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441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435篇
海洋学   1137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讨论了1960年智利‰9.5级地震的位置特点和发生年份特点。将此震与2004年印度尼西亚Mw9.0级地震作了对比,发现有类似之处,即它们的位置皆位于深海沟端部相对变浅的地段。另外,其附近早期的大震活动与这两次9级以上大震的发生年份有韵律性相关。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具有动力定位深海采矿船高海情下的运动响应及运动特性开展研究。针对具有6个推进器构成的动力定位系统,考虑高海情及空载和满载两种典型工况,基于推力最小和运动最小条件,应用卡尔曼滤波器结合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的控制算法优化推力,进行动力定位系统的参数整定,实时优化调整推力的方向和大小,计算采矿船高海情下的运动和推力的时间历程响应和分析运动特性。经计算,得到了深海采矿船空载和满载工况在高海情下实施海上定位的浪向及需要的推力大小,确定了采矿船动力定位系统在高海情下的适应性,评估了高海情下深海采矿船的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993.
深海开发建设是人类发展的新方向,但实施过程对海洋环境的依赖性更强,对海洋环境信息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需提前筹划布局。文章从需求端分析海洋环境保障在深海开发建设中可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相应的保障内容;从航海导航、海洋测绘、海洋调查3个方面分析研究美国和我国在深海海洋环境保障方面的能力现状,从导航定位、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整合6个方面深入剖析目前存在的差距;从学科发展角度提出重点发展建议,为科研选题和规划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94.
辽阔的海洋是人类资源的宝库,尤其是海洋深处蕴含极为丰富的矿产和生物资源。随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及陆地资源的开采耗竭,深海海底这一特殊区域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深海海底资源,201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这是我国积极践行担保国义务的重要举措,为深海资源的合理调查开发提供法律基础。文章分析深海资源调查的必要性和我国深海资源调查的主要成果,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等一系列涉及深海资源调查的法律规范,重点分析我国深海资源调查装备的发展,并对深海资源调查装备促进深海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5.
随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金属矿产资源需求激增,国内外争相发展深海采矿技术。基于竖轴漩涡的水动力特性,设计了一种带有4个切向射流喷嘴的吸盘式水力集矿装置,提出应用切向射流在集矿装置内诱导生成竖轴漩涡的新集矿方法。开展水力集矿模型试验,研究竖轴漩涡集矿流场流速分布特征;分析低、中、高3种旋流度流态下,集矿流量对矿粒运动轨迹和采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粒起动轨迹随着旋流度的增加,逐渐从混乱无序转向明显的圆周运动;在特定集矿流态下,矿粒采集率随集矿流量的增加不断提高;当矿粒采集率超过90%时,集矿流量需求随着旋流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采矿车原理样机水池测试,初步验证了集矿装置的集矿性能,可为集矿装备的设计研发与论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海底地热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海底地热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前期自主研发的FY1自容式微型温度测量记录仪,经过大量实践数据与经验积累,研制出新型的FY2自容式微型温度测量记录仪。为验证FY2的性能,在实验室恒温水槽和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对FY1和FY2进行了仪器校验和比测,结果显示FY2的测量分辨率优于0.000 1℃,测量准确度优于±0.001 5℃,比测点的海底热流值为78 mW/m2。实验结果证实FY2探针不仅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性能稳定的特点,而且测量效率高,可为海底热流探测与研究提供新一代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7.
张洲  夏冉  郑利军  马国印  张玉 《海洋工程》2021,39(4):124-133
脐带缆是深海油气开发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由钢管单元、电缆单元、光缆单元、护套及铠装单元组成。脐带缆在全寿命周期经过设计制造、储存、安装、在位运行、修复阶段,其每个阶段的可靠性并不是某个常数,而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因此有必要对脐带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变化进行分析。建立某气田水下脐带缆在储存、安装、在位运行阶段的故障树模型,将其转化为多阶段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基于OREDA手册数据,假设部件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对脐带缆存储、安装、在位运行阶段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得到不同阶段脐带缆可靠性的变化曲线,并与可靠性框图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引入条件可靠性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分析脐带缆修复后的可靠性变化,以及对脐带缆关键部件进行重要度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可靠性分析可为水下脐带缆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海洋结构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安徽女山湖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群落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方印  肖明松  王松  崔峰 《湖泊科学》2010,22(5):729-734
2007年4月-2009年5月对安徽女山湖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群落生态进行调查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45属113种;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共检出33属78种.分析表明女山湖不同季节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的变化趋势不同,但整体看来,浮游植物组成以蓝藻为主,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浮游生物量在不同季节波动较大,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而不同年份同一季节的生物量变化不大.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较大,而丰富度指数D在不同季节变化不大,大多数在1.3-3.9之间,均匀度指数J′在0.5-0.8之间.平均溶氧量PG达2.62mg/L.综合判定,女山湖属于中富营养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相对稳定,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使用吕宋海峡以东的潜标观测的长达1年的海流数据,重点对该海域海流的高频波动(潮流)的垂向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次表层(100~160 m)的潮动能比中层(1 550 m)和深层(2 560 m)大1~2个数量级,近底层(4 040 m)的潮动能略大于中、深层;次表层为不正规半日潮流,中、深层为不正规全日潮流;各层次潮动能均在夏季(6?9月)和冬季(2?3月)增强,与M2分潮和K1分潮在夏季和冬季的增强相对应;各层次海流的高频波动以顺时针旋转为主,次表层海流近惯性周期接近当地理论惯性周期,中、深层略小于当地理论惯性周期。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属都湖沉积物金属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远  张恩楼  沈吉  蒋庆丰 《湖泊科学》2008,20(4):486-491
通过对属都湖短岩芯Esdrl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结合沉积物粒度、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资料,讨论属都湖沉积物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AI、Mg、Co、Zn、Cr、Ti、V、Cu、Ni等元素含量变化与粘土含量、夏季降水量显著相关,降水导致的流域侵蚀强弱变化是影响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元素Pb含量从岩芯底部到顶部总体呈上升趋势,25-17.5cm沉积物中Pb含量较稳定主要为自然侵蚀过程控制;17.5-10.5cm沉积物中Pb含量迅速增加后逐渐降低推测为20世纪50年代湖区附近矿山开采产生的粉尘沉降的影响;10.5-Ocm Pb含量逐渐增加,80年代以后大气中Pb含量上升.Pb在漉域的干湿沉降应是岩芯上部Pb含量升高的原因.在氧化还原作用下沉积物中Fe、Mn易在沉积物一水界面发生再迁移.25-7.5cm沉积物中的Fe、Mn含量变化特征为沉积后再迁移作用的结果;7.5-0cm Fe和bin含量明显上升,夏季降水量增加导致流域侵蚀增强和土壤的潜育化可能是岩芯上部Fe、Mn含量显著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