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褐藻酸钠硫酸酯是以褐藻酸为原料合成的硫酸酯钠盐系列物。首次报道该系列化合物(Ⅰ,Ⅱ,Ⅲ,Ⅳ,主要是Ⅰ)的抗血栓和抗凝血作用。实验发现,褐藻酸钠硫酸酯系列物均有抗凝血作用。其作用具有浓度和磺化度依赖性。实验测定化合物Ⅰ,Ⅱ,Ⅲ,Ⅳ的抗凝效价,分别相当于肝素钠的22.5%,16.7%,11.1%和11.7%。以该化合物10mg·kg-1静脉注射能增加小鼠的出血量并能抑制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化合物Ⅰ还具有延长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和抑制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提示:褐藻酸钠硫酸酯的抗凝血与抗血栓作用的活性基团可能为该化合物上的硫酸根,具有肝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本实验采用群体感应抑制(quorum sensing inhibitory, QSI)活性导向法,对分离自山东威海近海底泥的真菌 WH7-2开展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菌落形态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全序列分析,菌株 WH7-2 鉴定为腐皮镰刀菌 Fusarium solani。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该真菌大米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 5E)-3, 5, 7-三甲基-2, 5-辛二烯酸(1)、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2 4)、镰红菌素-3-甲醚(5)、脱水镰红菌素(6)、(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7)、(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9 (11), 22-三烯-3β-醇(8)、3β-羟基-胆甾-5-烯-7-酮(9)、6β-羟基-胆甾-4-烯-3-酮(10)和(22E)-胆甾-5, 22-二烯-3β-醇(1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2 4)具有 QSI 活性,其他化合物无 QSI 活性。除 5 和 6 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腐皮镰刀菌 F. solani 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3.
主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方法对5种海藻粗多糖的单糖组成、官能团、分子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5种海藻粗多糖均含有木糖和岩藻糖, 其中南方团扇藻多糖含有较为丰富的山梨糖, 属于大分子量均一性多糖, 而孔石莼多糖分子量分布较宽, 均一性较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5种粗多糖均为酸性多糖, 棒叶蕨藻、琼枝麒麟菜和匍枝马尾藻多糖具有明显的硫酸基团吸收峰, 琼枝麒麟菜多糖存在呋喃糖和吡喃糖, 并且吡喃糖苷键可能存在β和α两种类型。明胶氯化钡实验结果指出南方团扇藻多糖的硫酸基团含量为38.43%(±2.38%), 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海藻多糖, 而棒叶蕨藻多糖的硫酸基团含量最低, 仅为8.92%(±1.04%)。  相似文献   
104.
孙伟  宋金明 《海洋科学》1999,23(1):58-60
对冠状血管扩张药-六硝酸甘露醇脂的性质及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采用六甘酯-苯酚二磺酸显色体系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单,显色稳定灵敏,对含六甘酯93.0%的样品测定9次其标准偏差为0.74,相对标准偏差0.80%,适用于生产质量检测和建立药典规范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异硫氰酸苄酯(BITC)的抑菌试验表明:BITC对3种海洋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T108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204株和异单胞菌Altermonas.sp.E113株)的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4.0,1.0和2.0mg/L,50%抑制该3种海洋细菌生长(相对生长率)的浓度分别为2.67,0.37和0.44mg/L。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可提取性磷脂表征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生物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GC-MS技术,分析了深圳大亚湾大鹏澳及厦门岛南岸海域沿岸几个站位沉积物中可提一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成份;同时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测定了这些的中细菌的丰度、重担一。结果表明,在这些沉积物中细菌的生物量与磷脂酯结合态脂肪酸的组份的含量有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环境生态研究中,可提取性磷脂作为海洋和河口沉积物中微生物生物量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7.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探讨了应用于造纸行业中具有一定取工的淀粉磷酸单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8.
碳酸盐岩化学溶蚀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焕荣  黄尚瑜 《现代地质》1993,7(3):363-371
本文根据大量模拟试验成果和野外观察资料,重点讨论了碳酸溶蚀效应、硫酸溶蚀效应以及几种混合液包括碳酸或硫酸加NaCl,MgCl2及CaCl2等对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作用,并根据硫酸水溶蚀叠加于碳酸水溶蚀作用的研究,首次提出了碳酸盐岩叠加溶蚀效应的概念,指出由于叠加溶蚀效应的存在,使硫酸溶蚀明显较碳酸溶蚀强烈。  相似文献   
109.
微晶白云母活性填料的铝酸酯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微晶白云母为研究对象,铝酸酯DL-411-D为改性剂,研究探讨微晶白云母铝酸酯表面改性工艺务件及其表征方法。经粘度和红外光谱研究证实粘度测试法是确定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偶联剂用量的有效方法;铝酸酯偶联剂改性微晶白云母工艺简单,偶联剂用量低,不需使用稀释剂,成本低,效果好;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提高,因而可大幅度提高其在高聚物中的填充量,降低复合材料的成本。实验结果还表明,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后,没有发现化学结合的新证据,而更多地显示出物理包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甘露糖醛酸C-5差向异构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研究发现相同分子质量的聚甘露糖醛酸和聚古罗糖醛酸与苯酚硫酸试剂反应后显色程度不同,以此可以用来测定β-D-甘露糖醛酸/α-L-古罗糖醛酸(M/G)值的变化,从而计算甘露糖醛酸C-5差向异构酶的活性。利用本方法测定了已知结构的褐藻胶片断的M/G比,其结果与传统的1H-NMR测定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