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7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704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811篇
地质学   1962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N工法     
  相似文献   
952.
OSTERBERG测桩法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朝钢  方磊 《铀矿地质》1996,12(6):369-374
本文介绍了桩基原位测试的新方法──Osterberg测桩法。作者研制了Osterberg测桩法室内模型试验设备,并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用Osterberg测桩法来取代传统的静载荷试验用于确定单桩承载力是可能的,其前景十分光明。  相似文献   
953.
嵌岩桩静载试验结果的研究与讨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19个工程71根嵌岩桩静载试验的实测资料,论述了嵌岩桩静载试验结果的特点,对P-S曲线进行了分区;提出了嵌岩桩质量分类体系表;研究了嵌岩桩的变形与破坏特点,并对破坏类型作了划分;同时,还讨论了嵌岩深度和嵌固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954.
955.
956.
滑坡滑动带土的分维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滑坡滑动带土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探讨了分维的研究意义。结果表明,滑动带土的分维在2和3之间,平均值约为2.85。分维的大小揭示了作为自组织系统的滑动带土的形成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57.
应用双剪法对滇西地震实验场岩石的摩擦滑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正长岩和片麻岩。实验的正应力为10—40MPa。实验表明,花岗岩、玄武岩和正长岩三种岩石,当正应力为10MPa时发生稳滑,当正应力超过10MPa时发生粘滑。稳滑与粘滑过程均出现位移强化现象。片麻岩当正应力为10MPa时发生稳滑,当正应力超过10MPa时样品未滑动而发生破裂。摩擦强度值比Byerlee定律的值稍低。与济南辉长岩相比,滇西三种岩石粘滑发生时的平均应力降较低,平均错距较小,平均重复周期较短。花岗岩粘滑前声发射率明显增加,玄武岩与正长岩粘滑前声发射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8.
黄少鹏  汪集旸 《地震学报》1988,10(3):289-299
攀西古裂谷区11个地表热流数据变化于40——90 mW/m2,平均值为63 mW/m2。 其分布不仅与测点周围的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有关,而且与测点到裂谷轴部主干断裂的距离有关。经过分析对比,作者认为这是区内主干断裂自古新世以来持续挤压运动的结果。断裂的压性活动必然伴随着摩擦热的产生,从而引起断裂两侧局部热异常。 摩擦热的大小取决于断裂所处的力学状态,根据盐边-米易-渡口地区的热流资料推测,攀西昔格达断裂昕处的摩擦应力与运动速率v的状态不会超出v=697.4mW/m2和v=396.3mW/m2所限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959.
本文阐述了北祁连逆掩带中缓倾角断层的结构特征和地质意义。这些断层是本区走向北西西、断面南倾的区域逆冲断裂系的组成部分,断距大小不等,显示出一定规模的推覆构造型式。文中把本区和典型的逆掩推覆构造作了对比,并推断了这种缓倾角断层的演化模式。此项研究为进一步评价酒泉盆地以至河西走廊的含油远景提供了构造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60.
由元古界组成的幕阜山—九岭隆起,横亘于萍乐坳陷与江汉坳陷之间。隆起南侧发育了一套向南逆冲于萍乐坳陷的逆冲推覆构造,北侧发育了一套向北滑向江汉坳陷的重力滑动拆离构造。两种构造系的结构和性质迥异,构成了幕阜山-九岭山体的不对称构造。两套构造统一形成于燕山期,是在不均一侧压下引起的隆起中,南侧发生逆冲、北侧发生滑动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