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罗山县纵横联动,纵向:成立县、乡、村三级一体监察网络,横向:加大公、检、法联合执法监察力度,大力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取得明显成效。纵向:成立县、乡、村三级一体监察网络。该县成立了以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队为依托、各国土资源中心所为网点、各乡(镇)主管领导和村镇发展中心主任为执法监察联络点、各行政村主任为执法监察信息员的县、乡、村三级执法监察网络。执法人员按照“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处理相结合”的执法理念,明确巡查重点、巡查时限和巡查责任,加强辖区内动态巡查和跟踪监察力度,做到…  相似文献   
202.
滑坡是形成堰塞坝的最主要原因,在地震、降雨、冰雪融水等作用下均可形成滑坡堰塞坝,而滑坡堰塞坝的堆积形态、范围等对评价堰塞坝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方法(DEM),系统分析了三维条件下滑动距离、滑面出口宽度、滑面倾角、河床倾角、河谷形状对堰塞坝堆积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动距离和出口宽度对坝体高度影响最大;随出口宽度和坡面倾角的增加,坝长和坝宽分别呈线性增大和减小趋势;滑动距离可以有效控制滑体速度,进而影响堆积角大小;河床倾角主要影响坝长;对坝高、坝长、上下游绝对倾角正切值和堆积角正切值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数学模型契合程度高,说明其形态可以预测;引入2个参数λ和χ,对堰塞坝堆积特征进行了描述;河谷形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河谷底部宽度的增大,滑体爬高爬坡能力增强。研究成果对根据实际地形预测滑坡堰塞坝堆积形态进而评估坝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堰塞湖溃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3.
郝记  王飞  曹平  刘智振  董涛 《工程地质学报》2021,29(5):1247-1257
节理岩体的力学性质对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组合节理参数对遍布节理试样的力学性质影响,采用类岩材料预制不同节理倾角、间距的遍布节理试样并进行压剪试验。根据高清相机记录的不同节理试样的破坏特征,试样的破坏模式可分为平面剪切破坏、类完整性剪切破坏和斜剪切破坏,节理间距会改变试样的破坏模式而节理倾角对试样的破坏模式有关键性影响。分析不同节理参数试样的峰值剪切强度,遍布节理对试样的弱化程度达到15.95% ~56.62%,节理试样的峰值剪切强度随着节理间距的增大逐渐增强而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加先增后减。此外,采用声发射设备实时监测试样加载过程以分析不同节理参数试样的声发射特征。在压密阶段,节理试样的声发射最大撞击数随节理间距减小而增大。声发射峰值能量随节理间距减小而减小,但均值能量随节理间距减小而增大;试样的峰值能量和均值能量随节理倾角增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4.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和入海泥沙的日益减少,我国部分河口潮滩湿地已面临严重的侵蚀退化风险,给沿岸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实现河口潮滩湿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极为紧迫。本研究利用1990—2017年多期长江口深水航道北导堤工程与横沙岛成陆-促淤工程前后区域海图地形数据,使用ArcGIS地理配准、等深线数字化、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和叠加分析等功能分析长江口横沙岛潮滩湿地地貌、等深线形态与地形冲刷-淤积厚度的时空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北导堤工程与横沙岛成陆-促淤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横沙岛潮滩湿地周边水域的水文泥沙动力条件,使得地貌冲淤时空特征发生变化:1)深水航道北导堤工程与横沙岛成陆-促淤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特征等深线的向外延伸,其中0、2和5 m等深线包络面积年均最大增长率(2009—2013年)分别是工程前(1990—1998年)的42.13、280.73和235.65倍,0~1、1~2、2~3、3~4及4~5 m等深线包络体积整体呈现1990—1998年、1998—2009年、2009—2013年增加,2013—2017年较为明显减少,潮滩湿地"长高不长大"的趋势;2)冲刷-淤积频率特征表现为工程前微淤(1990—1998年)、工程后微淤(1998—2009年)、淤积增加明显(2009—2013年)及微冲(2013—2017年),长江入海泥沙通量的减少对2 m等深线以深区域的潮滩发育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5.
