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4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50篇
海洋学   67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毛细管法分离出冈村枝管藻成熟的多室孢子囊,并对中性游孢子的发育模式及温度、盐度、pH对其附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中性游孢子正常发育模式如下:附着后,形成盘状体;而后在盘状体中间产生同化丝,大量同化丝产生后,基部细胞变形、聚集,形成假薄壁组织,直立藻丝形成;(2)中性游孢子附着及生长发育明显受温度、盐度和pH条件的影响。中性游孢子附着的适宜温度17--28℃、盐度为20~50、pH为5~10.4;直立藻丝形成的条件为温度17~26℃、盐度20~40、pH7~10。本研究为冈村枝管藻海上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本文研究了在5个温度梯度和4个饵料密度的20个试验组合下,萼化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增长规律。结果表明,该轮虫实验种群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8—32℃,临界高温是36-40℃;最适饵料密度是45-65×106个/ml。这两个生态因子的最佳组合是温度32℃,饵料密度为65×106个/ml,此时,种群达最大密度3.4×103个/ml。  相似文献   
53.
8种有机磷农药对卤虫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4.
鯵科鱼类是暖水性与暖温性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也可随暖流到达纬度较高的地区。它们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从南纬55°至北纬65°,主要集中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据初步统计,世界各海区的鯵科鱼类约有290种,以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为最多,约有173种;东太平洋与西大西洋(美洲东西两岸)次之,约119种;东大西洋较少,约40种。 鯵科鱼类的分布与暖流的关系甚为密切。例如在非洲东西两岸,由于暖流分布的情况不同,鯵科鱼类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东南沿岸可分布至南纬35°左右,种数也多,约61种,而西部沿岸一般不超过南纬12°左右,种数就很少,约20种。在北太平洋东西两岸,由于黑潮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鯵科鱼类分布的北界均达北纬45°左右。在北大西洋两岸,它们的分布北界则有所不同,西岸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仅达北纬45°左右,而东岸由于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可达北纬65°的冰岛东南岸与挪威西部海岸。在南大西洋西岸它们可分布至南纬55°左右,而东岸只到达南纬12°左右(图1)。中国鯵科鱼类的分布情况也与暖流有着密切关系,在各个海区有所差异,以南海种类为最多,东海次之,黄海最少,有些种类仅在一定季节随暖流到达东海与黄海。  相似文献   
55.
The effects of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Karenia mikimotoi,Alexandrium catenella,the causative species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in the East China Sea,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Neomysis awatschensis and Artemia salina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toxicity of eleven strains of Alexandrium----A.lusitanicum(AL-1)、A.minutum(AM-1)、A.spp.(A-K)、A.tamarense(ATHK,ATCI02,ATCI03,AT5-1,AT5-3,AT-6)、A.affine(AS-1,AC-1) to the two above organism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donghaiense and K.mikimotoi had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N.awatschensis and A.salina at 96h.However,the survival rate of N.awatschensis and A.salina declined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ing density of A.catenella,and the 96h LC50 for N.awatschensis and A.salina was 4500 and 460 cells/mL,respectively, Five strains of Alexandrium----A.spp,A.lusitanicum (AL-1),A.tamarense(AT5-3,AT-6) and A.affine (AS-1)at the density of 4000cells/mL and 96h had no adverse impacts on N.awatschensis. But other six strains of Alexandrium a.Tamarense(AT5-1,ATHK,ATCI02,ATCI03),A.affine(AC-1) and A.minutum(AM-1)decreased the survival fate of N.awatschensis significantly. Two strains of Alexandrium----A.lusitanicum(AL-1) and A.tamarense(AT-6),at the density of 500cells/mL. had no adverse effects on A.salina in 96h;while the other Alexandrium strains all had adverse effeets on the survival of a.salina, A.salina could increase its length with the increasing density of P.donghaiense,K.mikimotoi and A.luxitanicu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donghaiense and K.mikimotoi have ni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rvival of crustaeean zoop lankton in a short period. But several Alexandrium specised/strains could influence the survival of crustacean zooplankton likely by non-PSP substances. A.salina is shown to be more sensitive than N.awatschensis as test organisms to harmful species.  相似文献   
56.
57.
卤虫幼虫n3HUFA的营养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美国BIOCAPSULON强化剂,国产鱼油和微绿球藻对营养状况差异较大的2个产地的卤虫幼虫进行强化培养,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等对幼虫n3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强化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8.
核电站温排水对大亚湾鲷科鱼卵,仔鱼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维翥 《热带海洋》1996,15(4):80-84
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排放前、后,自1993年1月20日至1995年2月28日对该站附近水域14个站位进行6个航次的采样调查,收集鲷科鱼卵、仔鱼样本和同一站位的水温资料。结果表明,各站位的鲷科鱼卵、仔鱼的分布在温排水排放前、后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水域升温2 ̄8℃对鲷科鱼类的产卵、孵化和仔鱼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鉴于目前升温水域范围只限在2n mile内,可以认为整个大亚湾鲷科鱼类的资源和补充尚水  相似文献   
59.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Ⅰ,COI)基因序列对北京地区和江汉湖群部分湖泊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661bp的基因片断序列,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B.calyciflorus COI序列的同源性为82%—93%。在6个种群中,共获得了15种单元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单元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0.248-0.263),而在同一季节单元型之间遗传距离较小(0.002-0.031)。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各种群之间无共享的单元型,同一季节不同湖泊种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未按照地理位置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按采样时间分组进行AMOVA分析,组间差异高达94.09%;DH-I与其他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同一湖泊不同季节样品之间,遗传变异较大,这表明在同一湖泊存在着不同基因型的轮虫休眠卵,当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后,不同基因型之间会发生更迭。  相似文献   
60.
王彦海  杨文川 《台湾海峡》2001,20(2):200-204
本文报道厦门海域软骨鱼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感染的四叶目瘤槽科绦虫新种——厦门平槽绦虫Platybothrium xiamen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