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352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401篇
海洋学   316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苏联应用數学与力学雜誌上刊登了巴伦卜拉脫浮沙運動的一般理論以後,引起了很多爭論,似乎巴氏的理論和过去的理論中间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实際上,巴氏的理論不單和过去的舊重力理論及擴散理論不相矛盾,相反的它們之間有着十分緊密的联系。我們現在把巴氏的結果寫在下面。為了簡單起見,我們把巴氏原來的關係式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四川省1961—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1991—2019年各县旱情资料,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分析了10a、50a一遇干旱的持续天数、经济损失率、人口受旱率和农作物受旱率的空间分布,并采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GDP)的极值(POT)模型分析了四川7个干旱气候区,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可能造成的最大经济损失率(PML)。结果表明:(1)10a重现期干旱持续天数,盆东北、盆中以及盆地西部山区相对较少在60~80d,攀西地区西部、盆地南部、龙泉山脉相对较多在100d以上;50a重现期干旱持续天数,盆地嘉陵江、涪江流域、都江堰灌区、甘孜州中部以及川西高原西北部相对较少在90~120d,攀西地区、甘孜州西南部和中部、盆地南部等局部地区在150d以上。(2)10a和50a重现期农作物受旱率,川西高原北部、盆东北和盆中均偏高,分别大于60%和90%;攀西地区和成都平原等地区相对偏低,均小于60%。(3)10a和50a重现期人口受旱率川西高原和盆地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分别在60%和80%以上。(4)10a和50a重现期干旱经济损失率,攀西地区、盆地西部(成德绵、雅乐眉)和南部(宜宾、自贡)均偏小,分别在3%和5%以下;盆东北、盆中和川西高原均相对而言偏高,其中盆东北局地、甘孜州西北部分别大于10%和20%。(5)在不同置信水平下,IV区(盆地东北部)和V区(甘孜州北部和阿坝州中西部)的PML相差较大且明显高于其它5区,最大分别为28.5%和38.6%;VII区(甘孜州南部和攀西地区北部)的PML在不同置信水平下相差最小且均小于其它区域,最小为3.1%;I区(成都平原区)的PML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均处于偏小位置且整体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3.
彭勤文 《水科学进展》2006,17(1):113-115
考虑湖泊中影响总磷沉积过程的众多生态因子的变化过程,假定湖泊中总磷沉积过程由标准布朗运动驱动,建立了一个总磷浓度的随机扩散方程,推广确定性富营养化Vollenweider水质模型为随机扩散模型,获得了总磷浓度过程的解析解,进而求出了总磷浓度过程的均值和方差,指出了一种依据沉积系数调控湖泊中总磷浓度的方法。模型被应用于巢湖总磷浓度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104.
利用紧性理论,证明了扩散现象中出现的一类退缩抛物型方程组初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105.
复杂地形城市冬季边界层气溶胶扩散和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郑飞  张镭  朱江  王慧 《高原气象》2007,26(3):532-540
着眼于城市冬季气溶胶扩散特征问题,针对地形复杂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开发了WRF模式,使之与包含了大气气溶胶辐射效应和气溶胶粒子扩散的综合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嵌套,以模拟城市冬季边界层气溶胶的扩散和分布规律。通过一个个例的模拟结果分析,揭示了兰州冬季气溶胶的扩散分布的如下特征;市区盆地内100 m以下存在东、西两个浓度高值中心,中心值为0.6~3.0 mg.m-3,往上浓度递减,1000 m高度处仅为0.02 mg.m-3。受排放源强、源高、气象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白天盆地内气溶胶浓度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强烈,白天浓度随时间最大变化幅度为1.0 mg.m-3。气溶胶输送扩散高度可达到600~800 m,此高度以上浓度值很小。代表性测点上模拟的气溶胶浓度廓线表明,中午浓度达到最高,垂直扩散最强。这些结果与以往的烟雾层高度观测和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结果吻合。夜间,盆地内气溶胶浓度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减弱,气溶胶输送扩散高度在400~500m,夜间浓度随时间变化平均幅度为0.05 mg.m-3。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一种非线性扩散过滤器法从包含纹理的图像中获取灰度、尺度和方向信息,并形成经过耦合保边平滑的5通道向量值图像,对纹理图像的分割变为对此向量值图像的分割。针对半自动操作的特点,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采用了多通道统计区域分割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纹理分割方法能有效地利用重要纹理特征与灰度的混合信息,是一种半自动的无监督纹理图像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107.
2004年和2005年开展了遥感邻近效应的理论研究,2次卫星、1次航空遥感同步试验测量和测量数据分析,在获取了邻近参数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图像的邻近效应校正。本文介绍了2005年7月25日在官厅遥感实验场沙漠的卫星同步测量实验结果和2005年5月11日奥运场馆建设预留裸土地的ADS40航空遥感同步实验测量数据分析。改进测量方案和测量装置,并且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两个相邻像元邻近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9个点邻近像元效应分析和建立计算公式;在满足高斯条件和影像平坦性要求的前提下,直线高斯相邻点(d=2R)条件下亮度分布交叉点在(d=R),像元分辨率相互影响约为12.5%,实际测量中亮度分布交叉点和相互影响偏向于亮度值相对低的像元。  相似文献   
108.
扩散波的时空反演与洪水实时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兰 《水文》1998,(6):1-5
以扩散波方程描述天然河道中的洪水波运动规律。将数学物理反问题理论和离散反演算法与河道流量演算相结合提出了扩散波实时预报的方法。该法的特点是在求解流量场Q(x,t)的同时反演计算扩散波波速C(x,t)和扩散系数D(x,t),根据不断监测的新信息系列,直接利用原偏微分方程进行参数的实时校正和预报过程实时修正。  相似文献   
109.
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掌握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规律,对保护海洋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为研究对象,基于泥沙对流扩散方程,推求出泄水口悬浮物扩散平面二维分析解表达式。开展现场观测,确定泄水口源强取值,并对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围海造陆工程施工后期,泄水口悬浮物流失非常严重。泄水口附近水域出现的最大悬浮物浓度主要由源强的大小来决定,悬浮物扩散范围主要由流速的大小来控制。  相似文献   
110.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水道污水输移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沿深平均二维数值模型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海域的潮流场和物质扩散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了大潮情况下海域5 m、7 m和10 m 3种水深(理论基准面下)排放位置处达标污水输移扩散的范围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污水排入海后,会很快被稀释,各排放位置200和500稀释度等值线包络面积均较小,且包络面积随水深增加有明显变小的规律。拟合了不同污水排放量对应的200和500稀释倍数包络面积,发现两者呈良好的幂级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