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50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锥状斯氏藻生活史及其生理生态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齐雨藻  郑磊  汪蓉 《海洋与湖沼》1997,28(6):588-593
锥状斯氏藻STDP01克隆品系于1993年1月分离自大鹏湾底泥中的单个锥状斯氏藻孢囊,并经单细胞分离培养成藻侏。在电子显微镜下,对该藻的营养细胞和孢囊形态进行了观察,该藻营养细胞与多甲藻目的其它甲藻不同,没有非常明显的甲板;  相似文献   
172.
海洋底栖原生动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学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浮游生态系统(pelagic ecosystem)中,原生动物是细菌和微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的主要捕食者,又是很多浮游动物(zooplankton)的重  相似文献   
173.
对日本周围海域海底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和底栖有孔虫的有机碳作了放射性碳同位素年代值的比较。东海海域浮游、底栖有孔虫的年代差约为800a ,代表了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年代差。根据日本海北部的研究结果推测 :该海域全新世海洋储存库年代约为350a。海底沉积物中记录的环境变化和地质变化信息可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方法解释。这些作为最后的解释方法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使用精度尽可能准确的时间刻度法也是很必要的。在海底沉积物中插入的时间刻度法除了岩相层序和火山灰层序等地质学方法、研究生物变迁的古生物学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4.
胶州湾桡足类幼虫和浮游生纤毛虫的丰度与生物量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张武昌  王荣 《海洋与湖沼》2001,32(3):280-287
1997年9月,12月,1998年2月,4月,8月,11月以及1999年2月和5大以胶州湾采集桡足类幼虫和浮游生纤毛虫的样品,样品用Lugol‘s试剂固定(最后浓度1%),用显微镜计数桡足类幼虫和浮游生纤毛虫的丰度,并计算总生物量(表层生物量和水体生物量)。桡足类幼虫,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的最大丰度分别为850ind/L(1998年8月),21300ind/L(1998年8月)和172ind/L(1999年5),表层的总丰度为10-22630ind/L,平均分布湾内比湾外多,表层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的总生物量为0.10-380.27ugC/L,水体的生物量为0.20-1426.02mgC/m^2.  相似文献   
175.
东海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徐兆礼 《海洋与湖沼》2006,37(2):97-104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聚集强度等生态学方法和回归方差贡献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东海浮游桡足类精致真刺水蚤自然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1979—1980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精致真刺水蚤在东海的优势性主要表现在秋季;其丰度和优势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除夏季东海北部近海丛生指标I为1·34外,冬、春和夏3季I均为负值,秋季I值最高,有明显的聚集现象。与20年前结果相比,东海精致真刺水蚤优势度和占浮游桡足类总丰度的比例有所上升,这种现象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底层水环境的变化和暖流势力的强弱是影响东海精致真刺水蚤数量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6.
应用浮游有孔虫定量统计、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和磁性地层学等资料来确定南海ODP1148站深海沉积中的上新统/更新统(P/P)界线。氧同位素期(MIS)64和65之间的P/P界线在1148站位于井深112.75m处,计算年龄为1.805Ma,在地层对比上与Vrica层型剖面的P/P界线一致。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在MIS62出现以右旋壳为主的转变,计算年龄为1.76Ma,此事件和Olduvai极性亚时顶界看来是最接近P/P界线的可靠时间面。除此以外,在1148站P/P界线及其附近没有发现重大的地层学和环境变化事件。相比之下,1148站底栖δ^18O值在3.05~2.53Ma期间快速变重,冬季表层海水温度下降了5℃,指示了北半球冰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7.
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辽宁大伙房水库1980-1997年的水文和湖沼学观测资料,分别建立浮游植物丰度和蓝藻优势度人工视经网络模型,将年降雨量,7-9月平均水温,7-8月入库水量与7-8月库容之比和磷酸盐作为输入,浮游植物量和丰度作为输出,建立浮游植物落消长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7-9月平均水温,7-8月入出库水量之比,磷酸盐和总氨作为输入,蓝藻优势度作为输出,建立浮游植物演替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其模拟值与观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分别2%和1%,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优于传统的统计学模型,可进行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预测预报,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8.
磷酸盐对两种东海典型赤潮藻影响的围隔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了围隔生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围隔中营养盐含量及结构变化和磷酸盐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种(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磷条件下,中肋骨条藻快速增殖,稳定期缩短,细胞数很快下降,而东海原甲藻由于氮源的限制生长期明显缩短。在磷限制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生物量偏低,而东海原甲藻受到的影响较小。磷可能是东海原甲藻及中肋骨条藻生长的限制因子。氮磷比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较高的氮磷比可能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利,较低氮磷比则可能有利于中肋骨条藻生长。东海原甲藻能在营养盐浓度较低的生长环境中占有优势,相反,营养盐浓度较高的环境更适合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中肋骨条藻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9.
饵料对斑玉螺浮游幼虫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兆弘  钟幼平  贤锋 《台湾海峡》2001,20(Z1):49-51
采用金藻、金藻和云微藻、云微藻三组饵料分别投喂斑玉螺浮游幼虫,每天测定壳宽和存活率.结果表明,10d后,投有金藻的两组存活率较高,生长较快,作者认为,金藻是斑玉螺浮游幼虫的适合饵料.  相似文献   
180.
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二段湖相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其中检测到甲藻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以及丰富的4-甲基甾烷等重要分子化石。通过对北部湾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流二段烃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研究了富有机质页岩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盐度,并进行甾类生物标志物对比,探讨了甲藻甾烷,三芳甲藻甾烷和C30-4-甲基甾烷分布特征及其与沟鞭藻的成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二段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中的C30-4-甲基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丰度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弱还原的淡水—微咸水沉积条件可能不适宜甲藻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的形成,而可以形成高丰度的C30-4-甲基甾烷。油页岩中高丰度的C30-4-甲基甾烷与其较高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