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利用电子显微镜(EM)及能谱仪(EDS),分析研究了变生热液形成的载金石英的化学成分、离子扩散作用以及金在石英中的赋存状态等问题,探讨了它们的形成和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l~(3+)、Ti~(3+)、TFe、Na~(+)、K~(+)、Ca~(2+)等在石英中为类质同像混入物;石英和黄铁矿之间的离子相互扩散作用,表现为石英中Al离子的带出和Fe离子的带入,黄铁矿中Fe离子的带出和Al离子的带入;石英中呈分散状态分布的金主要为离子金,它们充填在石英结构中,起平衡电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庐山-彭山地区伸展构造演化及其对矿产形成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庆坤  项新葵 《地质科学》1995,30(2):117-129
庐山-彭山地区原是一个经受印支早期伸展机制下所形成的变质核。它在后期又经受了挤压和伸展的多期构造叠加,致成今日面貌。印支早期所形成的伸展拉覆断层为庐、彭及其相关地区的燕山期矿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导矿和储矿空间,对矿产的形成与分布起着重要制约。  相似文献   
53.
新生代黄骅坳陷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孟庆任  王战  王翔  解建民 《地质论评》1993,39(6):535-547
黄骅坳陷是一典型的张性盆地,其构造主要受西缘向东倾的拆离断层的控制。构造沉降分析显示盆地西部以裂谷沉降为主,而向东热沉降逐渐增大,反映了上地壳的强烈裂谷区与岩石圈深部强烈减薄区发生了错位。沉积作用在裂谷期和热沉降期具明显不同的特点,指示了早期基底快速不均匀的下沉和晚期基底广泛缓慢下沉的过程。玄武岩的形成和演化也与盆地构造发展过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是在下伏岩石圈上部发生简单剪切和下部发生纯剪切的构造伸展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54.
琼西戈枕断裂带是海南岛最重要的金矿带,断裂带构造岩及金矿体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这些变形石英颗粒的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糜棱岩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伸展构造背景,与断裂带印支期的韧性拆离构造有关;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挤压构造背景,与断裂带中印支晚-燕山早期的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有关;石英脉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平移剪切状态,与断裂带中燕山中晚期的脆性平移剪切运动、块断滑脱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55.
摘要:目前贵州在短时临近降水预报客观算法方面研究匮乏,而短时强降水常常给贵州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将短时临近降水预报应用于气象防灾减灾、电网输电线路安全预警、水利防洪自动化方面是未来重要的研究应用方向。本文基于灾害天气短时临近系统(Severe Weather Automatic Nowcast System,SWAN)的定量降水预报(QPF)产品进行0~2小时QPF外推试验研究。利用贵州省地面自动站数据、SWAN 输出的1h-QPF产品、SWAN 1h定量降水估测(QPE)产品。选取2018年3次典型暴雨个例进行试验,采用融合订正技术,利用相似离度算法对降水强度位相进行调整、Weibull分布算法对降水极值分布进行订正、改进后的交叉相关法(Improved Cross-correlation Extrapolation Method,COTREC)进行降水外推预报。通过主客观检验对比,初步说明基于Weibull分布算法的降水极值订正对降水极值分布有很好的模拟效果。融合订正外推的贵州省短时临近定量降水预报产品(Nowcasting precipitation forecast of GuiZhou,下文简写为GZ_NPF)在大于5mm以上量级降水的TS检验中评分更高。GZ_NPF的空报率明显降低,但空报率降低的代价是漏报率相对提高。GZ_NPF总的相对误差减小,格点总降水量与实况总降水量更为接近。试验说明新的融合订正外推算法提高了0~2h短时临近降水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6.
拆离构造是当前地学中的研究热点,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经济意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应《铀矿地质》编辑部之约,以“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命题分八个方面在“铀矿地质”期刊断续刊登,其内容涉及:(1)拆离构造在我国研究的新进展;(2)拆离构造概念的演化与地球圈层;(3)拆离构造基本含义与相关构造术语;(4)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讨论;(5)拆离构造的厘定和鉴别;(6)拆离构造的研究方法;(7)拆离构造控矿理论与找矿;(8)拆离构造研究展望。本文仅就拆离构造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和地洼理论在拆离构造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论叙,并以此草文敬献陈国达院士九十华诞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57.
暴雨和降水偏态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统一的统计参数计算方法分析计算了全国0.51万~1.36万个雨量站历时为10 min~3 d的暴雨资料、210个站历时为1 d~90 d和1 a的降水资料的偏态系数和变差系数比值Rsv。探讨了皮尔逊Ⅲ型频率分布曲线的Rsv特性;分析了Rsv的地域分布、Rsv与雨量历时的关系,并研究了对Rsv有影响的多个因子。研究表明,在目前资料条件下,不宜对各个地区各种历时的暴雨频率分析均采用单一的Rsv值(3.5)。  相似文献   
58.
刘勇  吴必文  王东勇 《气象》2006,32(7):18-24
台风路径可视为二维平面上的一段曲线,根据两条台风路径曲线的相似离度可以判断其数值相似和形态相似的程度。由于直接应用台风基本资料进行相似离度计算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需要研究利用相似离度原理判断两条台风路径曲线相似程度的计算方法。按照设计的算法处理台风基本资料,可以确定两条台风路径曲线上的对应控制点,得到两条曲线对应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距离偏差的方向,最终只需在一个方向计算相似离度就能直接分析两条曲线的相似性。对相似台风进行检索的实例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能够从台风基本资料库中检索出与当前台风路径最相似的台风个例。  相似文献   
59.
印度/亚洲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增生地体由特提斯-喜马拉雅(THM)、高喜马拉雅(GHM)、低喜马拉雅(LHM)和次喜马拉雅(SHM)亚地体组成.通过喜马拉雅增生地体中变质基底和盖层的组成、变质演化、变形机制与形成时代的对比,确定高喜马拉雅(GHM)亚地体北缘的藏南拆离断裂(STD)向北延伸于特提斯-喜马拉雅(THM)亚地体之下,与形成在大于650℃温度、具有自南向北剪切滑移性质的康马-拉轨岗日拆离带(KLD)相连,深部地壳局部熔融、物质上涌造成的花岗岩侵位,使康马-拉轨岗日拆离带隆起,形成康马-拉轨岗日穹隆带.在高喜马拉雅(GHM)亚地体北部(普兰-吉隆-聂拉木-亚东一带)的变质基底与盖层之间发现EW向近水平的高喜马拉雅韧性拆离构造(GHD),以发育EW向拉伸线理、缓倾的糜棱面理及具有自西向东水平滑移为特征;而在GHM南部靠近主中央冲断裂(MCT)北侧发育具有挤压转换性质的韧性走滑-逆冲断层.高喜马拉雅亚地体从南到北具有由逆冲→斜向逆冲→EW向伸展→斜向伸展→SN向伸展的连续变形和转换的特征,是在现代喜马拉雅垂向挤出和侧向挤出的耦合造山机制下综合变形的响应.喜马拉雅地体中的东西向和南北向拆离构造的存在为喜马拉雅现代造山机制再讨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1]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早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