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420篇
海洋学   38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21.
云南罗平生物群埋藏环境初步研究:来自沉积构造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平生物群产于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是以海生鱼类为主,还伴生有海生爬行类、棘皮类、双壳以及植物化石。产化石层位以灰黑色薄层泥晶灰岩为主,水平纹层、波状层理、同生变形构造(滑塌构造、包卷层理)、正粒序、虫迹等沉积构造发育。对这些沉积构造进行研究来探讨罗平生物群的沉积与埋藏环境,结果表明:罗平生物群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台地内部具远端变陡坡折的浅海深水盆地,水体相对较深,处于间隙性缺氧状态,有效地阻止了生物化石的腐烂分解;远端变陡缓坡部分发育的同沉积变形构造指示了环境的突发性变化,引发了生物的大量死亡并被迅速埋藏。  相似文献   
922.
升降式深水网箱控制平台的尺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平台的宽度l与网箱主构架半径r正相关,设计时必须满足网箱框架外侧与平台的距离七大于零,其中:k=1-2+√2/2r-√h4^2+1/4l^2+1/2r^2-√2/2rl,h4为控制平台高度,其受放置区水深h的制约,高度与水深的关系:h=h1+h2+h3+2h4+1/2H,h1为网衣缩结高度,h2为网衣底部重力装置高度,h3为重力装置到水底的距离,H为网箱放置区台风期预计最大波高。以“HDPE升降式圆形双浮管深水网箱”为应用实例,h=24m,H=7m,r=7.15m,h1=7.0m,h2=1.0m,l=25m,h4=5.0m,在浪高5m,风力10级的情况下,网箱系统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923.
福建围头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区污损生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3月到2005年2月,在福建围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开展污损生物周年挂网调查.共记录污损生物154种,隶属于12个生物门;全年网衣都有污损生物附着,冬季和春季优势种为细枝仙藻、中胚花筒螅和长颈麦杆虫,主要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夏季和秋季优势种为网纹藤壶,容易导致网衣磨损,影响网箱安全;各月份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平均附着生物量表层网片449.42 g/m2,最高峰出现在4月份,底层网片580.25 g/m2,最高峰出现在3月份.季度平均生物量表层网片3142.30 g/m2,底层网片6030.97 g/m2;春季表层网衣藻类特别多,中胚花筒螅、网纹藤壶和麦杆虫等数量远大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的污损生物量,呈现海区透明度大及抗动荡环境的特点,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24.
为研究深水网箱养殖年限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对大钦岛海域养殖3、8、13、18 a网箱以及非养殖区(DZ)表层沉积物(0~2 cm)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长年网箱养殖(13、18 a)区域沉积物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短期网箱养殖(3、8a)区域(P<0.05)。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网箱沉积物优势菌门变化显著(P<0.05),短期网箱养殖(3、8 a)和非养殖区(DZ)沉积物主要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长年网箱养殖(13、18 a)沉积物主要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影响网箱养殖沉积物菌群结构的主导环境因子为Hg、Cd、有机碳以及石油类。冰鲜野杂鱼的投喂可能是大钦岛长年网箱养殖区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推广绿色环保型配合饲料的使用,并采用微生物(以厌氧不产氧光合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大型生物(刺参及大型藻类)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手段进行污染沉积物修复,推进深水网箱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5.
深水油气勘探的开展取决于一定持续周期的较高的原油生产速率和较高的原油价格(Chandrasekharan等,1996;Popov,1997).本文的"深水"指超过200 m的水域.Wehunt等(2003)认为,在多数深水背景下,最初原油产率应达到10 000桶/d(1桶≈0.14 t),而且每口井的最低储量应达10~20百万桶才能确保勘探成本.原油的产率和价格取决于原油的性质,因而,钻前对原油性质的分析和预测在深水勘探风险评估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26.
