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78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潮流和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曲线网格技术,将ECOMSED模式应用于胶州湾的潮流和污染物COD的稀释扩散研究,建主了一个三维保守污染物COD输运的对流扩散数值模型,对胶州湾M2分潮和COD污染状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存在许多大小、强弱和旋转方向不同的余流涡;湾内COD浓度东部比西部高,湾口外的COD浓度等值线成舌状分布,向东伸展;余流和COD浓度垂向分布差异并不显。模拟结果与胶州湾的实测资料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72.
利用在南海东沙群岛北部至西北海域为工程目的所采集的海底地形测量、底质取样、海底底流测量资料,以及以往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沉积学、构造学和海洋水动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区海底沙波形成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海底沙波是在目前水动力环境下所形成,为今生,海底表层沉积物为晚更新世地层受到冲刷改造的再沉积。沙波形成主要受潮流底流的水动力作用控制,并与构造抬升有关。沙波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主要由SE向NW方向移动,且活动性逐渐减弱。北区段海底沙波稳定,中区段海底沙波较稳定,它们对海底工程建设不会造成影响;而南区段海底沙波较为活动,当沙波发生较大规模移动时,对海底工程建设会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73.
在巴艚港水沙和冲淤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潮流对进出港水道泥沙的冲淤起决定性作用,风浪仅影响浅海泥沙起动和含沙量过程。径流集中在梅雨和台风雨季节,能加强巴艚港落潮流作用。巴艚港外水域冲淤基本平衡,港内水道略冲。两侧潮滩微淤。鳌江江南潮滩围垦后,巴艚港琵琶门断面纳潮量减少53.6%,落潮水体含沙量降低至工程前的1,16,水流挟沙力和含沙量同步下降,水道仍将保持工程前冲淤特性。  相似文献   
774.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法,建立海州湾及邻近海域二维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计算得到最大潮流分布、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潮致欧拉余流分布及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  相似文献   
775.
渤海开边界潮汐的伴随法反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潮汐潮流数值模拟中的一个主要难点在于开边界条件的确定。本文采用伴随法 ,由渤海沿岸 1 9个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来反演渤海海域的开边界条件 ,以实现渤海潮波的数值模拟。计算所得调和常数与实测值之差的绝对平均值 :m1 潮波振幅差为 1 4cm ,迟角差为5 0°;M2 潮波振幅差为 2 4cm ,迟角差为 5 0°。数值模拟结果正确地反映了渤海m1 和M2 潮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76.
浙江近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浙江近海的潮汐、潮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网格嵌套和动边界技术对原模式作了改进,以提高计算的精度,改进后的模式在浙江近海的应用中被证明是成功的.沿岸50个潮位站计算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加入动边界以后的小区域细网格计算较之粗网格以及未加动边界以前精度普遍提高,比较的均方差结果为:M2分潮振幅差4.6cm,相角差7.14°;S2分潮振幅差5.0cm,相角差5.4°;K1分潮振幅差2.25cm,相角差5.76°;O1分潮振幅差1.56cm,相角差5.5°,可见计算与实测符合良好.另外,选取了105个实测潮流点,比较了表层M2和K1分潮流调和常数分量Ucosξ,Usinξ,Vcosη,Vsinη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偏差,结果表明计算与实测的符合程度较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主要分潮的潮位同潮图、潮流同潮图、潮汐性质、潮流性质、潮流椭圆和潮流的运动形式等,发现4个主要分潮M2,S2,K1,O1在本区内均未出现无潮点;M2分潮流在29°18'N,122°46'E处有一个圆流点.此外还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都与实测情况符合良好,从而对整个浙江沿海区域的潮汐潮流特性有了一个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777.
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后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的演变对该区泥沙的输运与沉积 ,以及海底地貌的形成、分布以及演变等具有深刻影响。文中数值模拟末次冰消期以来 4个特定时期 ,即比现在海面低 80 m、5 2 m、30 m海面以及全新世最大海侵时渤、黄、东海陆架的潮汐、潮流。根据不同时期的潮汐、潮流分布特征得出 ,末次冰消期以来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的演变过程大致以全新世最大海侵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 :1全新世最大海侵前为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基本分布格局的形成阶段 ;2全新世最大海侵后 ,为基本分布格局的局部调整阶段。末次冰消期以来基本海岸轮廓的变迁是渤、黄、东海陆架区潮汐、潮流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78.
采用二维潮流数值模拟方法,对拟建的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t原油码头工程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演工程实施后码头前沿、港池回旋水域及附近海区的流场变化,并对泥沙输移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79.
胶州湾海面溢油轨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胶州湾湾口两侧--团岛和薛家岛1个月的潮位观测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出湾口两侧M2,S2,O1,K1分潮的调和常数,进而建立了胶州湾内的预报潮流场。考虑风场对海面溢油的影响,给出了预测胶州湾溢油飘移轨迹的数值模型,对1983年11月25日“东方大使”号油轮在中砂礁触礁后的溢油的油膜漂移转变进行了数值模型,结果与事故后观测到的结果相符,说明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80.
对埕岛油田典型平台周边多年监测所得的水深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平台在潮流作用下的桩基冲刷过程及冲刷坑形态与分布,并选取经验公式对平台桩基极限冲刷深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所选公式在埕岛海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