蚀变带→绢云母硅化带→绿泥石化带→矿化带,利用蚀变趋势图解和质量迁移计算等方法,定量揭示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研究表明:①从弱蚀变带→矿化带,蚀变强度逐渐增大,主量元素P、Mn有一定活动性,二者的迁移量分别为-8.8%~8.8%和-1.8%~9.9%,但迁移趋势不规律;Si迁移量变化范围较大,为-16.2%~83.73%;Na、Ca、Sr大量迁出,其中Na、Ca最大迁出量分别可达-3.11%和-2.71%;Mg、Fe依次迁入,并在绿泥石化带中达到最大值9.49%和69.73%;K在绢云母化带中迁入量出现峰值1.6%,其后逐渐迁出,最大可达-2.22%;Rb的迁移行为与K一致;②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在热液蚀变过程中相对保持惰性;Al、Ti及Y表现为弱活动性;③主要成矿元素Cu随蚀变强度的增大,其迁入量有递增的趋势,Pb、Zn在矿化带中迁入,其余各带均为迁出;④热液活动过程中,SiO_2活化再沉淀,形成硅化蚀变;K的迁入形成绢云母化,并消耗了H~+,使热液酸度减小;Mg、Fe的迁入在还原环境下形成绿泥石化,并伴随金属硫化物的沉淀。因此,折腰山矿床中的绿泥石化可能是导致矿质发生沉淀的重要蚀变作用,其在勘查工作中可以作为寻找VMS矿体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50.
东汤镇位于辽宁省东南部,与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毗邻。调查区岩体分为侵入岩组和变质岩组两种小类,综合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侵入岩组子类花岗岩基本质量等级多为Ⅲ级,闪长岩基本质量等级为Ⅱ-Ⅲ级;变质岩组子类浅粒岩和变粒岩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圈定东汤镇陶李村、新合村一带,夹板沟、老道沟门一带花岗岩岩体适合于工程构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