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61.
王正和  邓敏  程锦翔  张海全 《地球科学》2018,43(10):3616-3624
盐源盆地复杂的断裂体系及频繁的构造与岩浆活动对盆地内页岩气及常规油气保存的影响有待探讨.通过对断裂、岩浆活动与两套主要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匹配性分析,认为:(1)盐源盆地的边界断裂及其伴生的次级断裂在喜马拉雅期均有活动,且其活动作用主要是破坏早期的油气藏,并对油气的空间配置进行再次调整,对自生自储的原位页岩气保存主要起破坏作用;(2)盐源盆地内部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褶皱中仍然可能残留保存相对较完好的构造圈闭,并且可能富含气和轻质油;(3)盐源盆地及邻区所发育的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4期岩浆活动对盐源盆地中油气生成与运移的有利作用在于催熟烃源岩,加速其生油气,并提供潜在的运移通道;不利作用在于会破坏有利圈闭或先期油气藏,且烃源岩中的岩浆底辟会对自生自储的原位页岩气保存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62.
463.
流动注射快速分析水体中挥发酚及样品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芹  江林  王丽平 《岩矿测试》2010,29(4):359-362
采用模块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对环境水中的挥发酚进行测定,并与国家标准方法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进行对照,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t=1.94t0.05(6)=2.45,P0.05),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精密度(RSD为1.25%,n=7)、准确度(回收率91%~105%)等各项分析指标符合分析标准。对不同水体中挥发酚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样采集后应立即测试;不能立即测试的水样,加碱(NaOH)保存在低于20℃条件下不超过7天,或加磷酸和硫酸铜保存在4℃条件下不超过3天。  相似文献   
464.
生物硅早期成岩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亚超 《地质论评》2010,56(1):89-98
硅质浮游生物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提供者,其死亡后所产生的硅质残骸(生物硅)向海底的传输,是保持海洋硅循环动态平衡的重要环节。由于海洋沉积物中的硅质微体生物化石记录了古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及其时空分布,因而生物硅也成为古环境重建的重要替代指标。本文对生物硅在水柱沉降和表层沉积物埋藏过程中所发生的早期成岩转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为全面了解最近几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5.
栉孔扇贝胚胎超低温液氮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钦昭 《海洋科学》1994,18(4):44-47
选用两种低温保护剂配方,A:10%甘油+4%葡萄糖;B:15%DMSO(二甲基亚铜)+4%葡萄糖+2%柠檬酸盐,利用微机控制生物降温仪,对栉孔扇贝胚胎进行液氮低温保存。似1℃/min由室温降温至-20℃,接着以20℃/min降温至-80℃,然后样品直接入液氮保存(-196℃),1周后,经45℃水浴解冻,栉孔扇贝胚胎(发育6d)的存活率达65.1%(A配方)和56.5%(B配方);而采用6℃/min  相似文献   
466.
提要以伊红染色法检测样品精子存活率为依据,研究了4℃下5种保存液及Ca2 、Mg2 离子对中华绒螯蟹精子体外保存效果的影响。5种保存液分别为人工海水(ASW)、2倍钙离子人工海水(2×Ca2 -ASW)、无镁离子人工海水(Mg2 -FASW)、无钾离子人工海水(K -FASW)、无钙离子人工海水(Ca2 -FASW),经4天保存后,各保存液中精子样品的存活率和精子密度均出现明显差异,K -FASW、ASW及2×Ca2 -ASW三种保存液中的精子因发生顶体反应而大量死亡,而Mg2 -FASW、Ca2 -FASW的保存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Mg2 和Ca2 浓度对精子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经24h保存后各实验组精子存活率均随着两种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K -FASW、ASW及2×Ca2 -ASW不适合精子保存,而Mg2 -FASW和Ca2 -FASW均可作为该蟹精子的保存液;Ca2 因可引起精子顶体反应而造成保存液中精子的大量死亡,其浓度与存活率呈明显的负相关;无K 的保存液中,Ca2 、Mg2 的存在与否对精子的保存效果起关键作用;无Mg2 人工海水之所以具有较好的保存效果,可能与Mg2 的缺乏而导致Ca2 逆浓度差转运受阻,避免了因Ca2 进入而诱发顶体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67.
文章将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发育的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分为地层超覆埋藏亚型、构造抬升破坏亚型、构造褶断保存亚型等3种亚型,文中主要讨论了这3种亚型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点、成矿模式及找矿前景。作者认为,除近代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以外,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在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也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因此,需要从成矿理论上认真总结和不断充实,以推动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68.
华南红盆与铀矿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万良 《矿产与地质》2007,21(2):118-121
华南红层与铀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它们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的拉张构造背景,红盆受后生断裂构造(新构造)控制,是构造残留盆地。产于红盆附近的矿床(田)曾被红层覆盖,红层附近和红层深部是有利于矿化保存的区域,是找矿方向之所在。  相似文献   
469.
失落的舰队     
水下考古人员向深处游去,由于正在进行的打捞挖掘,水下的能见度很差。突然水下考古人员看到了残骸。与潜过的别的地方不同,此处的海床并末被大大的船体覆盖。相反,只有一些木头,工艺品零散地堆放着.表明曾有一艘或几艘船曾撞上海岸裂开破碎。  相似文献   
470.
师志龙 《新疆地质》2003,21(3):317-320
通过对现代和古代干旱条件下灰色还原砂体形成的对比,分析了干旱环境中灰色还原砂体形成及其保存的条件,初步论证了在新生代陆相红色沉积中寻找层间氧化带或古河谷型可浸砂岩铀矿床的可能性,为今后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