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9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沙地麻黄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郜永贵  张克智 《中国沙漠》1998,18(3):289-293
文章阐述了麻黄(EphedrasinicaStapf)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繁殖技术及育苗效果,认为覆膜育苗在生产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以很好地开发麻黄的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92.
大气系统集合预报方法及应用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增茂  张新玲 《气象科技》2000,28(1):16-20,26
文章介绍了大气系统集合预报方法研究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集合预报初值集形成的基本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其应用研究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93.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两系杂交稻的首要不育系———培矮64S制种的气候适应性, 一方面可为两系杂交稻的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另一方面也可为其它不育系的研究提供借鉴。分析气候适应性时, 首先利用播种—抽穗天数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 建立发育期模型; 然后利用自交结实率资料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建立育性量化模型, 并求出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最后将我国稻区35个站点42年 (1951~1992年) 的气象资料代入发育期模型, 求出各站点的可能出穗持续期 (最早出穗期—最晚出穗期的历期), 对比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确定培矮64S在80%、90%和95%保证率下连续不育 (可育) 的初、终日, 将连续不育期作为生产杂交稻种子的季节, 将连续可育期作为繁殖培矮64S的季节。结果显示:培矮64S仅能在海南岛及云贵高原中低海拔地区自交繁殖; 而在东北、云贵高原以外的稻区, 培矮64S均可用于生产两系杂交稻的种子, 各稻区制种季节的长短、起止日期与种植地的纬度、海拔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4.
95.
沙坡头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采用撒茎法和芽胞培养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的实验表明:芽胞由植物体叶腋腋毛顶端细胞反复再生,原丝体由芽胞和叶基部细胞产生或由腋毛直接生长为原丝体,附着在叶背面的芽胞比未附着芽胞产生的原丝体生长更好;老茎不直接生长为植物体,产生新生枝后死去.同时,实验室培养的真藓Bryum argenteum其植物体、叶和细胞形态特征与野生种有明显差异.为人工促进固定沙丘结皮层的形成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6.
黄业明 《湖南地质》1993,12(2):80-80,106
恐龙并不是严格的动物分类,它既不是一个门类,也不是一个种属,狭义的讲,它是爬行动物中的晰臀纲和鸟臀纲。广义的讲,它是中生代大型爬行动物。公认恐龙在白垩纪末灭绝。然而,广义的讲,恐龙并没有完全灭绝,扬子鳄、密西西比鳄残存至今,它们的祖先就是2-3亿年以前的中生代大型爬行动物。为什么巩龙(狭义)在白垩纪末灭绝而扬子鳄又残存至今呢?如果我们把两个问题分开来研究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一旦联系起来答案非常简单:爬行动物的受精卵性别染色体不稳定或者没有,繁殖方式粗心大意,受精卵在阳光下自然孵化,白垩  相似文献   
97.
98.
杨健  张先锋 《海洋通报》1997,16(5):90-96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日本鲸类的研究方法及饲养、繁殖的关键技术,并对其水族馆局长 的历史、现状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它将对我国风起不的海豚馆及其它水族馆的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以丝鳍圆天竺鲷(Sphaeramia nematoptera)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了其繁殖习性以及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丝鳍圆天竺鲷的繁殖活动由雌鱼主导,在凌晨1点至3点交配,产卵受精后由雄性口孵,产卵间隔期为11~18d,无季节性。雌鱼单次产卵3126~4882粒,受精卵近圆球形,卵径(720±10)μm,内有数颗油球;在水温(27.0±0.5)℃条件下,受精卵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到出膜需187h。丝鳍圆天竺鲷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初孵仔鱼全长(2.8±0.1)mm,口裂高度(0.202±18)mm,孵化后第二天仔鱼开口摄食;孵化后24d鳍条形成,身体出现两条黑色条带,结束浮游阶段,进入稚鱼期;孵化后50d鳞片完全形成,体色斑纹等外形特点与成鱼相同,进入幼鱼期;孵化后360d性腺发育成熟,具备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100.
根据精巢形态、切片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 ,可将日本虫寻的精巢发育划分为三期 :未发育期、发育期与成熟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知 ,它的精子为无鞭毛精子 ,呈圆球形 ,大小为 30 μm。并运用实地调查、解剖、分析样本及光镜观察等手段 ,对其性腺形状、交配行为及胚胎发育等作了初步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