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616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1488篇
海洋学   40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咨讯 《地质学刊》2005,29(1):36-36
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是最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地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所形成的貌似冰状、可以燃烧的固体。据测定,1m^3“可燃冰”可释放200m^3的甲烷气体,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是常规天然气的2倍-5倍。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炭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可以肯定,“可燃冰”将是未来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22.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山前带下二叠统风城组发育一套富含油云化主力储层,岩性包括云化泥岩、云化砂岩和云化沉凝灰岩。为了认识白云化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不同岩性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云化成因。结果表明:云化泥岩、云化凝灰岩基质中的白云石为准同生成因,形成于较高盐度、高镁钙比、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富有机质泥岩、大量的火山灰沉积是准同生云化作用的重要条件。云化砂岩和云化凝灰岩裂缝中的白云石为埋藏成因,由山前带逆冲断层活动,流体在层间、裂缝中快速渗透、流动,交代早中期水解形成的方解石而形成。该结果为研究区白云化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3.
我国砂岩型铀矿分带特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勇  魏帅超  金若时  李建国  奥琮 《地质学报》2016,90(12):3519-3544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砂岩型铀矿床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砂岩型铀矿在国内外的分布特征及占比情况,并对外生地质作用矿床类型中表生流体作用形成的层间渗透砂岩型和潜水渗透砂岩型铀矿床进行了讨论,发现层间渗透砂岩型铀矿床在外表颜色、矿物组合以及地球化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分带现象,此外,矿床内部还具有细菌分带现象。颜色分带在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以及还原带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矿物组合在不同分带之间各不相同;地球化学分带表现为U、TOC含量以及Fe~(2+)/Fe~(3+)、Th/U比值在各分带之间差异较大。此外,硫酸盐还原菌、硫杆菌、铁细菌及硝化菌等细菌在不同分带之间的数量相差悬殊,而且硫酸盐还原菌数量与TOC呈明显正相关性。通过矿化带内的碳、硫同位素分析,发现硫酸盐还原菌参与了成矿过程,推测其可能是导致碳、硫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颜色分带、矿物分带、地球化学分带以及细菌分带均与氧化-还原分带呈耦合关系。本文通过总结层间渗透砂岩型和潜水渗透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和当前分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由细菌、地球化学反应参与的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机理,以及未来亟需解决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典型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带现象在物、化、探、遥等领域的异常响应对寻找砂岩型铀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4.
研究煤的吸附和放散特性,对于查明煤与瓦斯突出中甲烷的作用,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或矿井抽采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对河南新安矿和平煤一矿软煤和硬煤甲烷吸附和扩散的性质、相同吸附压力下的吸附量和Langmuir吸附常数的差异进行分析,阐明煤表面能的控制因素,查明煤在初始解吸时刻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同一煤层中软煤比共生的硬煤具有更大的Langmuir吸附体积,在同一吸附压力下同阶煤的吸附量与煤的软硬和吸附压力有关,软煤和硬煤的表面能与煤阶有关,短时间解吸时软煤扩散系数大于硬煤,长时间解吸后硬煤的扩散系数大于软煤,且软硬煤的扩散系数均随解吸时间延长和吸附平衡压力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5.
卢鹏羽  马国庆 《世界地质》2016,35(1):216-222
相比重力数据,重力张量数据通常包含更多的异常信息。本文根据重力数据与重力张量数据的关系,利用位场转化技术,将重力张量数据应用于传统的Parker-Oldenburg密度界面反演算法中。通过模型试验,证明了在网格间距较大或者数据存在一定噪音时,使用本文算法进行反演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说明利用重力张量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密度界面反演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6.
卢树藩  贺永忠 《贵州地质》2016,33(2):96-100
黔北务川—沿河地区是贵州重要的萤石矿产基地,矿床(点)分布密集,显示该地区有较好的萤石(重晶石)找矿潜力。调查显示该区萤石(重晶石)矿的产出明显受北西向节理的控制,并主要赋存在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灰岩中,表现为既受北西向节理面的控制、也受湄潭组页岩的明显封盖影响,具有明显的Si/Ca界面控矿的特征。根据界面控矿对该地区萤石矿的控制特征,在隐伏区北西向节理和湄潭组页岩之下,在有利的构造虚脱空间内,是寻找大规模萤石矿床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27.
三维构造建模是三维地质建模的核心内容,主要揭示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关系.三维地质建模在许多地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解决更加复杂的地质问题,能够更精细地刻画地质构造.从三维构造建模的应用需求入手,回顾了领域现状,系统阐述了三维构造建模的基本要素、地质规则及构造模型表达方法,以促进三维构造建模理论向完善化发展.同时分析了传统三维构造建模流程中的难点,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当前常用三维构造建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剖析,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8.
自1973年PDC钻头应用以来,油气钻井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PDC钻头在早期约15年时间内发展缓慢。此后,由于加强技术创新,如多层聚晶金刚石层、非平面界面专利、防回旋技术、滤钴工艺、优化水力学设计以及计算机建模等,促进了PDC钻头迅猛发展、广泛应用。目前,PDC钻头在世界上所钻进尺数已占到约90%。NOV公司近年推出4种太阳神PDC切削齿,由其制作的PDC钻头提高了热稳定性、抗研磨性、抗冲击韧性与导向性等。这类钻头可以钻进硬岩与研磨性地层,以及一些难钻地层,具有较高的钻进效率和较好的耐用性。Helios太阳神系列PDC钻头成功地应用于挪威、中东、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等地的油气田。斯伦贝谢公司推出的ONYX玛瑙360°滚动PDC可保持刀齿锐利、相对冷却及延长寿命,显著地提高了钻头耐用性。在美国许多油气田应用表明,这种滚动PDC制造的钻头比固定齿PDC钻头平均钻进效率可提高40%以上,而钻头的工作寿命则可提高40%~70%。  相似文献   
129.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量能源,但其分解释放的甲烷可能对全球气候与海洋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然而,人们目前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环境和生物效应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特群岛及邻区的海底和冻土层中蕴含大量甲烷,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人们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和其分解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绝佳场所。系统总结了斯瓦尔巴特群岛及邻区水合物分解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发现目前研究区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进入大气的年际通量不大,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可能有限;水合物分解对海底滑坡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不是首要因素;海底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能打破原有的化学平衡、生产力分布规律与输送机制、生物耦合关系甚至不同栖息地间的连通性,进而影响底栖生物群落。这些认识对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0.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Y井天然气产层时代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Y井钻遇多层天然气显示层,并对井深2946.0~2951.0m井段射孔压裂,获天然气9.15×104m3/d(无阻流量)。对浅层天然气显示层确定为白垩系银根组无异议,但获得工业气流的产层时代归属尚存争议。通过镜质体反射率(Ro)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利用钻井岩心实验分析获得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物源区沉积环境的判别,约束了二叠系与白垩系巴音戈壁组的不整合界面位于第9次取心(岩心底深2593.80m)与第10次取心(岩心顶深2909.60m)之间;地球物理测井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曲线在2792.0m出现突变,确定二叠系与白垩系巴音戈壁组的不整合界面为2792.0m。明确了Y井天然气产层为二叠系,指示了二叠系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区内今后油气勘探应以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