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1 INTRODUCTION The mechanism of particle movement in the flow is one of basic problems of sediment transport research. The conventional measurement approaches usually disturb the structure of the flow, consequently inducing erro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江河口北支水沙特性与河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崇头、青龙港、三条港和连兴港1950~2001年潮汐潮流观测资料和2005年6~7月的大、中、小潮及2007年5月5~10日沿北支河槽进行的两个连续潮周期水、沙、盐的现场观测数据并结合参考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通过对长时间序列(1950~2001年)的分流比、年均流量、潮位、潮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近期(1998~2005年)的水文特征值比较,发现随着北支分流量逐渐减少,河槽内强烈的潮波已成为影响北支河槽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青龙港近年来(1998~2005年)平均高、低潮位出现增高,比多年(1950~2001年)平均高、低潮位分别高出15和17cm,是北支河床近年来持续性淤浅的体现;大潮期间北支河槽涨潮含沙量无论量值还是扩散强度均大于落潮,明显表现出河口涨潮槽具有的泥沙运动规律.自2001年以来除少数年份的小潮汛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涨潮优势,其中2002年3月大潮的潮量优势流仅为9.42%,显示出涨潮优势十分明显,说明北支河槽近几年来正朝着衰退的过程发展;2005年北支河槽-2、-4和-6 m等深线均呈喇叭状,闭合端指向上游,符合涨潮槽的几何形态;再从河槽类型系数(λ)看,大潮期间λ值均大于1,最大值为31.1,涨潮槽特征显著;而洪季中、小潮各测站λ值均小于1,最小值为0.000 3,A、B两测站在大潮时λ值均大于1,而小潮时又都小于1,显示北支河槽虽主要表现为涨潮槽的特征,但洪季受径流和潮汛影响,其涨潮槽特性不稳定.总体而言,目前北支河槽为一条不稳定的废弃型涨潮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岸滩冲淤变化规律和泥沙动态研究沙子口湾近30a来的变化,分析湾顶海滩侵蚀的原因,对现有的海岸工程进行调查,研究海岸防护对策,分析海岸防护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沙子口湾海岸侵蚀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印萍 《黄渤海海洋》1998,16(1):7-14
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岸滩冲变化规律和泥沙动态研究沙子口湾近30a来的变化,分析海滩侵蚀的原因,对现有的海岸工程进行调查。研究海岸防护对策,分析海岸防护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Ship-generated waves and return currents are capable of re-suspending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bottom and bank sediments.However,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done on the subject do not show how and where sediment is re-suspended by the wakes and the directions of net transport.In this paper,a 3D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hydro-sedimentary coupling is presented to 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diment movement,and the pattern of ship-generated waves around and far away from the vessel and the return currents around the ships.The hydrodynamic model is based on 3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cluding the standard k-ε model for turbulence processes,an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is based on a 3D equation for the re-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The comput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s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transport(whether by resuspension or by the bedload) depend mainly on the position,the speed of the ship in the waterways,the kinematics of ship-generated waves and on the return flows.Thus,a map of sediment distribution and the mod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generated by the passage of the ship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河流水化学特性与流域泥沙输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中的离子输移与泥沙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流域侵蚀过程中物理化学作用分析指出,流域的离子溶出与流域泥沙侵蚀过程具有伴随性,相应的泥沙和离子输移也具有相关性.通过研究嘉陵江和渭河干流站点的离子输移与泥沙输移的实测资料得出,河流离子输移量与泥沙输移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河流中不同种类的离子输移与泥沙输移的相关程度不同,不同河流二者相关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沙黄河河口潮波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时刻近海海区潮汐、河口口门河道、河海流场、含沙量、河床变形和海底等值线等图形对入海河口海域潮汐和潮流海洋动力特性、入海泥沙运动扩散输移规律、河口拦门沙形状、形成过程、泥沙冲淤和海底地形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些都与实测资料和遥感图像的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河口拦门沙河床淤积和泥沙再悬浮过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李九发  何青  张琛 《海洋与湖沼》2000,31(1):101-109
利用近20年来长江河口所观测的地形、水文、悬沙和河床沉积物资料,着重对1988、1989、1996和1997年最新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河段来水沙量大,潮流作用强,潮波变形明显,水流挟沙力强。该河段潮流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又处在盐淡水交换地带,流域和海域来沙在此河率时淤时冲,悬沙与床沙交换频繁,表现在涨急、落急时可床淤积层泥沙再次起动悬浮,憩流时只河床,在一个潮周期中含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5年春季和1986年夏季(洪水期)对锦州湾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资料计算的结果是,锦州湾沿岸河流在洪水期进入湾内泥沙量为7.46万t,全年为13.7万t,外海进入湾内的泥沙量在洪水期为8.22万t,全年为20.19万t。故洪水期进入湾内的少量为15.68万t,全年为33.89万t,假如这些泥沙进入湾内作均匀沉积,则洪水季节沉积量为0.14g/cm^2,年沉积量为0.298g/cm^2。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埕岛近岸海域悬浮泥沙运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1998年9月8日和1999年3月19日两次对埕北海域进行的10个站位的同步海流、悬浮泥沙观测资料,进行该海区的悬浮泥沙输运趋势分析,发现该海区含沙量较大。从整个海区来看,底层含沙量大于表层含沙量,该海区泥沙含量普遍表现为东南部的泥沙含量高于西北部的泥沙含量;由单宽输沙量的计算及有关资料分析可以得出,秋季泥沙运移趋势是由东南向到西北向,而春季泥沙的运移趋势是由东北向到西南向;含沙量是随流速的加大而增加,含沙量的峰值稍滞后于流速的峰值;该海区为冲蚀海区,悬浮泥沙产生的平均年7中刷量为2cm/a,在本海区的地形塑造中占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