泥火山是地球运动和深部含流体物质向表层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喷溢及喷出物对认识地质动力、地层岩性和资源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沙海区新生界薄(~1km), 中生界厚(>5km), 是南海最典型的中生代沉积区和油气勘探待突破区。区内有众多的海山海丘, 过去都被推测为不利于油气成藏的岩浆火山。但近年来针对这些海山进行的调查发现了大量海底地层底辟形变与断裂、流体充注空白反射带和喷溢释放结构。通过浅表层取样采获了丰富的自生碳酸盐岩结核及深水珊瑚、海绵等生物, 表明众多海山、海丘具有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东沙泥火山的发现表明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和运移条件, 为勘探源于中生界的油气和水合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而大量深水珊瑚和海绵的出现指示东沙泥火山区可能是深水珊瑚礁、海绵礁发育区, 为研究油气泄漏、化养生物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27.
深水管道S型铺设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深水管道S型铺设取得了优异的铺设成果,逐渐成为深水海底管道铺设的重要方法,但其铺设环境复杂,上弯段管道与托管架动态接触,现有分析手段无法有效模拟。同时,S型铺设关键设备的设计技术还不成熟,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首先对深水管道S型铺设开展监测研究,提出了深水管道S型铺监测方案,最后利用实验室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可以为深水S型铺设关键设备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928.
梅山组海底扇作为中央峡谷水道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大型储集体,是琼东南盆地尤其是深水区常规碎屑岩领域下一步最为重要的勘探对象。总结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钻井资料所揭示的梅山组海底扇差异分布现象,通过研究区大陆架发育特征、陆架坡折带发育特征,结合物源供给与优势海流方向,首次从宏观格局解释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不同凹陷海底扇发育地质背景的差异及成因,提出乐东凹陷梅山组大型海底扇主物源来自东北方向海南隆起。通过细化中中新世大海退内部次级海平面旋回特征,首次建立了本区梅山组层序充填与海平面旋回的精确对应关系,从层序成因角度厘清了梅山组各期次海底扇发育演化特征与凹陷级别的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勘探建议,指出乐东凹陷梅山组中-晚期海底扇储层风险低,是梅山组海底扇领域突破的首选区带;陵水凹陷早期海底扇圈闭有效性较好,是梅山组海底扇大规模成藏的有利勘探方向。该研究为梅山组海底扇领域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29.
随着我国西南地区梯级水电站的建设,跨库区桥梁抗震设计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桥梁抗震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了一套考虑峡谷场地-库水-桥梁相互作用的跨库区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采用分区并行方法分析环境介质(含场地、库水)与桥梁的相互作用,库水、场地和水下结构采用广义饱和介质理论统一框架描述,通过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进行分析;水面以上结构采用隐式有限元进行分析;显式和隐式计算区之间通过设置一层显-隐式重叠单元实现分区耦合;无限域通过透射人工边界来模拟。以一跨峡谷连续刚构桥为例,在不同水深情况下,输入2条地震波,研究峡谷地形下水深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库水总体上对桥梁有减震作用,随水深增加,桥梁整体反应减小,但局部反应有增大现象;随着水深增加,水体对桥墩的约束增加,使得其有效刚度增加,改变桥梁的刚度分布,引起桥梁内力的重分布;水体具有弱化地形效应的作用,随着水深增加,由峡谷地形和墩高差异引起的桥梁反应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30.
海洋中的溶解氧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参数。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洋缺氧是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定量重建海水氧气含量在预测未来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中尤为重要。以往常用的代用指标大多只能定性或半定量地重建海洋深水氧气含量,而近年来新发展的底栖有孔虫表生种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和内生种Globobulimina spp.的碳同位素梯度(Δδ13C)被认为可以在20~235μmol/kg范围内定量重建海洋深水氧气含量。目前,底栖有孔虫Δδ13C重建深水氧气含量的研究多集中于边缘海,对开阔大洋的关注不足。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海洋深水氧气含量代用指标的异同,厘清底栖有孔虫Δδ13C重建海洋深水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归纳底栖有孔虫Δδ13C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这对约束地球系统模型的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