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2篇
  免费   1532篇
  国内免费   2210篇
测绘学   1276篇
大气科学   2219篇
地球物理   1055篇
地质学   3038篇
海洋学   967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767篇
自然地理   2425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627篇
  2022年   700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605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462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492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时空演变的REE示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交叉布设不同的稀土氧化物,通过人工模拟次降雨,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对坡面侵蚀沿顺坡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演变过程同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REE示踪技术对定量研究土壤侵蚀具有较高的精度;降雨前期,片蚀与细沟侵蚀发育程度基本相当;后期细沟侵蚀占据坡面侵蚀的主导地位,其侵蚀平均加速度和平均侵蚀率分别是片蚀的15倍、9倍;试验结束,细沟侵蚀占据坡面总侵蚀的90%;本试验条件下,坡面下1/3区域为侵蚀活跃带。  相似文献   
92.
绕坝渗流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东健  王建 《水科学进展》2005,16(5):730-734
许多大坝的失事是由于高地下水位引起坝肩失稳所致。绕坝渗流是影响坝肩高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为此通常将大坝基础防渗帷幕延伸到坝肩岸坡内一定距离,以减小绕坝渗流影响。而防渗帷幕运行性态随时间变化,为了评价坝肩防渗帷幕和地下水位的运行性态,首先分析了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和水位、降水、温度、时效等时空影响因素及其表达式,随后基于岸坡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大坝岸坡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模型。通过比较模型剩余标准差和测点的剩余标准差,可以确定坝肩地下水位的异常测点,分析岸坡防渗薄弱部位,掌握坝肩岸坡渗流场时空分布规律,监控绕坝渗流的性态。  相似文献   
93.
鲁北平原区暴雨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北平原地处黄泛区,流域坡度较缓,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且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每年的汛期(6~9月),同时排涝河道层层建闸拦蓄,造成暴雨期排水不畅,极易积涝成灾。依据1951-2000年实测暴雨资料,对本区暴雨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
对改进初始强迫风场后的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预报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耦合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预报能力小于80年代;提前0~5个月的耦合模式预报能力小于同期持续预报能力,之后则相反;耦合模式对Nino3区指数预报能力最强。2)在1997/1998年El Nino事件期间,耦合模式对东太平洋SSTA场预报能力大于其对中西太平洋SSTA场的预报能力,且提前0~2个月之后的耦合模式对东太平洋SSTA场预报能力远远大于持续预报。  相似文献   
95.
东北夏季(6-8月)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夏季(6—8月)中国东北地区91站44a气温资料,采用谐波分析方法将该区夏季气温异常变化的年代际、年际尺度分量分离,研究时空特征,然后应用REOF进行气温异常的区划,研究局域异常变化的年代际、年际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东北各站夏季异常方差中,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异常的年代际变化分量均明显大于年际变化分量。2)区域气温异常的年代际变化主要特征为线性上升趋势。大范围夏季异常高温(低温)常出现在年代际、年际异常同时为正(负)的年份。3)气温异常可划分为南部型、北部型、东部型、西部型4个型,其中南部型和西部型的年代际变化相对重要,而东部型和北部型的年际变化相对重要。  相似文献   
96.
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40年的云南省冰雹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其活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冰雹的季节分布比较复杂,呈现出春季和夏季两个峰值的特点;冰雹的季节分布还与海拔高度有关,低海拔地区为春季多雹型,高海拔地区为夏季多雹型;滇西地区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较滇东地区显著而年代际变化特征没有东部地区站点明显;滇东地区表现出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目前处于冰雹相对较少时期。从区域来看,年冰雹日数山区较坝区高,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高。  相似文献   
97.
已有的时空数据库研究集中在模型和语言上,缺乏时空数据库的系统实现。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一种应用Informix数据刀片技术进行时空数据库系统实现的方法,论述了底层的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数据刀片的实现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8.
利用中国东部1990~2000年旬平均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通过对0~50 cm层次土壤湿度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 (REOF),重点分析了淮河流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初步研究了土壤湿度与前期、同期和后期不同时段降水与气温的关系。发现春季以30 cm为界,30 cm以上各层土壤湿度异常的第一旋转空间模态十分相似, 其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淮河流域,而30 cm以下 (30~50 cm) 各层的第二旋转空间模态与之亦十分类似, 因此称该模态为“淮河型”,而夏季和秋季虽然该模态也很显著, 但特征不如春季突出。该模态在各层次土壤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均存在40旬左右的显著周期;并与前期和同期降水(气温)呈显著正 (负) 相关关系,与约半年后的降水 (气温) 呈负 (正) 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
贵州近50a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EOF展开、方差分析、小波分析及功率谱检验等方法,通过对贵州省15个气象观测站50a(1951年3月~2001年2月)的气温变化和中国160个站气温变化的对比,以及其自身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出:贵州气温近半个世纪的演变趋势跟整个中国同时期气温演变趋势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贵州春季、冬季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类型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省之东北部气温相对低,而省之其它地区气温相对高,而夏季多年平均气温分布跟冬、春季气温分布类型接近相反,秋季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夏季气温易于预测,而冬季气温难以预测;各个季节之间气温演变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夏季气温变化自身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约为2.6a。  相似文献   
100.
冷暖事件对大气能量循环和纬向平均环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韬  吴国雄  郭裕福 《气象学报》2002,60(5):513-526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发展的GOALS 5全球海 陆 气耦合模式研究了暖事件 (ElNi no)和冷事件 (LaNina)对大气能量循环和纬向平均环流的影响 ,并用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纬向平均资料来说 ,冷、暖事件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相关量的反相变化特征非常清晰 ,中高纬度地区并不明显。此外 ,还发现 ,暖事件时定常涡动的经向热通量的变化是北半球对流层热带外地区温度异常的主要原因 ,而瞬变波的影响则起抵消作用。冷事件时定常波和瞬变波相互抵消的局地特征也依然存在 ,但瞬变波的影响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