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34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GIS技术进行油气长输管道完整性数据采集与维护是目前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主流应用趋势.将油气管道设备相关的地理信息、图形信息以及维修维护信息进行一体化管理,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有利于对整个管网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高效率的管理和及时的维护.本应用系统是提高长输管道管理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使长输管道的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  相似文献   
82.
于1990年5月和11月份海藻生长繁殖季节,进行两次不同方位定性和定量受集工作,结果定性样品42种,东南方位种数大大超过其它3个方位,群落构成以红藻为主,定量样品两个季度月平均生物量也以东南方位最高。该鸟主要优势种为鼠尾藻。  相似文献   
83.
红海湾海藻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红海湾的海藻资源状况。结果表明,红海湾海藻种类约有19科40种,其中主要经济海藻约16种。敝开型硬相海岸的年平均生物量高达1847.26g/m^2,以褐藻类为主;内湾屏蔽型软相海岸的年平均生物量为112.42g/m^2,以绿藻类为主。敝开型硬相海岸海藻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内湾屏蔽型软相海岸。  相似文献   
84.
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次级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6年冬、春2个季度在深沪湾沙滩潮间带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表明,深沪湾沙滩潮间带生物群落生态特点是种类少、数量高,群落结构简单.运用Brey(1990) 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计算,得出冬、春两季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48.79[g(AFDW)/(m2·a)]和1.30.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次级生产力三者的变化是一致的,均是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这种分布格局与沉积环境及潮汐有关.  相似文献   
85.
夜光虫发出的稀薄的、银溶液一般的微光,白天里是不易被人觉察到的。这是一种非常微小的浮游生物,海面上常年的流浪者,在海洋与空气接触的那一层薄而透明的水膜间,没有规律地、缓慢地移动着。迟暮时分,夜光虫在海水的波纹层面泛眨隐约的、一闪而熄的光亮。  相似文献   
86.
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6月对海州湾3种底质的潮间带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被鉴定出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98种,其中多毛类为13种、软体动物为53种、甲壳类为25种、棘皮动物为2种、其它类动物为5种,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种类可占80%;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57.30 g/m2和953个/m2,软体动物生物量(201.19 g/m2)和栖息密度(727 个/m2)分别占总数的78%和76%.经底栖动物种类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可将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岩礁、沙滩和泥沙滩3个群落.通过对3个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得出:对于种类,泥沙滩群落 > 岩礁群落 > 沙滩群落;对于生物量、息栖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岩礁群落 > 泥沙滩群落 > 沙滩群落;泥沙滩群落中的TE断面优势种分布显著而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低于其它两条泥沙滩断面.沙滩群落和岩礁群落的底栖动物分布分别与海水浴场和货运码头较多的人为活动影响有关,而泥沙滩群落的分布差异主要与海岸开敞度、海流潮汐作用、滩涂贝类养殖及优势种分布影响有关.泥沙滩是该区经济贝类的重要养殖场所,为使养殖种类健康生长,建议对沿岸排污口水质及养殖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87.
以河南地区(31°—37°N,110°—117°E)1970—2020年11月地震目录作为研究资料,采用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测定不同时段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结果显示,1970—1979年由于研究区内台站数量少,Mc约为ML 2.5;1980—2001年为稳定的模拟观测时期,地震监测能力有所提升,Mc约为ML 2.3;2002—2007年大量模拟观测台站停测,Mc上升至ML 2.6。2008—2020年11月,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均显示McML1.5。  相似文献   
88.
利用2003年3月和6月对南麂列岛附近海域潮间带环境质量调查结果,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对该海域潮间带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海域潮间带水质的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物质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春季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较严重,绝大部分海域水质达不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夏季时仅个别站位水质的活性磷酸盐未超标;(2)该海域营养盐结构中N/P值很高,活性磷酸盐是非常敏感的生源要素,它在海水中含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整个海域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9.
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2月对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海域3条潮间带断面的底栖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71种,平均生物量为1753.9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839个/m2。生物多样性指数和K-优势曲线都显示了位于拟建电厂选址区内的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已经受到了扰动。  相似文献   
90.
在回顾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化建设的历程基础上,明确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业规则和对话语言规范行业科学技术行为。标准化建设要遵循科学、实用、严谨、简明、完整和先进等基本要求。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化建设包括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勘查评价、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工程监理、信息系统、经费预算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基于科学实用的原则,地质灾害调查、勘查、设计、监测和应急等标准按灾害类型编写为宜,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施工、监理和经费预算(定额)等按工程类型编写为宜,如排水沟,挡土墙、抗滑桩和锚固工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