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5篇
  免费   2429篇
  国内免费   2271篇
测绘学   685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842篇
地质学   10045篇
海洋学   190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88篇
自然地理   1388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471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467篇
  2014年   709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739篇
  2010年   624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447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412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311篇
  1993年   257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厦门嵩屿附近海底的冲淤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顺良 《台湾海峡》1996,15(1):94-102
本文通过地形剖面测量比较、浅地层剖面勘探,结合水文泥沙测验和沉积物粒径资料,分析嵩屿附近海域在各历史时期和九江洪水期、枯水期的中淤变鼓水道近十几年来淤积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动力要素明显减弱,携沙能力降低;其次,九龙江大量的泥沙主要集中在洪水期较短的时间内泄出河口,伴随涨潮流进入嵩鼓水道淤积。  相似文献   
122.
南海北部陆架第四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部湾中部和珠江中的外的工程地质钻孔为典型剖面,对第四纪地层进行祥细的划分与对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本区第四纪地层在纵向和横向的区域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第四纪地层厚度变化,并讨论了各统的底界问题。  相似文献   
123.
根据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对大鹏澳海区春、夏、秋、冬4季的现场调查,通过测定pH和碱度计算了大鹏澳海区二氧化碳体系各组分浓度,并比较了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的差别.对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CO2, HCO3-,CO23-和CO2与水温、盐度以及与DO和Chl a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4.
雷州半岛灯楼角海岸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灯楼角岬角位于雷州半岛的西南端,地处热带北缘.过去几次开展的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及制图,均包括本区1),2),[1~2].宋朝景曾做过涉及本区海底的地貌与浅地层调查3),又指导学生研究本段海岸地貌4).近年赵焕庭等[3]开展该区珊瑚礁研究,使用了1960年版航空照片和1964年版1:10000地形图,结合野外调查,进一步研究了本区海岸地貌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5.
全新世苏北沿海岸线冲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申 《黄渤海海洋》2002,20(2):37-46
探讨了10kaB.P.以来苏北海岸线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全新世本区曾遭受海侵,6kaB.P.前,苏北海岸线位于西冈一线,6kaB.P.至唐宋时期,海岸线变动较小,古砂堤成组出现,东冈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海岸线,1128-1855年,黄河夺淮,海岸线东迁迅速,古砂堤不够发育。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东太平洋柱状沉积物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太平洋深海盆地的远洋沉积物在物质组成和来源上远较大陆边缘简单.由于远离大陆,又有海沟与周边大陆分隔,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通常不包含由河流水系搬运而来的悬浮物,因此从深海沉积物中提取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可以避免诸多地质因素相互叠加和干扰[1].深海远洋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是风成陆源碎屑(包括火山碎屑)和来自上层海水的生源组分(降落到洋底的生物壳体)以及由海解作用形成的自生矿物[2],其中陆源碎屑的相对含量、粒度及矿物成分可以反映大气环流的强度及物源区的气候环境[1],生源组分的组成、相对含量和丰度以及种属含量变化则与表层海水的生产力和溶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9.
水成沉积与风成沉积及古土壤的磁组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晚第四纪水成沉积、风成沉积、古土壤等的磁组构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磁组构特征。一般地,水成沉积的体积磁化率K受物源和水动力因素控制,P和F均>1.02,q<0.5;风成沉积的K受物源控制,内陆黄土的K明显高于沿海黄土及海岸风沙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0.55;古土壤的K受母质沉积类型和成土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内陆古土壤的K偏高,沿海古土壤的K偏低,内陆古土壤的K远高于沿海古土壤的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在0.5左右。运用典型沉积的磁组构特征对比分析未知沉积物,可以得到未知沉积物的物源、沉积过程和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30.
本文根据1996年“中-法合作东海计划”在冲绳海槽中西部边缘区所取柱状样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对该区沉积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沉积和富含生物的半远洋深海软泥沉积是本区的主要特征。以481cm为界,上、下两层沉积物截然不同,可能是沉积物的来源不同或者是水动力条件的差异。该区主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其次是黑潮、大洋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