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61.
阐述了太平洋潮波传入南海北部的途径与海底沙脊和沙波的区域分布 ;分析了各沙脊和沙波区的潮流动力环境和地貌沉积特征 ;讨论了海底沙脊和沙波发育演变问题。  相似文献   
62.
采用受控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CARMA)分别研究了珠江河口洪、枯季对外海潮波响应的固有频率。枯季采用单输入单输出模型,洪季采用双输入单输出模型,通过验证、检验表明,模型(CARMA)可用于寻求复杂网河对外海潮波响应的固有频率,方法可靠,易操作。通过频率增益响应分析,发现枯季珠江河口的固有频率以浅水分潮频段为主,对应周期介于6~10.0 h之间,枯季固有频率未出现在全日潮波对应的频段。洪季珠江河口的固有频率也以浅水分潮频段为主,珠江河口对浅水分潮的系统增益响应幅值最大。固有频率接近浅水分潮频段的站点,枯季较洪季固有频率减小,对应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63.
利用海洋混合层海温热量收支诊断方法和两套海洋同化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典型拉尼娜事件和1988—1989年特殊拉尼娜事件生命史演变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拉尼娜事件在发展年冬季到达最强值后通常缓慢衰减,在次年秋季时再次增强形成第二次拉尼娜事件。而1988—1989年拉尼娜事件在发展年底时到达最强值后迅速衰减,并在次年秋季时依然维持衰减过程,最终回到气候平均态。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风场强迫作用引起的纬向异常平流项变化是导致衰减年中两种类型拉尼娜事件海温变化倾向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典型拉尼娜事件衰减时期,西北太平洋上空以异常反气旋性环流为主,反气旋性环流南侧东风距平会激发海洋上翻Kelvin波向东传播,阻碍拉尼娜事件的衰减。而在1988—1989年特殊拉尼娜事件中,西北太平洋上空以异常气旋性环流为主。异常气旋性环流南侧西风距平将激发海洋下沉Kelvin波向东传播,引发海洋中自西向东的纬向异常暖平流帮助拉尼娜事件迅速衰减,最终回复到气候平均态。  相似文献   
64.
黄海呈现独有的地形条件,且该海域的潮波运动独具特征。本文利用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遥感反演和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OSU)潮流模式分别获取了黄海海域的海表流场,基于该海域独特的潮波系统提出并识别潮波干涉区,进而对GOCI反演的流场做潮流提取,并对两种潮流数据作分区可用性评价,通过实测的漂流浮标数据验证评估。结果表明:利用GOCI反演和OSU潮流模式获取的海表流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GOCI反演的海表流场的流速平均相对大小误差值为0.77,OSU潮流模式获取的海表流场流速平均相对大小误差值为0.49;在靠近潮波干涉区的黄海中部海域,GOCI潮流数据与实测数据在方向上的一致性要优于OSU潮流数据,两者平均角度误差值分别为48.45°和63.10°;在远离潮波干涉区的黄海近岸海域,OSU潮流数据与实测数据在速度大小和方向上的一致性要优于GOCI潮流数据。  相似文献   
65.
66.
黄茅海河口潮波的传播特征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茅海位处珠三角的西南,潮波自外海向陆的传播过程中,潮差和潮波性质都发生复杂的变化,对其传播过程及背后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 EFDC)模型,通过不同时段的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良好验证后,分析了枯季和洪季时潮波在河口内传播过程中的潮差变化、水位与流速的相位关系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合山水闸的存在以及黄茅海与珠三角河网的相互作用对河口潮波的影响, 结果表明地形变化、摩擦力作用、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是造成潮波沿程变化的主要原因,合山水闸形成的反射波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而黄茅海与珠三角河网的相互作用减小了河口的潮差。珠三角的磨刀门河口与伶仃洋—虎门—广州河口的潮波传播表现出与黄茅海河口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67.
为揭示河口湾水动力环境对滩涂利用的累积响应过程,以珠江口伶仃洋河口湾为例,基于潮波数学模型和潮流数学模型,研究了1981年以来湾内进出潮量、分潮振幅和潮流流速的累积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1年,2018年岸线条件下伶仃洋湾口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4.9%~6.0%、内伶仃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9.0%~12.8%、深圳湾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17.8%、南沙断面涨落潮量累积减少5.0%~6.3%;伶仃洋M2分潮振幅呈增加趋势,振幅增幅由南向北增加,潮波由南向北变形进一步加剧;伶仃洋最大可能潮差变化与M2分潮振幅变化趋势一致,潮汐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伶仃洋潮流流速总体减小,西岸流速减幅高于东岸,湾顶附近流速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8.
西太平洋帕里西维拉海盆是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沟-弧-盆"体系下众多弧后扩张盆地中最大的一个,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海盆具有明显的不对称发育特征,但长期以来对其成因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帕里西维拉海盆东西两侧的几何形态、地形地貌、沉积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以及盆地南端东翼的缺失和西翼明显的弯曲构造特征,并结合海盆区域板块运动机制研究认为:盆地不对称性发育特征的成因主要在于盆地的构造发育背景、盆地两侧构造活动与沉积环境的差异,盆地东西两侧的不对称发育主要受盆地发育过程中两侧的构造过程与沉积环境控制;盆地南端东翼的缺失和西翼的弯曲构造更多地受到东侧加洛林板块特别是加洛林脊俯冲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利用北京地区1977-2013年18个站点逐小时降水资料,将小时降水分为弱降水(第50百分位值以下)、中等强度降水(第50至90百分位值)以及强降水(第90百分位值以上)3个等级,对北京地区山区、郊区以及城区夏季不同强度等级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夏季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这种减少趋势主要是由于弱降水和中等强度降水的显著减少引起的,强降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多或减少趋势;与郊区相比,2004年之后城区的强降水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弱降水的贡献减小。在降水日变化上,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降水存在差异。弱降水存在清晨和夜间双峰值特征,中等强度和强降水只存在夜间单峰值特征。清晨峰值时刻,山区、郊区和城区弱降水都表现出一致的显著减少趋势;夜间峰值时刻,山区的各等级降水变化不显著,而在2004年之后,城区弱降水少于郊区,强降水则多于郊区。北京地区降水过程不对称性特征(降水过程峰值前后差异性)十分明显,其中以强降水的不对称性最强,相对于郊区和山区来说,城区强降水过程的不对称性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0.
通过分析等深矩形海湾里的潮波运动,研究了旋转球体(地球)上二维水体长波的一个典型驻波问题。分析对比该二维驻波和一维驻波,可以看出前者的图形比后者要复杂得多,但其规律性却是十分明显的;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空间上相间配置的无潮点和圆流点。由矩形海湾里潮波能量传播的分析可知,判断该二维驻波的运动学特征,主要应从波动的宏观结构着眼,而不是像一维的那样判断有无能量的传播。文章着重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海洋中不乏这种潮波运动的广泛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