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519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紫球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王长海 《海洋通报》1998,17(3):79-85
  相似文献   
82.
甲藻赤潮及其毒素的产生机制及夜光藻氮代谢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依据80-90年代国内外有关资料,从甲藻分类、甲藻室内培养、甲藻毒素及其生物合成上方面,综合评述甲藻赤潮及其毒素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夜光藻赤潮的生产与调控机理模型提出一种理论假说,这一假说的验证将为全面阐明夜光藻生活史及赤潮成因和机理提供分子水平的框架路径。  相似文献   
83.
一种棕囊藻的形态特征与毒素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于1997年11月,在广东省汕头地区饶平县海面采集棕囊藻,采用显微观察和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形态特征与毒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藻具有两处不同的藻体形态:一种是不运动的球形群体,外具胶质被,群体内的细胞有近千至数万个,每个细胞有2-3个黄褐色的叶绿体;另一种是游动的单细胞,具有两根几乎等托的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丝,常呈球形,将反复冻融或冷冻干燥的藻细胞经有机溶剂提取,用新鲜牛血球测定显示出强的溶血  相似文献   
84.
螺旋藻及其多糖,多糖蛋白提取物抗疲劳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螺旋藻藻粉及其多糖、多糖蛋白提取物进行小鼠抗疲劳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多糖及多糖蛋白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耐力时间和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增量,表明多是螺旋藻发挥抗疲劳作用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85.
蛋白核小球藻在废水污泥中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啤酒厂废水污泥中含有一定的营养元素和活性物质。本研究利用废水污泥培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取得了初步结果。将一定比例的活性污泥掺入普通培养液形成混合培养基,其中80:20试验组无论从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物量还是粗蛋白的含量均与普通培养基的培养产物近似,具有实践意义。结果表明,混合培养基培养某些藻类,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可净化环境,为废水污泥用于藻类养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6.
作者对鱼类细菌病原的诊断与控制作了较全面的综述。细菌病原诊断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ing)。细菌病原控制技术包括化学疗剂的应用,有益微生物的应用,营养添加剂,β-葡萄糖苷增强免疫抗病力,及免疫保护作用等。  相似文献   
87.
淡水蓝藻毒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成武 《湖泊科学》1992,4(3):87-94
一些易形成水华或浮渣的有毒蓝藻品系在组成上占优势,产生的毒素超过了敏感动物的耐受阀值时,即可能造成大量的家畜、野生动物或鱼类中毒死亡。目前已知淡水蓝藻毒素主要为生物碱、多肽、蝶啶类或脂多糖,但新的有毒品系产生的新毒素不断被发现,毒素结构也研究得越来越清楚。淡水蓝藻水华还能引起过敏反应以及在供水过程中导致人类胃肠炎突然蔓延。  相似文献   
88.
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对2003年4-12月滇池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和总磷、总氮、溶解氧、透明度、光照强度、叶绿素a、pH值、水温及微囊藻种群优势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上指标在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的分布和月变化情况以及与微囊藻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分布与总氮和氮磷比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透明度、光照强度和微囊藻种群优势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在影响微囊藻毒素的各因素中,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知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浓度主要南水体的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溶解氧以及透明度决定(R2=0.560,P<0.017).  相似文献   
89.
菌藻共固定化降解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降解菌S3和椭圆小球藻L1共固定化后,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共固定化藻菌体系比单独固定化菌对MC-LR有更好的降解效果,共固定的藻可促进降解菌S3的生长.固定化细胞对毒素的降解能力较稳定,受环境温度和pH变化的影响较小,重复使用仍可维持较高的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90.
从软体动物中的腹足纲、双壳纲以及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分别选取了3种中国沿海常见的品种——东风螺、弯竹蛏、斑节对虾,提取并分析它们的壳基质蛋白。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发现特定的蛋白质具有明显的种属差异:①N66蛋白(一种碳酸酐酶)通常存在于弯竹蛏中,但不存在于东风螺和斑节对虾中,揭示N66蛋白质具有特异性,在未来的物种鉴定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②角质层蛋白AM1199和CP14.6存在于斑节对虾的表皮结构中,在东风螺和弯竹蛏中未检测到;③血蓝蛋白同时在3种动物外壳的基质蛋白中被鉴定出来,揭示了其在不同物种的外壳形成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为壳基质蛋白在软体动物或节肢动物外壳中的鉴定提供了基础,也为探索不同物种的生物矿化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