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0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淤泥质峡道海岸港口淤积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在淤泥质峡道海岩地区建设供超大型船舶作业的深水。淤积是港口建设和正常使用时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该类港口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在港口淤积研究时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以中国石化总公司镇海炼化公司算山码头为例,并以宁波港北仑洪区和舟山港港野鸭山岸段两例为畏进行淤积研究。  相似文献   
232.
汕尾电厂煤港工程泥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岸滩冲瘀演变分析、泥沙计算、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对汕尾电厂煤港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了解了煤港工程海域--后江湾的水文泥沙基本特征、泥沙来源和泥沙运动规律,找出了煤港工程泥沙淤积成因,预报了煤港工程方案的泥沙淤积量,从泥沙淤积角度论证了煤港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3.
朱国贤  项明 《海洋工程》2005,23(3):115-118
近年来随着流域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下泄流量逐年减少,粉沙淤泥质海岸带挡潮闸闸下港道淤积加重,且日趋板结,仅靠水力冲淤已无法满足防洪排水的要求,机械疏浚愈来愈重要。通过对挡潮闸闸下淤积特性及发展趋势、常用防淤减淤措施、河床疏浚标准、疏浚技术及时机的分析,论述了只有进行基础试验,找出淤积规律,选择最佳时机,控制闸门运行,充分利用水力冲淤,同时加强测量观测,确定合理施工标准,采用科学疏浚方法,才能使港道淤积危害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234.
谢勇 《地下水》2023,(3):112-113+156
以四川武引灌区祠堂湾水库为研究对象,综合水库取水口位置、规模并结合稳定性计算,对水库取水口选取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可知:坝体在各种工况下的上、下游坝坡设计合理。水库运行30 a后坝前淤积高度为3.53m左右,相应的坝前淤积高程为436.08 m,泥沙淤积不严重,水库泥沙淤积对死库容要求不大,推荐荐死水位为450 m,取水建筑物进水口底板高程选为445.00 m,满足取水防沙要求,取水口不会因为泥沙的淤积导致取不到水,取水口的设置合理;且取水水源的水量和水质均能满足供水区用水需求,水源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235.
通过概化水槽试验对水流泥沙从内陆河进入浅水湖泊后的三角洲堆积体形成发展过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平面形态上,三角洲堆积体的形成发展过程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水流泥沙在初期依次按小沙波体、带状沙波体、扇形三角洲堆积体和舌状三角洲堆积体形态形成发展,堆积体表面无明显主河槽且两侧区域无串沟;第二阶段,水流泥沙沿堆积体表面河槽在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之间交替推进;第三阶段,水流泥沙沿新河槽在摆动中同步推进。在纵向推进中,第一阶段初始较大,受横向展宽影响逐渐减弱;第二阶段以相对稳定的速率交替推进;第三阶段呈减弱趋势,最终保持同步推进速率。在垂向上,堆积体以稳定的速率淤积抬高发展;在横向上,水流泥沙在河槽主流摆动中不断横向输移泥沙。  相似文献   
236.
吴尧  高时友  吴小明  吴门伍  张小琴 《水文》2021,41(2):75-79,85
感潮河道洪水特性受陆海双相复杂动力的共同影响。选取深圳和香港的界河——深圳河,基于实测降雨、流量及水位资料,分析潮动力作用下2018年“0829”典型洪水的变化过程,并与流量量级和洪潮遭遇过程相当的2008年6月洪水进行对比,发现“0829”洪水期间河道中上部水位升高约1.4m,河道防洪压力增大。分析发现河道淤积、河道阻力增大和河口平均潮位抬升是导致“0829”洪水水位壅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7.
基于ETM遥感影像的二滩库区水深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测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ETM遥感影像不同波段对水体、水深的敏感性,选取二滩水电站库区上段37断面以上河段,基于GIS平台建立了水深和相应的ETM适宜波段间的比值法水深遥感反演模型,从而快速获取大范围水域水深信息,整体精度达到80%以上.遥感反演水深作为评价浅水区泥沙淤积及其发展趋势的经济可行的方法之一,为库区泥沙淤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38.
小浪底工程修建对黄河河口淤积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整理、分析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 ,坝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基础上 ,利用若干经验关系式 ,就小浪底工程修建后对黄河河口区清水沟流路的淤积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 :在小浪底水库初期蓄水拦沙运用阶段 ,淤积减少、河口砂嘴发展速度变缓 ;在后期正常调水调沙运用阶段 ,淤积又有所恢复 ,河口砂嘴发展加快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9.
毛立音 《岩矿测试》2000,19(3):185-187
通过岩石矿物鉴定、X衍射分析及粒度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湖北鄂州石家湾水库淤积的物质成分及来源,提出了开发自然资源必须同时保护处然资源的思考。  相似文献   
240.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只有妥善处理好泥沙问题,才能保证三峡工程长期有效使用,维持水库功能的全面发挥。本文首先结合实测水文、河道地形观测资料,对三峡水库运行近20年来的泥沙淤积特性及水库排沙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其次,围绕防洪、航运以及坝前段的泥沙淤积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水库淤积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在不考虑区间来沙的情况下,三峡水库共淤积泥沙20.484亿t,近似年均淤积1.102亿t,水库排沙比为23.6%,水库年均淤积量为原论证预测值的33%。其中,库区干流段累计淤积泥沙17.835亿m3(变动回水区冲刷0.694亿m3;常年回水区淤积18.529亿m3),淤积在水库防洪库容内的泥沙为1.648亿m3(干、支流分别淤积1.517亿m3和0.131亿m3),占水库防洪库容的0.74%,“十一五”攻关阶段研究得出的多年平均淤积量及排沙比较实测值均偏大,变动回水区冲淤则出现反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