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346篇
海洋学   419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9404,9410,9702及98074个航次东海泥质和砂质沉积区总悬浮颗粒物的季节调查显示由于冷涡区海水的底层幅聚作用使得位于冷涡中心的111站悬浮物含量高且集中在成层,111站海水中悬浮物含量冬,春季高,夏,秋,秋季低,而410站则是春,夏高,秋,冬低,东海悬浮物的垂向分布可归纳为4类:上低下高型,上高中低下高型,上低中高下低型及均匀型。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口硬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漳浦前湖湾潮间带两个钻孔岩心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进行分析研究,有孔虫出现在钻孔最上部厚约2.46-2.96m的砂层中.根据群落优势种生态和非种特征判断,该段各样品有孔虫沉积环境均为近岸浅水环境,尽管其间海面有过3次上下波动变化.根据地层关系判断,其当为现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厦门地区潮间带蟹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琳 《台湾海峡》1996,15(2):163-169
本文根据厦门地区三个岛屿潮间带调查所获的资料,研究了蟹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并应用多样性指数分析了蟹类的结构特征。经鉴定的蟹类有14种55属91种,其中软相57种,岩相44种。软相的蟹类组成与岩相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宁波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宁波海岛潮间带的生物数量组成与分布规律。岩礁潮间带平均生物量高于沙质潮间带高于泥沙质潮间带,而密度为岩礁潮间带高于泥沙质潮间带高于沙质潮间带。主要生物类群有甲壳动物,藻类及软体动物。岩礁潮间带生物量从近岸向外海增加。泥沙质潮间带的生物量和密度从北至南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胶州湾沧口潮间带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从30年代开始就对潮间带生态学进行过研究,动物学界前辈张玺教授领导考察团,对胶州湾进行多次考察。50年代又对我国沿海有代表性的潮间带进行调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1963年8月到1964年12月连续17个月,对胶州湾沧口泥沙滩进行了逐月的潮间带生态调查。主要目的是详细地了解我国北方海区潮间带泥沙底质生态类型的生物种类组成、垂直分布和数量变动,并对某些经济种类的生物学概况进行探讨。 将我们的调查材料与张玺早期的资料作一比较就可发现,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但胶州湾沧口泥沙滩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和分布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它反映了污染前自然生态的面貌。本文详细阐明沧口泥沙滩潮间带的生态结构,表现沧口滩涂自然生态平衡的本底情况。 近十多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近岸工厂的污水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入海,沧口泥沙滩潮间带的生态结构发生了变化,某些种类的分布下移,数量减少,某些种类已绝迹。近几年来,全国开展的海岸带和海涂综合调查需要有过去的本底资料进行对比,以便对现有资源量和将来可能发生的资源变动进行估计。为此,我们把以前的调查结果整理发表,为水产养殖、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学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海湾(泻湖)纳潮量计算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潮间带被部分围垦后纳潮量的实际情况,本考虑围堤的影响,将纳潮量分解为堤基以下的“梯形”区和堤基以上的“矩形”区两部分之和,在理论上更加严密。根据改进后方法算出的胶州湾近期纳潮量比传统方法算出的纳潮量大15%左右。可见,半个多世纪以来胶州湾的纳潮量只减少了约15%.而不是传统方法得出的约25%。  相似文献   
20.
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全新世有孔虫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深沪湾西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和两个钻孔岩芯共30个样品的有孔虫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分布规律明显,随着离岸向海越远,水深越大,有孔虫娄量从1倍数上升到5位数,种数为9-69种,多变度V31-44,复合分异度H(s)3.25-3.25。从钻孔岩芯中的全新世有孔虫群特征可看出,中全新世以来海面升降和海洋环境可分为2个阶段:(1)海水初到钻孔位置,有孔虫数量和种数较少,分异度不高,海相性程度较低。(2)后期(埋深1.8m和2.0m以浅),海面有所升高,变为潮间带(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