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49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1401篇
海洋学   48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烃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古生界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困扰我国海相地层油气评价和勘探的重要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发育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过成熟阶段,这套烃源岩是该区重要的有效气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可为中部大气田提供良好的气源条件。  相似文献   
52.
剥片高岭土的有机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醋酸钾进行插层形成高岭土—醋酸钾复合体。通过X射线检测,高岭土层间距明显增大。将此复合体通过水洗,除去醋酸钾,高岭土即被剥片。剥片后高岭土粒径变小,但保持了高岭土的基本层状结构。用偶联剂对剥片后高岭土进行有机改性,形成高岭土有机复合物。“有效活化指数”的测定实验表明,利用此种方法制备的剥片高岭土有机改性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3.
天然金红石光催化降解藏红T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天然金红石悬浆体系中藏红T的脱色条件及其光催化反应动力学,讨论了溶液初始pH值、催化剂投入量、光强、气流量、催化剂粒径、反应气氛等实验条件对藏红T脱色速率的影响,阐述了实验过程中无机离子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该反应基本上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当溶液初始pH值为2.5时,藏红T的脱色速率要比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快得多;增加光强度能较大地提高反应的降解速率;催化剂最佳投入量为1.3g/L;在氧化气氛下该反应比在非氧化气氛快得多;通入气体的流量在40L/h最合适;反应溶液中有氯离子溶出说明有机物中的含氯部分被降解。本研究为光催化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4.
兖州矿区山西组 3煤层中微量元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兖州矿区山西组3煤层21个样品中全硫、硫化物硫、有机硫和具有环境意义的微量元素Cu、Pb、Zn、As、U、Th含量的测试,分析了微量元素在研究区煤层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形成原因,并发现煤层中所选的微量元素、硫化物琉及全硫在煤层顶、底或煤层夹矸样品中含量相对较高。微量元素与硫化物硫、全硫的相关系数表明,所研究的微量元素与硫化物硫和全硫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研究区3煤层中全硫的含量取决于硫化物硫的含量。同时还研究了原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灰产率的关系,并将研究区微量元素同世界和中国同类煤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5.
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芳 《世界地质》2003,22(1):26-29
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组分进行分类时,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主要采用煤岩学方法,二是采用孢粉学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煤岩学方法作为标准,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的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按有机质来源和有机组分光性和形态等方面差别划分为内源有机质、次生有机质和陆源有机质三类。内源有机质类中分腐泥组和动物有机组,前者主要来源于菌藻类,后者则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有机体;次生有机质中区分出微粒体、有机包裹体、沥青;陆源有机质类分类术语仍沿用煤显微组分分类系统和术语。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为腐泥型,有机质来源以低等藻类为主,且有机质组成特征与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地质年代有关。碳酸盐岩还存在着差异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6.
研究表明微波密闭消解法对重油凝肢色谱制各样品的前处理,不造成易挥发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损失,对样品无污染。采用消解前定容,配合石墨炉二次进样富集样品,可以测定样品中低至10^—9级的镍。方法应用于镍在渣油中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中,标准样品对照数据吻合好,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8%。  相似文献   
57.
总磷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提出的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标准,通过配制水样研究了AOC及细菌再生长潜力(BRP)同水中磷含量的关系;同时针对净水工艺试验出水水样,考察了水中的磷同其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配水水样,在一定的磷浓度范围内,磷是水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在净水试验工艺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后,AOC增加了55%,BRP增加了123%,表明水中磷是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由于常规的净水工艺对水中的磷可以有效去除,把水中总磷(TP)控制在5μg/L内来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58.
碳酸盐岩与泥质烃源岩生气规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配制了两套成熟度相近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丰度系列样品。采用半封闭外加温加压式热压模拟装置对碳酸盐岩的生烃情况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碳酸盐岩生气量随成熟度和温度变化的趋势,探讨了碳酸盐岩生气的变化规律。碳酸盐岩与泥质岩的生烃潜力是有机质质量和有机质丰度的函数,与岩性无关;碳酸盐岩的产气规律与泥质岩相似,而且两者产烃的量级也相当,并不存在碳酸盐岩生排烃效率高的现象;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在热模拟过程中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不同岩性的有机质的产烃效率主要受温度和有机质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59.
珠江水体悬浮物颗粒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珠江三干流西江、北江和东江水体中悬浮物颗粒有机碳稳定碳同位察的组成、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可以根据,C3、C4植物及悬浮物的δ^13C值区分不同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东江流域水土流失区以草地、农田为主,C4植物影响较大;北江水体中颗粒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森林覆盖区,同位素组成受C3植物影响较大;西江水体中颗粒有机碳同位察组成介于其间,同时受C3、C4植物影响,颗粒有机碳部分来源于森林覆盖土壤,部分来源于草地和农田。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西成矿化集中区泥盆系海底热水沉积型和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中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赋存在海相富有机质沉积层段中的两类矿床,其中的有机质富集作用与泥盆纪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有关,且热流体活动导致菌藻类微生物繁盛,是沉积物中有机质富集的主导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