本文对江西赣南横市地区基性岩墙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基性岩墙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属于富钠基性岩类;Ti O2含量较高,平均含量1%,属于钛较高的基性岩类;A/NCK均小于1,属于准铝质基性岩类,具幔源型岩浆特征。基性岩墙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年结果为422.8±1.8 Ma和421.7±2.2 Ma,时代属于晚志留世,表明该基性岩墙是加里东期褶皱造山运动期后拉张(伸展)作用的产物。该地区不仅出露了加里东期同造山期和后造山期两类酸性花岗岩岩体,而且在该地区还同时出现加里东期的酸性岩类及基性岩类,大致反映了该地区从挤压型酸性岩浆侵位逐渐转换为拉张环境的基性岩浆侵位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206.
电子倾角传感器普遍存在倾角漂移和输出数据跳变的现象,检测倾角传感器的倾角漂移规律和数据跳变的固有频率可以有效改善倾角传感器的数据质量。基于高分辨率电子倾角传感器HRTM(very high resolution tiltmeter)的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倾角传感器倾角漂移的因素,设计检验倾角传感器输出数据固有频率的实验平台,提出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固有频率检测方法。基于地下室恒温环境下采集的10 h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倾角输出数据存在明显的倾角漂移和输出数据跳变现象,倾角漂移与仪器内部温度高度线性相关,x轴、y轴跳变的固有频率分别为2.773 Hz和2.813 Hz。  相似文献   
207.
地震照明分析及其在地震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照明分析是在给定地下背景结构的情况下用模拟方法研究采集系统对地下结构的探测能力.对目标照明的影响主要来自观测系统的设置,上覆地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目标倾角等三项因素.我们将上述因素的影响统一纳入到对照明的定量计算中.本文阐述了关于地震照明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并基于波动理论给出对不同类型照明的计算方法.首先将入射和散射波分解到局部角度域并导出局部照明矩阵,它包括了在目标附近所有可能的入射和散射方向对照明的贡献.从照明矩阵出发,研究入射和反射波在角度域中与反射面的相互作用,并由此获得对地下结构的不同照明描述.作为例子,具体给出了对局部照明矩阵,空间体照明,反射面定向照明,反射面照明角度覆盖,以及对反射面可视性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 最后,讨论了照明分析方法在地震采集设计中的一些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208.
基于伺服式倾角仪的桥梁挠度和转角监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塌桥事故的不断出现,各国对桥梁健康监测逐步重视起来。桥梁挠度和转角是桥梁常规检测和健康监测的重要内容,是桥梁健康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虽然现在存在多种测试桥梁动挠度的设备,但是都无法用来长期在线监测一些桥梁的动挠度,特别是横跨较宽江面或深峡谷的大跨度桥梁的动挠度。目前由于没有成熟的、高精度的转角仪器可测试梁端转  相似文献   
209.
倾角顺层岸坡是在三峡库区内广泛分布,常发育大中型滑坡。在调查分析区内某变倾角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形成演化过程分为原始阶段、滑移阶段、弯曲阶段和剪出阶段。并用Geo-slope软件计算其稳定性。结果为该滑坡在145m工况与156m工况下基本稳定,在175m工况下欠稳定。  相似文献   
210.
为评价大倾角煤层采空区上方岩层安全性,本文分析了大倾角煤矿区地质特点和安全性影响因素,考虑了时间效应和空间演化,建立了包括历史信息、动态信息和目前信息等三类信息共七个影响因子的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扩散原理构建概率分配函数,结合D-S证据推理,建立了大倾角煤层采空区顶板岩层安全性评价的二次融合模型。通过对某矿山具体实例的计算,验证了二次融合安全性评价模型是合适的。该方法对相似地质条件的矿山采空区安全性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