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杨欣冉  孟沛柔  张慧 《地球》2022,(1):50-55
珊瑚礁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一方面维持自身动态平衡,一方面调节海洋环境和保护海岸环境。通过生物作用维护二氧化碳(CO2)和钙(Ca)的收支平衡,同时也调节海洋种群食物链的平衡。海洋中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有着媲美陆地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53.
《天文爱好者》2011,(1):88-91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已经过去,回顾这10年中新建或翻建的博物馆和天文馆,如果要问其中哪些最环保,那么加州科学院,这座集水族馆、天文馆、自然博物馆和热带雨林为一体的博物馆无疑榜上有名。由于在场地可持续发展、节水、能源高效利用、环保材料和优良的室内环境质量等5个领域的突出表现,加州科学院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的最高标准——白金级评分。  相似文献   
54.
陆梅 《地理教学》2013,(9):31-33
正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是继学习"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后,教材安排学习的第六个国家案例,其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巴西及拉丁美洲突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习国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课标解读本节教材体现了以下几条课程标准要求(见表1)。  相似文献   
55.
侯建成 《地理教学》2014,(17):64-64
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就是要改变学生"被问"的状况,要为学生提供"问"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学生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是"不问"问题,而是"不敢问"问题。表面上看,是因为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其实是因为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如果教师能够"蹲下来"教学,走到学生中间,主动有意识地去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前  相似文献   
56.
沙中土 《地图》2007,(5):62-67
说起非洲,大家的印象恐怕多数都是炎热、疾病、战乱、热带雨林和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其实,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大陆或者真正去了解她时,你会发现非洲和其他大洲一样,也有着勤劳的人民、古老的文明、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57.
刘显沐 《矿产与地质》2005,19(5):495-500
朋友砂金矿床位于秘鲁南部亚马逊盆地中,具有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独特的水文地质特征.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发育完全,厚度大.圣母河砂金矿的富集有明显规律性,其与水文地质条件及物质来源相关,这种成矿规律性可用一模型来描述,该模型适用于具有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热带河流冲积型砂金矿床.合理的找矿方法是热带雨林地区砂金矿床定位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热带雨林的碳循环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热带雨林的碳循环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热带雨林的碳循环包括植物的固碳作用、归还作用和再利用、流失及贮存三个过程,并具有周期短、贮存量大、复杂性及封闭性强的特点,而且热带雨林的碳循环对全球碳循环、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本身有巨大影响,但是由于热带林地的土地利用每年造成相当大的碳净释放,并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深入开展对热带雨林的研究,以及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实现热带雨林和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59.
西双版纳海拔变化对水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双版纳三个海拔梯度(570m、1105m、1610m)的水湿状况进行了3a的观测(2002~2004年)。随海拔上升,年平均降雨量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降低,总雾日数减少,年平均气温和水气压线性递减,降雨日数和蒸发量的变化相对较小。随海拔上升,雨季(5~10月)降雨量显著增加,但干季(11~4月)降雨量变化很小,其中在干热季节(3~4月)还会降低。雨季空气相对湿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加,但干季的情况却相反。在海拔570m,雾凉季节(11~2月)的雾日为100d,而海拔1105m和1610m,此时期的雾日都仅为6d。以上结果显示:在印度季风环境下,山地与低海拔的坝子相比,干湿季节交替更加明显,在山地上干季期间不存在雾凉季节,在雨季期间,热带山地雨林的水湿气候条件优于较低海拔的季节雨林,但干季山地雨林的水湿条件更差。  相似文献   
60.
段雯娟 《地球》2012,(12):68-69
玛雅,一个曾经活跃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古老民族。1200多年前,在中美洲现今危地马拉地区,出现过一个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公元七八世纪时的玛雅社会已具有高度发展的、完善的阶级制度,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阶层组织。玛雅,像神一样美丽的名字,我们用探望星空的目光与它接触,我们喜欢它被层层迷雾包裹的样子。它站在那里,关乎人类、历史和智慧,它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