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30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1.
海洋来源的功能寡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因此在医药、农业、化工及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聚合度、不同结构的寡糖所具有的活性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不同种类的海洋功能寡糖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应用潜力。本文对几种研究较多的海藻功能寡糖的来源、制备、纯化及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推动海藻功能寡糖的开发应用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12.
海藻核酸提取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峰  宫倩红  史晓  于文功 《海洋科学》2004,28(10):71-74
海带、紫菜等养殖海藻不但经济价值高,而且还有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降血脂等重要药理作用,已成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品。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面临着养殖品种退化和病害频发的严重局面。因此,从基因、基因组水平研究海藻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优良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的最佳途径,而且将带动我国海藻养殖业的深入发展。然而目前海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还比较落后,其主要制约因素是海藻核酸的提取,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主要是由于海藻富含多糖、多酚、蛋白、核酸酶、次级代谢产物等物质,容易与核酸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或造成核酸的  相似文献   
313.
几种海藻富集N,P净化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几种在富营养化养殖废水中生长的大型海藻优势种:日本多管藻(Polysiphonia japonica)、孔石莼(Ulva pertusa)、簇生刚毛藻(Cladophora fasciculatus)和褶曲刚毛藻(Cladophora flexusa),植于富营养化的地下海水中,研究其对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褶曲刚毛藻对水体中的N,P有很强的吸收和转化能力,从而可快速净化富营养水体中的N,P。地下海水植入褶曲刚毛藻9h后,NO2^--N,NH4^ -N,NO3^-N和PO4^3--P的质量浓度分别降为0.0045,0.0545,0.0048,0.0116mg/L,降除率达到93%,90%,92%,75%。  相似文献   
314.
大角玻璃钩虾Hyale grandicornis是我国沿海潮间带常见的藻栖甲壳动物, 但目前关于其与栖息海藻的作用关系极少报道。2016年2—5月在大亚湾岩礁潮间带采集了石莼Ulva lactuca和半叶马尾藻变种Sargassum hemiphyllum var. chinense海藻, 结果显示大角玻璃钩虾在两种海藻丛中均有分布, 其中在石莼藻丛中分布的钩虾个体数量、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均大于在半叶马尾藻藻丛中。在半叶马尾藻藻丛中, 大角玻璃钩虾种群的性比、抱卵雌性比例和幼体比例相对较高, 而性成熟体长、抱卵雌性体长和卵粒体积则相对较小。研究表明, 大角玻璃钩虾在两种海藻中的种群分布与繁殖特征存在着差异, 可能受到栖息海藻形态结构及其生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5.
作为居住在海洋中的光合生物,海藻与大多数陆地植物有很大的不同,它在一些海岸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藻将光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转化为化学能,并最终变成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海藻也供给陆地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像单细胞藻一样,海藻是真核的藻类,结构和繁殖也更为复杂。但相较陆地植物,海藻仍然缺乏高度特化的结构和更为有利的繁殖机制。海藻分为三个种类:绿藻、褐藻及红藻。通过天然的色泽来分辨海藻的不同种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们有着不同含量组成的叶绿素及其他色素。  相似文献   
316.
大型海藻无性系微球体构建和反应器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型海藻细胞的全能性获得了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和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的无性系材料,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绒球状微球体、网状微球体和簇生状微球体3种微球体形式,这种微球体形式适合于大型海藻的生物反应器高密度...  相似文献   
317.
《海洋世界》2011,(1):19-29
1 兔年海兔拜年在先! 海兔不是兔,海兔耸起的两只"耳朵"实为触角.日本人称它们为"雨虎",属海洋软体动物.海兔喜欢在海水清澈、水流畅通、海藻丛生的环境中生活,以各种海藻为食.  相似文献   
318.
319.
我国藻胶原料的生产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20.
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of study on the contents of proteins, amino acids, polysaccharose and uronic acids in 30 species of macroalgae from Shicao, Heishijiao, Shimiao, and Xiaofujiazhuang in the vicinity of Dalian City, N.E.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contents of the 30 algae from highest (112.55μg/ml) to the lowest (0.24 p.g/ml) was in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Dictyopteris ndalata, Gelidium vagum,Gymnogongrus japonican, Ectocarpus confervoides, Tinocladia crassa, Sargassum thunberii. In general, the protein content in red alga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brown algae. The content of free ami no acids showed nosignificent differences from 7.44μg/ml-4.96μg/ml in all these algae, in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Gymnogongrusrus japonican, Sargassum confusum, Undoria pinnatifida, Laminaria japonica and Ectocarpus confervoides.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ose varied from 168.2 gg/ml-22.15 p.g/ml in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Symphyocladiaia tiuscula, Scytosiphon lomentarius, Desmarestia viridis., Tinocladia crassa, Gracilaria asiatica and Porphyra yezoensis. The content of uronic acids is from 196.24μg/ml-20.77μg/ml in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Ulva lactuca,Symphyoclaldia latiuscula, Scytosiphon lomentarius, Ceramimum kondoi, Gracilaria vemucosa and Porphyra yezoensis. The fatty acids in 30 species of algae belong to Rhodophyta, Chlorophyta and Phaeophyta. Most phaeophytes have many (4-12) types of fatty ac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